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与同学们聊:人类进化简史 > 第十六章 猴子的分辨能力

第十六章 猴子的分辨能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哈利波特之我来自东方国度 地球上的一百亿个夜晚 别惹小师妹,她专和天道对着干 综影视之炮灰有福 高武:穿越斩凶司,我能吸收一切 蜀汉!最强皇太子 从前有座野神庙 无限之剧本杀 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星痕之门

上一章跟同学们聊到了小蚂蚁与人类分辨能力的区别。 我们的分辨能力,主要依赖于感官的刺激与大脑的储存。 而蚂蚁呢,分泌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导。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 先来聊蚂蚁分辨方式的利弊。 利:分泌化学物质的信息传导模式,十分精确,分泌什么化学物质,必然引起什么样的信息传导。 弊:搭载的信息量实在有限。 不仅如此,分泌的化学物质,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对动物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这就要求分泌的信息物质。 首先,种类不能过多,否则会造成身体机能的紊乱。 第二,剂量不能太大,以保证对身体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里。 种种苛刻的条件,如同禁锢的金箍咒,限制了物种进化的可能性。 类似的物种,比如小蚂蚁,小蜜蜂,小蟑螂……在进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原地踏步。 直到现在,依然随处可见它们上万年如一日,匆匆忙忙的身影。 而随着分辨信息越来越多,化学物质的信息传递系统开始不堪重负。 于是,便进化出神经系统,前来帮忙。 又随着分辨的信息量进一步增多,反客为主的一出好戏,开始上演。 此时,化学物质的影响力,逐渐日落西山。 而本是前来帮忙的神经系统,确是异军突起,带上主角光环,强势发展起来。 神经的成功崛起,离不开它所培养的五个小弟。 眼耳鼻舌皮肤,五兄弟,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孜孜不倦的把收集的信号,传给神经系统的集大成者,大脑。 大脑则经过分析判断,下达指令。 就这样,生命在大脑的指挥下,在进化路上,越走越远,一直走到今天。 感谢大脑的进化,让现在你我他,终于能有机会,对生命说上句:“欢迎光临!” 灵长动物之所以称为“灵长”,依仗的便是通过感官系统,产生的分辨能力。 这种有灵性的分辨能力,催生出动物界一种最神奇的技能,从此,灵长动物的后天学习成为可能。 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貌似也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 先来看一看马戏团里的动物明星们,老虎,狮子,山羊,狗熊……无论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还有更古老的鹦鹉学舌,鹦鹉后天的声音模仿能力,奇妙神似之处,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说的“后天学习”,听上去跟灵长类动物很像。 其实,只是打了概念的擦边球。 这些所谓的后天学习,都是被动的学习,是在人类的有意训练之下,学习掌握的特定行为。 而灵长类动物的后天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全由自己控制。 跟上述动物的被动学习,全然不是一回事。 具体到小猴子身上,看一看,它们是如何学习的。 在猴子幼儿时期,它们在猴子家长的荫庇下,不用为生计发愁,无忧无虑成长着,每天主要的活动,便是模仿着其他猴子的动作,去追逐,去打闹。 并非只是单纯的玩闹,而是在追逐过程中,锻炼身体机能,以便在长大之后,更好的生存发展。 小猴子在打闹的过程中,加强了与群体成员的联系。 它们通过眼睛,记住成员们的长相; 通过耳朵,记住每个成员独特的声音…… 一系列群体成员的体貌声音特点,都被小猴子储存于大脑中,形成了特定的神经链接,这就为今后分辨,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猴子终于长大,成为群体生活中重要一员,小时候的学习成果,成为分辨能力的主要依据。 当有外来的猴子混入群体时,它一眼便能分辨,对方身份的异常。 接下来,它会卷起尾巴,大声嘶吼,做出驱逐的姿态。 并且,在猴群等级森严的制度下,它也会分辨出活动位置的优劣差异,并根据自己在群体中地位,选择不同的居住位置。 若有幸混迹于上层,就跟着上层同伴,在温暖的地方沐浴阳光,享受惬意生活。 若是在下层地位,则跟着劳苦大众,在寒冷中瑟瑟发抖,不得越位。 等级地位也决定了你所能吃的东西,森林中甜美的果子,长在阳光长时间照射的地方。 那里是猴群社会里上层成员专属的地方,匹配身份的成员才能爬上树的顶端,举止优雅,享受美味。 下层成员,则徘徊在树枝间,偶尔发现的果实,仓皇进食,以免被其他成员夺走。 除了分辨错综复杂的社会地位,同伴的叫声,也是需要分辨的重点。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成果,猴子的叫声已经能表达多种含义。 清晨醒来,猴子之间会吱吱叫着打招呼,这种声音一般都是拉长的吱吱声,听上去婉转愉悦。表达着彼此之间真诚的问候。 打过招呼,猴子会跳到树上,寻觅它们的早餐。 此时,多用探查时的叫声,吱吱喳喳,吱吱喳喳,当发现食物时,伴随着收获喜悦,叫声又会有所改变。 有时,某只猴子孤军深入,去了很远的地方,它会偶尔发一声尖锐的叫声,试探一下,周围是否有同伴。 如果有同伴听到,也会尖锐的回一声,用以说明,不用害怕,我在附近呢! 央视一档有名的动物栏目,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先分别录下幼猴,雌猴以及雄猴的预警叫声,然后逐一放给猴子们听,让它们去分辨。 幼猴的预警叫声响起,只有幼猴逃跑,成年猴子并不会在意。 雌猴的预警叫声响起,只有一部分猴子逃跑,多数成员不会在意。 雄猴的预警叫声响起,所有猴子犹如惊弓之鸟,慌乱得拔腿就跑。 同样是预警信号,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猴子发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然,别被这些复杂的分析扰乱了头脑。 对猴子们而言,它们才不管这些。 须知,真正懂得对方,不必如此复杂。 只需随意的一声呼唤,自然能引起同伴的共鸣。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6030/198301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6030/198301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