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5章 钝刀子割肉,宗族犯罪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让你当反派,你搞八小时工作制? 神级鉴宝师 重生种田,她每天发疯吓傻村里人 病弱美人下乡后,搞科研卷疯了 全家把我当狗,这一次我绝不回头! 艾泽拉斯战纪 疯了!穿成团宠小福宝后我开挂了 开局万倍增幅,我实在太无敌了 都重生了谁还混社会 六指诡医
“陛下,刑部今年统计的整体的犯罪率再次下降,主要集中在贪污、民间暴力、宗族犯罪等三个方面。
贪污这一方面自陛下登基之后逐年下降,一是严刑酷法和监管力度的加强,二是俸禄的提升,三是对行贿人的处罚,现在的官员不能说都很清廉,但绝对是大明之最了。
民间暴力主要体现在因嫁妆、彩礼、溺婴、抢水、手工议价等方面,尤其是溺婴,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单单是今年就出现了二十四起,这还是已经查到的。
宗族犯罪主要体现在族长滥权、房支械斗,违反族规、族产纠纷、商业欺诈、宗族复仇等等。”
说到这里,乔允升脸色凝重且又有些纠结。
但只是犹豫了几息,乔允升依旧沉声道:“陛下,臣以为以后朝廷要加强对民间暴力和宗族犯罪监管和打击,前者影响当地风气,后者则是触犯了大明律法。”
崇祯双眼眯了起来,脸色古波不惊。
乔允升所说的三项犯罪他最看重的就是宗族势力,宗族存在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宗族是政治治理的辅助体系,在过去皇权不下乡的时期,宗族通过族规、祠堂、族田等实现对基层的有效管理,也是赋税征收中介。
通过义田、义学实现族内互助,族规对孝道、勤俭的强调,成为儒家价值观的实践载体。
若是经商,宗族提供的启动资金和信用担保,且部分宗族有规定族田永不典卖的规矩,客观上延缓了土地集中。
且景德镇陶瓷、苏州刺绣等非遗技艺多依赖家族秘传。
宗族是一个大家族的凝聚力,大明就是一个个宗族凝聚而成。
但问题也不少,地方割据、械斗痼疾、阻碍变革等等问题。
诸如东汉豪族、唐代藩镇多依托宗族势力对抗中央。
家族势力的存在在和平和混乱时期的优劣是不一致的,但总体来看,宗族势力的存在对皇权和文化进程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但宗族是几千年留下来的,暴力拆散不可能,那会彻底的动荡整个大明局势,反正现在三级学校开了,百姓开智犹如一把钝刀子慢慢的自己就会打散的。
其次则是嫁妆彩礼的问题,这让他想到了后世各种乱七八糟的,诸如万紫千红一片绿、一动不动、三斤一响等等。
农村到处是穷汉,讨个媳妇真困难,如今彩礼十几万,其它花费还不算,倾家荡产全抖完,拉下饥荒谁来还,父母围着农田转,提起儿媳心发颤。
底层因彩礼负债,出现鬻女偿债现象,江南富家争夸妆奁导致攀比,女子未婚家庭经济压力剧增。
最后则是溺婴的事儿,汉以前子女被认为是父母的财富,所以汉代以前父杀子几乎无罪,汉以后儒家"父子有亲"的伦理观下,这种观念淡薄,唐宋明开始有明显界定。
因嫁妆负担或重男轻女导致女婴溺毙的,大明一朝也是偶尔追究,医疗条件限制下的生存选择杀婴的也几乎算允许。
这几种现象很难界定,各州县官员为了减少麻烦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乔爱卿,你的这个提议朕非常认可!”
崇祯出声了:“首先是溺婴,朕刚刚说了,所有有身孕在身的必须登记,死亡等也必须查清楚原因。
朕不管是因为彩礼负担还是其他问题,溺毙就是杀人,以杀人罪论处。
其次,从源头上解决,彩礼和嫁妆的问题,朕记得朝廷也曾下发过多次节俭令,但效果不明显,如今可以借助经商、上学等条件来限制。
富商敢攀比那就给商事上来点限制,普通百姓攀比索要,那就上学来点限制,具体怎么操作你们来,别让他们找到反驳的理由就行。
彩礼和嫁妆本是风俗习惯问题,几千年一直传承下来的,朕本不该强制限制。
可高彩礼和嫁妆会增加百姓负担,降低结婚率,人口出生降低,单身多了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且容易形成攀比之风,浮躁之气,必须要遏制住。”
“臣明白!”
“最后则是宗族犯罪了,宗族的存在有宗族的好处,这点朕不否认,但那是建立在遵守大明的律法之上的,百姓们首先是大明的百姓,其次才是宗族的一员。
私设公堂、滥用私刑、强占田产家产、不与外族通婚等等这些必须要废掉,宗族也不是法外之地。
朕希望宗族的存在是为了将百姓们凝聚在一起,调节矛盾、互帮互助,是为了共同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那些族老、族长作威作福。”
“臣明白!”
乔允升再次回应,脸色也严肃了起来,双眼中闪过道道杀气。
且不说皇帝的出发点是为大明整体着想,哪怕是皇帝自己的想法,只要皇帝开口了,身为刑部尚书的他有一百种方法能将这两种事情给轻轻的摆平。
众人也是连连点头,攀比、浮躁之气一旦形成,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诸如西晋石崇王恺斗富,用糖水刷锅、蜡烛当柴烧、砸碎珊瑚树以示豪奢,奢靡与腐败激化民怨,最终引发八王之乱,继而导致五胡乱华。
放在普通商人身上,最终会在商事等各种事情上动歪脑子。
现在的大明需要的务实作风,无论是共度大灾,还是商事发展等都是如此。
等众人安定心神后,崇祯沉声问道:“兵部的事情由军机处和兵部单独向朕禀报,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商议?”
“臣等无事!”
见众人起身回应,崇祯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没事儿了,那崇祯八年的年终总结和崇祯九年的新年计划就这么定了,
诸位回去后根据朕的想法以及诸位的提点进行分解明年的计划,百官封印前将分解计划交由内阁审阅,然后在送到东暖阁。
另外,朕还有两件事儿有些拿不定主意,请诸位爱卿帮忙参谋一番!”
崇祯说完,群臣皆是神色诧异。
这位皇帝虽然年轻,但可谓是杀伐果断,极其坚毅且雷厉风行,哪怕是召集群臣征求意见时也大多是已经拿定主意了,召集群臣只是走个过场。
刚刚这话倒是让他们有些诧异了,但更多的是好奇。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27/352406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27/352406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