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310章 错过的财富,吸纳人才

第2310章 错过的财富,吸纳人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御书临风 乱撩[电竞] 我的七个缩小版大佬 重生后,我在幼儿园忽悠青梅竹马 单机东京 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 女神的至尊傻婿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在修仙界挣扎的老者 柯南:拒绝刑事部的男人

“第五,技术军事优势,欧洲在十五世纪初期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如卡拉维尔帆船就是在这一时期的出现的, 然后他们又结合了从阿拉伯传入的罗盘、星盘,以及精确的海图制作技术,具备了远洋航行能力。 与此同时,青铜炮、铁炮技术成熟了,对诸国的军事形成了碾压。 航海技术和大威力火器是他们殖民海外的最有力的保障和信心。 总结起来:追求利润是核心动力、技术军事优势是地利、国家竞争与宗教热情是人和、疾病与土著社会脆弱性是天时。” 崇祯连连点头,天时地利人和不错,只不过是欧洲诸国的。 相对其他国家就是灾难。 尤其是疾病的传播,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给了诸国的便利。 其实崇祯有时候也在想,如果说郑和下西洋没有被叫停,那么大明是不是会提前百年与欧洲诸国碰撞? 会不会也如西班牙等国一样在海外掠夺大量的财富? 前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后者是一定会获得大量财富,但模式不同。 郑和下西洋最后一次是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三三年,达·伽马于一四九八年抵达印度,如果没有被叫停,那么大明在印度洋至少超过八十年的经营历史。 八十年时间的经营下港口网络、贸易体系和影响力是根深蒂固的。 如果按照时间和西班牙等国前进的路线看,两者最终可能在印度古里、锡兰(斯里兰卡)、甚至是在马六甲海峡撞上。 这些地方是东西方贸易的命脉,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控制了世界财富。 为了财富,西班牙等肯定会挑拨当地势力反对明朝,或者袭击落单的中国商船,会不会形成大规模的战争,就得看朝廷的态度。 哪怕是土木堡之变后大明的国力急转直下,这个时候的海军力量可没有多大损失,打远道而来的西班牙等国问题不大。 其次是获得财富的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本质是"厚往薄来"的政治宣慰和经济活动,通过慷慨的赏赐获取万国来朝的政治声誉。 如果持续下去,大明会成为印度洋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通过向各国商人发放贸易许可、重税、航道保护费、过路费、贸易抽成等等获取财富。 与欧洲诸国的直接掠夺、建立殖民地的垄断剥削相比,大明的方式是更加高级的可持续获取方式。 最终的结果是不好说的,或许巨额贸易利润将极大充实国库,提升军事实力,土木堡之变不一定会发生。 即便是发生了,那充实的国库也会避免了大明中后期的财政危机,延长大明的灭亡的时间; 或许与海外的交流中,获得火绳枪、造船术、天文知识,提升国力; 也或许沿海士绅、商人、宦官的海贸集团与传统的陆地农业集团之间的矛盾会空前激化,加剧朝政的动荡,让北部敌人有可趁之机。 又或许与西班牙等国直接撞上,北方边防和南方海洋两条战线作战,压力巨大,导致大明崩溃。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量白银的流入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矛盾加剧。 改制税收从实物调整成银物八二分、创建皇家银行发行大明汇票、发展手工业增加出口、废除路引让百姓流动范围增加、三大运河、禁止商人携带大量白银入境等等。 目的就是控制白银的总量、丰富货物、稳定整体的流通速度,防止或者说减缓通货膨胀。 之前错过的大航海时代,如今随着郑芝龙南海舰队覆灭了他们本土舰队后已经连本带利的拿回来了。 “毕尚书,你总结很好,那么问题来了,西班牙是正德六年占领了马六甲海峡的,然后持续向东推进,重点开发吕宋, 吕宋离着大明这么近,大明物资丰富,他们为什么没能殖民我们?” “这个……西班牙等国商人说很多人说因为他们发现贸易的利润远高于征服大明的利益,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在欧洲、美洲、非洲等卖出天价。 但我觉得这都是扯淡的,正德十六年、嘉靖元年的屯门之战、西草湾之战以及前年的安南九大势力进攻大明的战争,就足以说明他们不是不想占领我们,而是根本就打不过。 贸易利润高于征服利润的都是他们打不过我们用来安抚国内势力和民众以及让我们放松的借口而已。” 说到这里,毕自严突然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了一丝丝的明悟之色。 他明白了袁可立问这么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也明白了袁可立所说的第三手准备是什么了。 西班牙等国打不过大明,因素有很多。 但他们为什么能殖民或者说控制着同样人口众多的印度半岛南部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明也有诸多战船,也有诸多火器,例如本土的将军炮、三眼铳、火龙出水、神火飞鸦、烟砖、火砖等,以及引进仿制的佛朗机炮、火绳枪等等。 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如西班牙等国,但技术水平在东亚依然是最强的。 皇帝自登基之后为什么要成立诸多研究院?就想想培养更多的各式各样的人才。 事实正是如此,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又或者是火器等等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火器的发展,更是超出了整个大明一朝前两百来年发展之和。 若是没有种类繁多、威力巨大的火器,大明想镇压建奴、踏平草原诸部、奴役扶桑那都至少还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耗费和死亡远超现在。 更不要说将安南等九大势力的联军给干掉,将中南半岛给收入大明的疆域,那都是妄想。 平复了内息的思绪后,毕自严看向袁可立:“袁阁老,您是想趁着欧洲的内乱将欧洲诸国的人才给吸引到大明来? “对,人才是技术进步的绝对基础之一,哪怕是拥有大量的财富,没有人才,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袁可立点了点头:“你们或许在想大明境内没有人才吗?为什么非得从海外诸国吸纳? 本阁给诸位讲几个真实的案例,你们听完以后就明白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27/353041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27/353041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