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3章 研究生学院,严进和严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帝龙战婿 特战军王 我长生不死,苟成绝世仙帝 继室她娇软动人 乡村绝色 替婚前妻,厉总轻点撩 我在红楼当仙尊 重生后,小撩精日日哄他吻他诱他 我的人外物语果然有问题 大周:第一满级世子爷
我去……
崇祯心中直接爆了粗口,眼中满是错愕之色。
他就准备讨论一下教学等级问题,怎么就出现了一个研究生的学院了?
有研究生学院就算了,这学生的称呼是几个意思?
学士和博士这是自古就有之的,学生能追溯到先秦,博士更是追溯到战国时期,这硕士是不是就离谱了点?
竟然还搬出了宋濂的《宋东阳马生序》里面的句子来论证。
错愕之后,崇祯则是笑了,这两个想法与他的不谋而合,也省事儿了许多。
“请陛下圣裁!”
争论声中,刘宗周出声了,直接让众人安静了下来,也是齐齐朝着皇帝躬身行礼,意思很明显就是这事儿皇帝来定。
崇祯抬了抬手让众人落座,而后看向礼部尚书刘宗周:“刘爱卿,咱们是第一次试行三级教育多科并行,有问题很正常,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就是了,
你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提出了对策,你们礼部在这件事情上做的很好,朕很欣慰!”
刘宗周立刻起身满脸惭愧之色:“臣愧不敢当!”
“坐吧!”
崇祯摆了摆手,继续道:“教材的事儿你们礼部会同大学的老师们重新修订,原则有三,
一是原定的三年学习时间不变,三年内专业课程必须是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是严格考试,每年的两考和毕业考,必须要严肃对待;
三是不管哪一科算学和文学两科都不得落下,算学是逻辑,文学是修养。”
“臣明白,教材的事儿臣已经和同僚们商议了,今日陛下圣裁后我们就立刻启动修订计划,今年九月份开学就能使用新教材了!”
“嗯!”
崇祯点了点头:“第二件事儿,你刚刚提出的增加四五年级以便更加深入的学习,这点朕是认可的,但就如袁爱卿所说的一样开设在大学内有些不妥,独立出来是最好的。
既然是深入研究和学习,那就叫做研究生学院,以后若是有多所大学,那就在前面冠以大学名字或者学科名字,如水利工程研究生学院、矿业研究生学院。
研究生学院不再是免费的,而是要教学费的,实验器材和所需物资也是需要交费,学校统一购买,按成本价给学生。”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一震,仔细琢磨之后觉得皇帝的这个做法很好。
“陛下圣明,他们以后毕业了比别人高很多,选择的余地宽很多,交费也算是正常的吧!”
“是呀,大明有皇家银行,可以申请免息贷款,毕业后再还就是了,如此也能给他们一些压力,让他们专心学习!”
“的确是,九年的义务教育是包吃包住的,朝廷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自费学习,也算是压力的一种,让他们更加的努力、刻苦!”
“他们自行购买试验物资也能让他们在有限的资源内完成最好的试验,养成约束思想,为以后进入研究院和商人的商号做好准备!”
“学校提供场地、试验器材、物资等等,那出了成果算谁的?他们自己买物资做试验,学校提供场地和器械,约定好成果比例,出了成果朝廷可以收购或者给予奖励。”
“收购可以,但成果的署名还是学生自己的,这是他们以后从政或者进研究院的资本。”
“那是肯定的,朝廷不至于抢学生的劳动成果,但这里面提前约定清楚,必须公开公正。”
“严进可以筛选出优质的学生,严出可以给进入学生的压力,这无论是对学生们自己还是对研究院,都是极为负责任的做法。”
……
议论足足有半炷香的时间才停了下来.
崇祯思考也完成了:“诸位爱卿讨论的研究成果的事儿你们自行协商,但有两点是要注意的,第一,所有的条款,诸如专利、署名、分红等等必须要在入学之前就讲清楚。
第二点,学生的研究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可以共同署名、分红等等,但严禁老师强行占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违者从重从严的处罚。
但这些是建立在有优质的学生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朕对研究生学院是有两点要求的。
一是严进,录取率根据各个专业人数和未来的趋势和所需控制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之间。
严进分为两步,初试和复试,初试是笔试,成绩合格的进入复试,
复试就是对其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等进行考察,按照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二是严出,所有学生的毕业都要交一篇论文,《说文解字》中对论的解释为"议也",即分析、说明、讨论、辩论的意思,
《文心雕龙》中《论说》篇记载"论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即综合各家之说,深入研究一个道理。
文就不用多说了,是指文字文章文献,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的文体。
论文作不是学习的总结,而是他们研究出来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
如西汉晁错的论述农业重要性的《论贵粟疏》、唐朝魏徵论述君主修养的《谏太宗十思疏》、宋朝王安石分析政治得失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以及数学和技术上的《九章算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营造法式》等等。
具体的文章格式你们结合华夏的文章结构和欧洲那些科学家们发表的文章的结构来重新制定,做好了送到东暖阁,朕看过后再决定。”
群臣怔了怔,眼中满是思索之色。
论文这个词他们并不陌生,曹丕《典论》中有一篇《论文》,是一篇专门、系统性的文学批评著作,
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深度分析四科八类,论点、论据等全部都有。
皇帝列举了那么的案例,他们总结出来一种新的格式并不难,他们更看重的是皇帝的这个"论文"的想法。
不待他们细想,皇帝再次出声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27/353090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27/353090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