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051章 每朝挖一坑,坑坑不一样

第2051章 每朝挖一坑,坑坑不一样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靠赌石发家致富 影穿全明星 女友要双倍彩礼,她闺蜜向我求婚 次元入侵:我能无限融合 重回2012:男篮崛起 网游重生之邪骑传说 九叔:从第一只僵尸开始做野道士 沉睡一年后我无敌了 官场:从乡镇到中枢 痴傻王妃她带崽跳城墙

伤朝廷脸面? 多么小众的词儿,倒是引起了崇祯的兴趣。 崇祯轻声道:“毕爱卿,都谈到这个地步,没什么不能说的,细说说吧!” “是!” 毕自严一拱手,继续道:“陛下,从神宗年间到陛下登基,朝廷多次向民间借银子以应对财政空虚,都没有偿还,一共……六次。 第一次,万历二十年到万历二十七年间,朝廷为抗倭援朝战争,先后向民间多次借银子,以江春家族为代表的盐商,以潘氏、孙氏为代表的苏州丝织业巨贾,总额高达两百万两。 承诺以"盐引"补偿,但实际支付不足三成。 第二次,万历二十七年,宁夏哱拜叛乱,朝廷又从以汪道昆家族为主的徽州盐商和以平阳府卫氏、曲沃王氏为首的山西典当商借款一百二十万两。 承诺以两淮盐引抵偿,实际兑付依旧不足三成。 第三次,万历三十四年,三大殿火灾重建,国库空虚,又从孙隆等苏州丝织业巨贾和以林宏仲为首的广州外贸商借款八十万两。 承诺增加生丝出口配额,实际支付不足五成。 第四次,万历四十四年,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又向晋商借银,每户借银五到十万两,合计六十万两。 承诺以"边贸特许权"抵债,但实际上开放程度远低于承诺。 第五次天启六年,魏忠贤辽饷借贷,以松江徐阶家族后裔的江南棉布商和李旦集团的浙江海商,借款高达一百二十万两,如今也并未归还。 同时,又从以大同李姓、宣府张姓的山陕粮商和运河漕帮借款五十万两,以九边屯田收成抵押。 但边军军饷和粮草都严重不足,怎么可能给这两者,如今更是分文未付。 六次总计借银子六百三十万两,实际偿还不足两百万两,欠四百三十万两。” 嘶……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倒吸了口凉气,而后纷纷看向毕自严,眼中满是询问之色。 毕竟这群人都是皇帝登基之后才被召回来的,基本上都在万历中后期和天启初被罢官的,要么外放出去的。 且这种事情朝廷不可能大张旗鼓,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诸如袁可立,从万历二十三年罢官,到泰昌元年一直赋闲在家,朝廷倒是几次征召,均以身体不适推脱不从。 见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毕自严苦笑了一下看向皇帝:“的确是如此,若非因推动商事发展,臣清查神宗朝以来的赋役黄册,也不会发现这六次的借款。 关键的是,这些借款并不是直接记录在赋役黄册里的,而是进了内帑,只是几份借据而已。” 崇祯脸色有些难看,万历二十年到现在已经四十余年了,当时经手和和知情人估计大半都死了,其余的要么被罢官了,要么就是归隐,肯定都是闭口不谈的。 “王八蛋,简直是混账!” “不想管事,你他妈的当什么皇帝,让给你那个做梦都想当皇帝的潞王朱翊镠不好吗?” “一个皇帝当成这个鸟样子就算了,从民间借银子也就算了,毕竟总有周转不了的时候,但是你他妈的倒是还呀,还不起,借什么借?” “真他妈的是个奇葩,这样的大明不灭亡真是没天理了。” …… 崇祯在心中将万历骂的狗血淋头,哪怕这个人是他爷爷,他也是照骂。 哪怕是他那个便宜的叔爷爷潞王也是跋扈嚣张、疯狂敛财、荒Yin无度的混账东西,但估摸着也比他这个更加混账的几十年不上朝的爷爷要靠谱一些。 这一次他是真的破防了,他在后面缝缝补补,努力挽救,结果发现有人在几十年前就挖了好多坑,差点就将他给埋了。 若非是毕自严查赋役黄册,朝廷又推出国债,这事儿又被爆出来,朝廷的脸面将彻底的没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威严也要打个骨折了。 想通过国债将商人、百姓们与朝廷绑在一起的想法是彻底的没希望了。 整个大明朝,每一朝皇帝都给后代挖个坑,坑坑不一样,真他妈的绝了。 突然间,崇祯心中猛地一惊,看向王承恩:“立刻传李若涟来见朕!” 而后又看向毕自严:“毕爱卿,你刚刚说的第四项是从晋商借的?具体是哪几家?” “回陛下,就是被朝廷彻查的那几家!” 崇祯脸色阴冷,朝着门外喊道:“方军!” 门外的方军立刻就进了冬暖阁,不待行礼便听见皇帝道:“毕爱卿,告诉方军那几张借据在哪里,让他立刻取过来!” “臣遵旨!” 毕自严回应了一声,而后向方军低声说了几句,方军脸色肃然,朝着崇祯一躬身缓缓退出东暖阁,而后急促的脚步声快速离去。 待脚步声消失后,整个东暖阁中的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晋商通敌建奴,怎么通的? 是从边关运输货物。 而从这个借款中的承诺就是以边关贸易特许权,这岂不是说晋商通敌是因为朝廷开放了这个口子?让晋商有了冒险的机会? 到底是晋商因为被借款了导致压力极大而被迫通敌赚取利润,还是朝廷的这个承诺给了他们机会? 或者说晋商通敌是朝廷就知道的? 是皇帝一人知道,还是说几个经手的大臣都知道? 如果说这是朝廷默许的,这就是他妈的天大的笑话,等于说建奴的壮大就是朝廷自己给推出来的。 大明的灭亡就是朝廷一手造成的。 思索间,王承恩的声音响起:“陛下,李指挥使到了!” “传!” 几息之后,李若涟进了东暖阁:“参见陛下!” “毕爱卿,将朝廷借银的事儿给李爱卿讲一遍!” “是!” 毕自严回应了一声,而后立刻快速的将事情前后给讲了一遍,听得李若涟是眉头直皱。 朝廷借银子这事儿他是真不知道,尤其是万历朝的前几次借银子,他都还没有出生,哪怕是天启朝的借银,他也只是个百户而已,这种事情怎么会让他知晓。 不待他细想,崇祯就出声问道:“李爱卿,当年锦衣卫负责彻查晋商的案子,口供中有没有朝廷从他们几家借银子的事儿?” “晋商?朝廷借银子?” 李若涟心中一惊,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道:“陛下,臣可以确认口供之上绝对没有这个事儿。”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27/351697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27/351697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