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88从独立制片人开始 > 137.第136章 余桦给狗落户口了

137.第136章 余桦给狗落户口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惊,我在求生游戏做关系户 重生虐渣,侯府主母二嫁禁欲权王 快穿生子,反派更宠谁还要男主啊 闭眼,然后成为最强冒险者 恶毒后娘种田养崽悠哉哉 收到未来短信,我成首富不过分吧 娶了一只小草精,肆爷娇宠哄不停 女总裁的小夫婿 海贼王:草帽团的理发师 老实人怀了雇主的崽

第136章余桦给狗落户口了 晴朗的天空,阳光照在积雪上闪闪发光。 陈时平踩着积雪从家属院的传达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堆的信和各种包裹。 有杂志社转交过来的读者来信,也有朋友寄过来的新年问候。 大包小包的包裹是陶爸陶妈寄过来的特产。 此时陶慧闵还没下班到家,陈时平把东西放下后,把炉子上的水换了,又把煤球换掉。 忙好之后陈时平才坐在书桌前喝着茶开始看那些信,朋友的信他要回,读者的信要挑着回。 陈时平最先翻出来的是余桦寄过来的信,里面只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和狗子在西湖游船。 看着笑的贱兮兮的余桦,陈时平抽抽嘴角想着回头年后去陶慧闵老家的时候,顺带着把狗抢回来。 不过照片里狗子笑的太开心,陈时平有一种被被背叛的感觉。 陈时平想了一下,提笔给余桦回一封信,虽然能够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意义是不同的。 就比如陈时平用了五百多字骂余桦,要是打电话的话,第一句说不完就会被余桦给挂了。 看完余桦的信,陈时平又看了其他朋友的信,大多都是文学班的同学寄过来的。 影视圈里的人基本不会给自己写信,当然也有例外,就比如朱林给自己写了封信、 信里面只是简单的问候,然后问陈时平电影什么时候会上映。 妻妾成群的审核问题,陈时平现在有点把握了,刚刚在圈子里风光一把,自然要趁现在去找领导通融一下。 陈时平给朱林回复一份信,告诉她先等等,最迟三月底会有答复。 把朋友的信一一看完回复之后,陈时平又开始看读者来信。 不少读者的信署名都是情书主角的名字,像是在模仿小说里的人物,希望能有一个人会给自己回信。 这些读者不仅给陈时平的信会用小说人物的名字,还会随便找个 这已经成为一些文艺青年最时兴的活动,不过在陈时平看来有一种漂流瓶的既视感。 把信寄出去后,会怀着忐忑和希望的心情等待,会盼着邮递员出现在自己家门口,会幻想收到自己信的人会是什么样,是男是女,长得好不好看 陈时平也没想到发表一篇小说,竟然还给文艺青年们提供了一种新型交友方式。 读者的来信大多都很有意思,就像是自说自话一样,把自己读小说的感受写出来,也有质问陈时平为什么写的这么纯净,浪费了自己的卫生纸。 看到这种信,陈时平就是笑笑,感觉读者蛮可爱的,把自己当成写地摊文学的作家了。 不过自己的确写过地摊文学,销量还很不错呢,现在很多书摊还会出现他的那本小说。 等年后就可以商量情书出版的事情,销量应该不会太低,当然也不会像红墙那样正版盗版加一起上千万册那么夸张。 不过陈时平对情书这本小说有不一样的规划,打算把小说炒热,让情书变成畅销书。 之后再改编成电影,这样的话能够拉动电影票房。 最主要的是陈时平想要尝试运作小说ip改编,培养小说ip粉丝,将读者转化成观众。 内地现在的小说大多没有这个概念,就算改编小说拍成电影,也会把电影名字改掉。 导演们似乎都极力想要摆脱原作者,不想让别人认为电影的成功是来源于小说。 就算是不改名的电影,也不会大范围宣传原著小说。 陈时平想试试看ip运作,或许能够带来惊喜。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也会让文学圈还有影视圈的人意识到ip运营的重要性。 电影市场要多点开嘛,不然怎么把市场搞起来! 陈时平看着读者来信中的署名,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宣传点。 把小说变成新型交友方式,再捏造几个成功案例,写成浪漫的小故事报道出去,小说的销量一定会大卖! 陈时平翻看着一封封来信,忽然发现一封不太一样的读者来信。 写信的读者自称是北电表演系的学生,说自己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如果陈时平以后有改编电影的想法,可以给她一个机会。 信封里还加了一张照片,是站在满是白雪的山坡上拍的。 无论是背景还是穿的衣服都和小说里的描写一模一样,看来是真喜欢这个小说。 看着照片上闭着眼睛的迎接雪的俞飞红,陈时平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也是看一眼就放下了。 他可不会因为一张照片就选择俞飞红来演,等到时候在慢慢选择演员吧。 陈时平挑了几封读者来信做了回复,放下笔伸个懒腰有些奇怪陶慧闵怎么还没回家。 这都六点多了,按理说早就应该到家了才对。 陶慧闵还没有大哥大,她心疼钱不愿意买,还是在用传呼机,陈时平只好给她留言。 滴滴滴~ 陶慧闵掏出传呼机看一眼后就放进口袋,看着坐在对面的剧团团长说道:“团长,我真想好了,您给我停薪留职吧。” “行吧,既然你想好了,我也不留了。” 剧团团长觉得陶慧闵辞职挺可惜的,有陶慧闵在剧团里,还能和陈时平搭上关系,还能提前知道不少小道消息。 不过人家要辞职,他也不能拦着啊。 他还挺纳闷的,陈时平现在都要升了,陶慧闵在剧团再干几年差不多也能往上升一升,怎么就离职了呢。 “你现在辞职是准备回家做贤妻良母了?”剧团团长一边在报告上签字,一边笑着问道。 陶慧闵点点头说道:“明年就准备结婚了,而且我准备下海闯闯,现在不是流行下海嘛。” 剧团团长笑着恭喜几句,把签好的报告递给她,等陶慧闵走之后,他才慢慢琢磨出味道来。 结婚了还下海干嘛?肯定是陈时平给她出的主意。 想到陈时平还管着合拍片,他感觉陶慧闵辞职下海肯定有什么猫腻。 不过这没什么,这么干的人多着呢。 “陈主任这是钱权两不误啊,怪不得这么积极推动取消统购统销呢。” 另一边陶慧闵又把报告交到人事处才返回家里。 明天就是年假了,陶慧闵不想年后再辞职,就赶在这之前辞掉了,辞职下海本身就是占便宜的事情,没必要再拖下去。 再说了她又不是不相信陈时平,总不能在自己辞职后,还会吵架闹分手吧。 今年的春节和去年也没什么两样,都是迎来送往的拜年。 唯一的不同就是年后去陶慧闵老家,都定下明年结婚了,今年过年肯定是要上门的。 陶慧闵的老家在温州瑞安,陈时平到地方之后就蒙圈了。 温州话完全听不同,陈时平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说外语。 但是陶慧闵却活泼很多,回到家乡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搂着陈时平和他介绍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前面就是我以前的高中,我那个时候在学校可出名了,好多人追求我呢。” “那家的炊糕很好吃的,我上学的时候每次路过都可馋了。” “好几年没吃到杨梅了,我们这的杨梅又大又甜。” 陈时平听着陶慧闵的话,脑海中也浮现出一个扎着马尾辫小女孩路过炊糕店的时候频频转头又失望的离开。 瑞安是个小县城,经济发展还不错,温州人先来是会做生意专研的。 未来瑞安还是百强县呢。 陈时平的到来得到陶爸陶妈的重视,准确的说七大姑八大姨都很重视,全过来看新姑爷了。 晚上不出意外的喝多了,陈时平原本以为南方人不能喝酒,但是没想到瑞安盛产名酒,这里的人酒量都不差,直接把他放倒了。 后面的几天陈时平基本上都是处于晕乎的状态,南方人劝酒虽然不像北方那么豪迈,但总是不给你拒绝的机会。 等到陈时平和陶慧闵坐上火车离开瑞安后,一直晕乎的陈时平才算是稍微清醒一点。 本来就不喜欢喝酒的陈时平,这下是更讨厌喝酒了! “伱说余桦在家嘛,要是不在家怎么办?” 汽车上陶慧闵有些担心地问道,还顺手往陈时平嘴里塞了一瓣橘子。 陈时平哼了一声说道:“我昨天晚上还和他打电话呢,打的座机!” “就你聪明。”陶慧闵忍不住笑出来,感觉他和余桦之间为了一条狗斗智斗勇还挺好玩的。 瑞安距离嘉兴并不算远,中午的时候,陈时平和陶慧闵就到嘉兴下面的海盐县了。 湿冷的寒风吹过来,陈时平都清醒不少,一路上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余桦家。 在家门口见到陈时平的时候,余桦毫不意外反而笑着把他们迎进来。 陶慧闵见到余桦这个样子,偷偷在陈时平耳边说道:“应该明天来的,你昨天给他打电话他应该猜到了。” 陈时平:“.”这鬼小子怎么这么奸诈。 陈时平两口子一进门开始找狗,打算先把狗子抢到手再说。 “八公!” “八公出来!” 余桦看着他们找狗嘿嘿一笑然后说道:“狗不在家,找它老婆去了。” 陶慧闵:“.”怎么都找上老婆了,是打算在这安家嘛! “好你个余桦,竟然用这种手段!龌龊!”陈时平忍不住笑骂,心里还挺无奈的。 余桦哈哈大笑说道:“刘震云教我的!它已经在这落户咯。” 陶慧闵有些不知所措地拉拉陈时平的衣角,现在可怎么办啊,是把狗子拆撒还是成全它啊。 只能成全狗子了。 中午陈时平气呼呼地灌了余桦很多酒,第二天就和陶慧闵返回京城了。 回到京城后,年假也结束了,陈时平开始上班,陶慧闵已经辞职就开始筹备结婚的事情。 陈时平开年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出版社谈情书出版的事情,并且和出版社商量出一套完整的宣传计划。 首先要在当代杂志上刊登一些读者来信,之后要在报纸上报道读者写信交友的事情,然后写几个小故事把热度炒起来。 陈时平还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有意把情书改编成电影的事情,并且打算全国征集演员。 小说出版需要热度,有热度才会有销量。 在和出版社商量好出版的事情后,宣传就已经开始了,先是当代杂志的宣传,然后是报纸上也出现各种报道。 陈时平新作《情书》掀起写信交友。 《情书》将改编成电影,全国选拔演员! 京城一小伙通过写信找到灵魂伴侣。 各种报道的出现,直接将情书的热度炒起来,小说一上市就受到读者的热捧,销量直线上升,已经成为年后第一本畅销书,甚至可能是今年最畅销的小说。 情书越火,就有更多人关注电影改编的事情,不过圈里人都知道陈时平现在忙着筹备霸王别姬,情书的拍摄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才可以。 不少电影厂的人看到情书的案例,都开始琢磨着改编畅销小说的事情。 有读者基础,就意味着电影上映后会有一定的观众基础。 现在电影市场化改革,拍什么样的电影能有票房是各大电影厂都很关注的事情。 有的忙着跟风拍摄武侠电影,有的学着香江的警匪片模式,开始拍犯罪题材的电影。 现在是市场变了,电影厂也要跟着变,不变就是死。 陈时平之前的报告中说的很清楚,一旦由市场决定,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会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如果不能好好把握,电影厂将会成茬的倒在市场的浪潮中。 香江方面很多人已经知道内地取消统购统销,那就意味着合拍片不再是只拿拷贝钱,而是看票房成绩。 这是巨大的诱惑,他们能够在内地巨大的市场中吃到更多的蛋糕! 唯一烦人的就是合拍片合作模式也要变。 这就逼着香江的电影公司,想要在内地市场分一杯羹,就必须要拍内地观众喜欢看的电影才可以。 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意识到陈时平上一次来香江说的那些话是真的。 拥抱内地市场,就是拥抱内地观众,内地观众喜欢看什么他们就要拍什么才可以。 可是内地观众喜欢看什么呢? 很多电影人想到陈时平的武侠片,想到湾湾那部被引进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或许要往这方面靠拢才可以。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5390/210277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5390/210277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