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设立东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 重生之大佬系统 陈志远 重生八零,糙汉老公太勾人 末世:精神陷落后 百年争战 我为足球狂热 毒妃被迫走剧情后,王爷他沦陷了 缝魂 魔尊他非要为我守寡

侯府。 安庆看着杨轩,眼中满是震惊。 她知道杨轩的胆子大,但没有想到会大到这种地步。 几十名官员啊,其中还不乏朝廷重臣。 这绝对能在观察上引起一场巨大的地震。 “你小点声!” 杨轩看了一眼安庆,然后起身走到门口,检查了一下外面是否有人。 随后他才回到安庆身边,开始解释:“你先好好想想当时的场景,陛下就在上面坐着呢,他若是不想这些人死,会眼睁睁的看着我杀了他们?” “你的意思是,四哥想杀了这些人?但却借了你的手?”听到杨轩的话,安琪马上就想明白了。 “没错。”杨轩笑着点点头,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别闹,到底是什么情况,你赶紧说啊!” 看到安庆脸上的着急,杨轩也收起想要逗一逗她的想法,转而认真解释起来。 听完,安庆的神色也没刚才那么着急了。 “如此说来,这些人还真是死有余辜。” 逼宫,还要诛杀杨轩。 不管是以大明长公主身份,还是杨轩妻子的身份,安庆都感到愤怒。 “没错,所以他们都死了。”. 杨轩点点头,非常认同安庆的话。 “不过死了这么多官员,怕是不好收尾啊!”安庆忧虑道。 “他们不敢闹,除非有人不想活了。” 对于这一点,杨轩并不担心。 朱棣可不是个喜欢受气的人。 再说了,就算他不方便出手,不还有自己呢么! 总之没什么好担心的。 “你这杀心太大了,就不能收敛点儿?” 安庆给了杨轩一个白眼。 这家伙,动不动就砍人。 “哎,你这就是瞎说了啊!” 杨轩当即坐直身子,用手指着自己,反驳道:“我,杨轩,不喜欢打打杀杀。” 听到这话,安庆心中不由一阵无语。 不喜欢打打杀杀,那你要不要去问问那些死在你手上的人认不认可。 “哎,你不信我,你是不是不信我?”看到安庆的表情,杨轩当即就激动了起来。 “没有。”安庆否认。 “你就是不信我。” 不出意料的,杨轩当廷斩杀数十名官员的事,在官场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 而罪魁祸首杨轩,仅仅只是罚俸三年,幽禁半年,免去一众职衔,其他处罚,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 很多官员对此感到兔死狐悲。 有人提议去跪宫门,请求严惩杨轩,但马上就被同僚阻止了。 “你不要命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吗,陛下根本就不想严惩杨轩。” “你如此做,只会让自己丢了性命。” “死就死,我辈读书人岂能贪生怕死?” “如今朝无正臣,内有奸佞,我等深受皇恩,只能干看着?” “刘兄高义,在下佩服。” 话虽如此,但心中却很不屑,只凭一腔热血,能改变得了什么? “不过,古人言,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今已是永乐十九年,陛下也已年过花甲,那个位置……嗯~” 话不用说的太明白,大家都懂。 “届时,太子继位,我等还怕没有机会?” 听到同僚这话,刘姓官员也是有些疑虑:“可是,我听说太子殿下为了给杨轩求情,都当廷跟陛下吵起来了。” “届时,太子殿下真会向着我们吗?” “此一时彼一时,当今陛下多次兴兵,身边缺少不了像杨轩这样的大将,但太子殿下与陛下不同。”同僚开口道。 “太子殿下不喜刀兵,而且当今天下一片太平,我大明朝处处皆盛世之景。” “且四夷宾服,万国来朝。” “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届时,如杨轩这等大将,还有何用武之处?” “治国,终究是要靠我等读书人。” “太子殿下知道该选择谁。” “所以,我等不必担忧,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闻言,刘姓官员也是点了点头。. 是啊,治国,终究是要靠他们读书人的。 “也罢,那就让杨轩这贼子再多嚣张两年吧!” 刘姓官员最终有些不甘的说道。 “你能这样想就好。” “如今我等不宜主动出击。” “耐心,耐心!” 诸如此类的传言,在文官当中流传。 过了好一段时间,朱棣才知道。 他第一时间就将太子朱高炽叫到身边,耳提面授。 朱高炽也是当场表示,自己以后绝不会辜负师叔。 他是个明白人,知道该怎么做。 就算没有老爹的叮嘱,他也不可能遂了文官们的心思。 师叔杨轩可不仅仅是他最大的靠山,还是他的左膀右臂。 他岂会自断臂膀? 看到好大儿的态度,朱棣也是放下了心。 随后,他便打发走了好大儿。 转而思考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要不要再设立一个特务机构。 经过纪纲的背叛,他对锦衣卫始终抱有防备。 而且近些年来,他也越发感觉锦衣卫使用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就比如这次在文官之间流传的传言,自己竟然过了好些天才听到。 “看来,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很有必要了。” 他心思流转,下定了某种决心。 于是,几天之后,一个新的特务机构,登上了历史舞台。 他的名字叫东厂,全称“东缉事厂”。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 除此之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番子)。 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精干分子组成。 东厂不仅在机构和人员配置上更加精干合理,而且在侦缉行动上也制定了相当严密的制度。 东厂的职责和锦衣卫有很大的重合,主要有监视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 不过东厂并没有审讯的权利,它只负责侦缉、抓人。 抓到的人要交给北镇抚司审理。 这也算是限制了东厂的权利,避免恶意制造冤假错案。 设立东厂,是朱棣深思熟虑的结果。 相比于锦衣卫,他觉得宦官更加可靠。 毕竟在靖难之役当中,宦官给他的帮助可不小。 而且在下西洋一事中,郑和等宦官的功劳和忠心,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330/239827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330/2398272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