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风与风向标(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误惹真爱总裁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 开局被妹妹介绍去当经纪人 邪眼天瞳 三国之江山无限 破天一剑 开局带三百宝可梦,闯入施工队! 与禁欲大佬分手后,孕肚藏不住了 我科普恶魔果实,竟火爆全网 神奇宝贝之我是航海王
下午6点半,天已黑透,联合集团总部。
周骊换了一身日常制服快步走进总部会议室,基地离总部距离不短,周骊低着头匆匆推开门,乌压压一片五颜六色的脑袋转过来看向她,她一愣,会议桌的尽头举起一只袖口有3颗竖排金色袖扣的手,有几分沧桑的脸上熟悉的眼神向周骊示意。
她快速走到一个空位,坐下之前,那袖管的主人站起来:“各位首脑,这位是隶属联合集团下设国际航空X航天院的校长周骊,也是刚才我们提到的“慰问”计划的监管者。”德对着尚未坐下的周骊做了一个介绍的手势。
周骊心中有些疑惑,刚才的电话中只询问了梅飒的收养情况,然后临时让她过来开个会,别的什么也没交代,她小心环视一周,很快认出了其中几个眼熟的面孔是集团内部的代表国家常务理事,她向众人礼貌点头。
两人落座,秘书从后面送上水和会议纲要。左右两边的人都很陌生,周骊放弃交流的想法,目光直接落在桌上长达两页A4纸的纲要上,当她扫视完最后一行字,惊愕抬头,每个人都神色严峻。德双手交叉相握,朝一旁秘书点了点头,偌大的圆形桌在会议室围成一个圈,中间的空地上全息投影出一个正在快速移动的金银色星球,其周围有一圈淡红色的火焰般的光晕。
德朝秘书点点头,离开座位后走到房间中央,AR投射装置启动,德慢慢走入投影控制区中:“那么,这就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没错,古文明的泥板上曾提到太阳系有12个天体,其中的11个我们都对应观测到了,唯独这一颗,在这次事件之前一直是一颗假想星体,现在虽然还没有在太阳系内可观测,但已经有很多证据都在逐渐证实尼比鲁的存在,根据各项数据和研究结果,我们推算出尼比鲁的可视化模型。”
他换了个角度继续:“对这个星球的文明,我们已知的信息少得可怜,在传说中尼比鲁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当然我们相信科学,所以这也是第一次在集团的首脑会议上提到它,这次木星系探索计划的重大事故是一次警示。我们痛失了多名世界宝藏级的精英,不得不承认这次行动我们损失惨重。虽然看上去像是一场意外,然而这一切都和尼比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彼时,德叹了口气:“在我们搞清真相之前,岁星号事件以任意一种方式泄露都将严重威胁到成立时间不长的联合集团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公信力,刚树立起来的地外探索领域的权威也将不复存在。木星系7年计划本来应该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任务,但现在看来,行动总指挥这个位置还得存在多久,可能后续需要再做讨论了。”
众人也窃窃私语起来。全息光斑细碎地打在德身上,然后他走进那个星球中央,两个手掌呈爪形一高一低在空中相握,星球的投影被缩至他掌心,随后他松开手转身,一个柱形生物模型呈现在半空中。
灯光调至最暗,而天花板下出现了多个弧形界面,上面布满了各种动态数据和资料,德一挥手,所有资料缓缓转动着,让每个人都可以近距离地看到每个漂浮的窗口的内容,众人睁大了眼睛沉默地看了许久,人群嘈杂。德咳了一声,选出其中一张放大,浮动的窗口中是意味不明的两张散点图。
“2119年,我们第一次收到了回波定位探测下相对稳定的信息,也就是左边这张图片,起初,警官经过各种技术的严密分析我们只能将信息可视化为这样一堆像粉末一样的东西,兴许只是另一个信息的超新星爆炸放出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射线,又或者是某个外星人在他们的键盘上不小心打翻了一杯奶茶而发出来的乱码——”说到这时,氛围轻松了不少,这确实是充满戏剧化的一个桥段假设。
不过很快德下面的话让人笑容凝固,德点了点第一张图,散点立即充斥了整个会议室,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看上去随机分布的“粉末”在放大之后都有一条淡淡的长长的尾巴,这条“尾巴”指向同一个中心亮点,再放大那个中心,亮点四周围绕着一圈超自然的符号,像某种文字,看上去十分眼熟。
德继续:“人类太空活动项目种类丰富,当时我们并未将这个信号和岁星号的任务内容联系到一起,于是2119年按计划执行了木星系探索计划。后来我们在2122年再次收到一条波段规律相同的信号时,这个信号引起了研究员的注意。经过对比,两条信息来自同一文明,多国专家联合研究破译,目前把握比较大的结论是,这是两个坐标信息,第1条信息包含的,就是太阳系。”
众人的一片哗然中,德将全息投影切换展示出一个动态超大轨道的模拟模型:“第2次的坐标,已经超出我们目前探测到的范围,但离太阳系已经非常的近。根据计算,这个坐标和发送坐标的来源是同一位置,正当我们激动地向对应信号发送回复信息后,回波探测值却是0,也就是说我们探测到第2次的坐标点空无一物,没有任何星体。”
德继续:“于是研究处的专家将第1条信号的发送源坐标和第2条信号的进行了比对,计算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很可能存在一条超长弧线,我们推测是一条行星运行轨道,正当我们有理由怀疑这是一个正在高速运动的行星向我们发来信号时,上周,也就是距离岁星返航舱降落一周后,我们再次收到这种信号,这次的信号很不同,它精准定位的发到我们重启用来隔离队员亲友的废弃基地信号接收器上。”
众人面面相觑,每个人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德:“而康纳那时已经离开了基地,TUR-1的部分样本也转移。考虑到这次岁星号接触了外星生物物体,我们不得不考虑,与3次信号相关的除了岁星号返航舱,便是剩下的队员的家属们。”
说完,德回到位置上坐下,双手交叠放在肚子上,大一副现在轮到你们讨论了的样子。
一人高声问道:“所以,你认为,在队员或者他们的家属中已经有人和这个信号源的外星文明联系上了?”
德坐直继续说:“不,不是我认为,是研究处认为,我只是向各位首脑提供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信号也许是发给梅飒的,就是梅家夫妇的那个遗孤。”
周骊忍不住出声:“梅飒?怎么可能?她只是个孩子,无论这个信号的目的是什么,她都还不能做什么。”
德回答:“她确实做不了什么,但狮群在捕食鹿群时总是从老弱病残开始观察,特别是怀孕的母鹿或刚出生的小鹿。梅飒确实还小,但可变性最大,周骊女士,这就是委派你对她进行严密监控的原因。从其他角度说,每个人的审讯反应中,年纪最小的梅飒却最平静,甚至在谈话之前的几天里她都还在老旧的“休息室”中呼呼大睡……这难道不算一种反常吗?”
众人神色各异,鸦雀无声,德的眼中闪现出猎鹰般尖锐的目光:“我们有理由怀疑每个人,但我个人严重怀疑梅飒。我有一个猜想,虽然我们的生命科学专家已经提醒过我这是不可能的,但根据康纳的陈述报告——已经发放在了各位的文件档案管理中,他亲眼所见那个外星生物吞噬了梅,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外星文明由此对梅的基因进行了解析,所以在地球上现存与梅有唯一血缘关系的梅飒才会被定位。”
周骊迟疑地问:“您是说,基因定位?”
一个首脑代理不确定地说:“类似的原理吧……确实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在场多人不住地点头。
另外一人打岔:“那么,第3次信号发射源的回波画面分析结果有了吗?”
德将TUR-1柱形生物模型与第3次信号的结构重叠后缓慢转动:“第3次的信号内容分析结果和这个结构相似,而这个柱形结构生物体,是我们根据TUR-1的外皮倒推的生物模型,从三维模型的比对结果上看,两者的表面轮廓特征几乎一致,而内部是我们尚无法理解的结构体。”
有人追问:“这有没有可能是一种外星文明的生化武器?”
德将金银色的星体和捕捉的数据画面对比放映:“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只是现在任何猜想都得不到证实。另外,吸取上次的经验,我们计算推测了尼比鲁的行星运动轨道路径,在得到的结果坐标点,我们捕捉到了这样一颗天体,我们尚不可见其外观,只是有结构数据。”
他继续说:“根据我们拿到的最新数学模型,有一颗行星将在不久后穿过太阳系,先绕过木星后,它将与地球并行一段时间,之后离开太阳系。现在有些专家支持这颗天体就是数学模型中预测的行星。”
一位理事问:“它将在多少时间后到达?又将停留多长时间呢?”
德沉吟片刻,语气凝重地答道:“这个问题涉及研究处专家们的另一个猜想,现有3个坐标的计算其实是有相当可观的误差的。假设尼比鲁并非根据这3个坐标点连成的所谓的弧线轨道运动,例如第2个坐标点只是故意抛出的一个干扰坐标,而尼比鲁其实是以另外任意一种运动方式来运行……那么各位,对于这种更高维度的文明来说,也许时间并不是问题。”
德站起来在AR区调出一张虚拟画板:“如果对方已经掌握空间跳跃技术,他们就可以在任意时间到达任意地点。”
一个人问:“虫洞技术不是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吗?既然对方能在三维空间给我们发送具象信息,证明对方很可能也是同维生命体,那现在有什么证据证明对方就能达到这个科技水平?”
德:“不不,这位长官,“虫洞”确实曾经是极具想象力的概念,但我们至今仍未造出超过巴掌大小的虫洞,而且那样会消耗极大的能量。目前,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我们是无法用“虫洞”概念实现空间跃迁的,换种说法就是,三维生物不一定非要通过虫洞来实现空间跳跃,也许我们可以把目光直接放在需求的本质上,比如高维折叠理论。”
他在空白的画板上画了一条线,线的两端标上A、B两点,继续说:“对二维平面上的生物来说,从A点到B点至少要走这条直线的距离,假设需要花费10秒,但是,对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来说,其实我们可以——”
德将画板对折,A点和B点重叠在一起,德打出一束光穿过了重叠在一起的A点和B点:“我们可以这样从A点到达B点,对我们来说二维平面上的A点和B点既可以是由一条直线连接的两个点,也可以就是同一个点,从A到B根本不需要时间。然而就算如此,我们也只能操纵二维物体进行折叠,对于二维空间,我们是无法操控的。”
“就拿近似二维空间的物体——一张纸来说,我们在折叠一张纸并打穿时,是借人的外力击穿的,从纸张的二维空间的表面看来,就是突然多了个洞,就这么简单,并没有用到所谓“虫洞”的复杂原理。而对我们来说,再薄的纸其实也是有厚度的,它也算一个三维物体,我们击穿的是组成这张纸的无数个二维平面世界,想要精准的击穿A、B两点只是从理论上达到了,但其实在实际操作当中其他无数个平行点A、B也会同时被击穿。”
一个常务代表若有所思地说:“也就是说,假设高维空间的原理和三维相似,他们要通过高维折叠来到地球是很不稳定的,受不确定性原理的影响,他们有可能在跳跃时穿过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的地球,如果想要精准地到达我们这个地球,他们就只能选择保守的办法走“A到B的直线”。所以我们探测到的3次信号发送坐标才在不断移动,也许是在向我们靠近?”
德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目前看来3次信号发射源的坐标确实在逐渐靠近太阳系,而空间折叠跳跃从理论上看需要存在一定三维物质条件才可以操作……不过这些想法也仅限于我们现有科技水平。”
德来回踱步:“就成熟的三维空间折叠原理而言,想来地球对他们来说,很有可能德拉出另一个模型:“不过,假设尼比鲁人是更高维的生物,他们也许还有别的办法。为了在同维宇宙中稳定航行,他们也许还可以使用曲率引擎和引力波反重力装置。众所周知重力可以穿透维度,而在此基础上如果他们对时空的掌握就像我们对二维产物一样熟练……”
首脑常务和代理们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太多信息量让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就想出什么决策,会议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墙上挂钟指向7点正,门外的警卫打开门,中场休息的餐点和茶歇送进来,德示意众人用餐稍作休息,人群中不间断地响起此起彼伏的细碎讨论声。德朝周骊招招手,周骊会意跟着出了会议室。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6080/198398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6080/198398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