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吴国内再遇孔子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亮剑:我有抗命系统 绑定软饭系统,每天让女神花钱 火影:我转生了秽土扉间 穿成反派摄政王的的早逝原配 离婚后我成了山神 工业摸底:才31马赫,鹰酱你急啥? 天刀系统 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某科学的定数偏移 日娱音乐人

根据《史记》记载,吴国攻打越国,摧毁会稽时,获得了一件稀世珍宝,一块巨大的骨头化石,一节骨头,就足足的一辆车长,没人知道这是什么骨头,而吴王夫差那也很想弄明白,于是他就请教了当时全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谁?自然是孔子 吴国使者跪坐在地上,子路和颜回则给使者和坐在一边的孔子上茶 “您知道天下什么样的骨头最大吗?” 吴国的使者也来不及喝茶,便急匆匆的问道 “很久很久以前吧,大禹召集众神,来到了会稽山去开会,而防风氏则迟到了,大禹呢,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而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辆车的大小,这就是最大的骨头” 吴国的使者嘴都快掉到茶壶里了 “还有这事?大禹王还曾召集过众神?世界上真的有神,谁又是神?” 孔子轻轻喝下从萧平那拿到的茶饼,泡开的茶 “先喝口茶再说也不急” 吴国使者虽然急匆匆,但也只能静下心,将茶水咽下 “嗯?” 吴国的使者极为震惊,他又喝了一口 “此茶是何…” “我从一位奇人处得来的,但那位奇人并不是神,而他也给我讲解了神和人” 孔子慢慢放下茶杯 “守着山川祭祀的就是神,负责兴风之语,造福天下,而守着土地和粮食的便是公侯,负责管理百姓劳作生产,他们都是王的下属” 吴国使者听了后又问道 “那防风氏干什么的?” “防风氏的后代汪罔氏坚守着封山和禺山一带,为釐姓,他们都是巨人族。在商朝,夏朝的时候叫汪罔,到了周朝叫长翟,现在叫大人” 吴国使臣又问 “身高多少?” “身高最矮的,有三尺,高的,则有三丈多,数的上是最高的了” 吴国使者听了之后佩服的五体投地,说了四个字 “预知后事…” 萧平狠狠一下将书扔在地上 “这是谁改的?哦,对,这是前传还有后传来着,我说这个怎么这么薄?原来是给分开了” 而在另一边的孔子也确实是在此时此刻,不然史记里哪儿来的萧平?乱入吗? “善哉,圣人!” 孔子笑呵呵的听完吴国使者对他的夸赞,随后缓缓站起身,两米左右的身高盖住了吴国使者的阳光 “既如此,我就跟你去看看那个骨头,正巧也检验一下这到底是不是防风氏的骨头” 吴国使者听到这番话,那可是乐的合不拢嘴,孔子是何人啊?鲁国曾经的权臣,当事的大儒,被誉为圣人,这种大人物来到他们吴国,这不是蓬荜生辉吗? … 萧平也没什么心情看书了,喝了口水,换上他偷摸抢的布衣上了街 萧平这回显得没那么特殊了,除了除了头发很怪,其他的跟别人并无两样,就是长得高了点 现在的吴国正处于小盛,市场里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萧平站在市场门口,逛街是每个时代人的天性,不管买不买至少看一看,市场门口也有不少空着手出来的 萧平探了探头进入市场,以他的身高也算是鹤立鸡群了,虽然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推销 “少侠,你身高八尺,风度翩翩,看着配剑定然适合…” “我玩刀的,抱歉” “那大哥我家也有…” “我玩棍子” “我家也有…” “…” “怎么不说话了,少侠,来一套?绝对是最好的” “我玩枪的,行了吧?” “那是何物?” “…没什么” 萧平如同一阵疾风一般快步离开,商家还在摆着手招呼他 “少侠,少侠,你说清楚枪是什么啊~” 萧平跑到了市场的中端大口喘着粗气,看了看旁边周围已经没有卖武器的大只佬,有的只是卖肉小只佬和卖菜的大娘,周围也是平民居多了 萧平沿着两边看来看去,说实话,他见识短浅,暂时认不出来这些是什么菜,勉强能认出来的也只有韭姜蒜,其他的绝对见过,但不熟 而春秋战国时期,人工栽培或人工保护的蔬菜已有瓜、瓠、菽、韭、葱、薤、蒜、葵、蔓菁、菱、荷、芹、笋、姜等十五六种。人工栽培的果树有桃、李、梅、杏、枣、梨、桔、柚、榛、栗等十多种。关于园艺栽培技术,古文献中也有零星记载。一是有了明确的地宜观点,《管子•地员》对各类土壤适宜的果木作了论述,如“五息之土”宜生长枣;“五沃之土”宜生长梅、杏、桃、李、棘、棠;“五位之土”宜生长桃、枣等,《周礼•考工记》,还指出桔不宜种于淮北,“桔逾淮而为枳”《吕氏春秋•师尊》则有“治唐园,疾浸灌”的记载,意思说种植蔬菜的园子须及时灌溉 蔬菜可能没什么变味,但水果的味道肯定不算好,没有经过基因杂交的水果,大多没有什么味道好的,有些甚至小的不成样子,跟现代的又大又圆,又饱满是两回事,有些发苦,有些发涩,反正肯定不怎么发甜就是了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再往上点儿,远古时期,黄帝,夏商周的时候就有糖,当时最多的是小甜水,还得是高等人士喝的到,一般固体糖是用来祭祀用的,就这有的时候还有人掏不出来 萧平沿着路边看完了大多数的菜摊儿就绕回去继续看肉摊 相较于略显稀少的素,荤这方面就多了,光是萧平认出来的就得有牛羊猪,但牛肉偏少,就算有牛肉也是用眼睛看都能看出来的柴,是老牛,老死的牛,这个时期实际上吃猪肉和鱼肉,羊肉偏多,也有吃鹿肉兔肉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鸡肉,这个时候,一般人是吃不到鸡肉的,鸡的地位很高,免不了给鸡戴上许多高帽子,最有名的当属《韩诗外传》中称鸡“伍德俱全”包括文(头上带冠)、武(脚上有爪)、勇(勇于搏斗)、仁(找到食物呼唤朋友)、信(每日准时打鸣)所以吃鸡吃得多也就成为了身份的标志,能力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家鸡养殖已经比较发达,还出现大型养鸡场,比如越王勾践为伐吴而开办的养鸡场,是史料中首次记载中国最早的大型养鸡场,我们的小勾同学再一次上线,不要只觉得只有人家只有卧薪尝胆,他的治国眼光也是一大看点,或者说每个君主的治国眼光都是一个看点,你能从他们的眼光中看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出他们的伟大,看出他们的理想,看出他们的愤怒,看出他们的荒谬 至于鱼也是有点儿说头:“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不仅如此,专诸刺吴王僚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虽说有专诸不怕死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吴王僚爱吃鱼这样一个习惯,给到了专诸刺杀的机会《东周列国志》:“专诸遂往太湖学炙鱼。凡三月,尝其炙者,皆以为美 萧平不打算买点儿什么,一是他没钱,他哪有这个时代的货币,二是他不想买,茶馆的冰箱里有肉。虽然早在一两年前,萧平穿越过来的第二天,其实就把那些肉晒干了,鱼的话直接当场现吃现做,跟孔子他们连着烤鱼,清蒸鱼,吃了几天,子路都吃吐了,就连忍耐度很强的孔子之后也是见鱼就就犯恶心 萧平还给了孔子两块陈年老腊肉,和两三条腊肠,这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熏陶方式可不一样,这种腊肉可更入味,而且孔子也没见过腊肠自然十分好奇 “此物名为腊肠” “腊肠?跟这个腊肉差不多?” 萧平打个哈哈 “唯一差不多的可能就是他们的熏陶方式” “哎呀,你拿回去尝尝就知道了” 萧平将腊肠塞到孔子手里,他是东北人,吃不惯这些东西,让孔子带走好了,反正孔子收徒学费也是腊肉 萧平转转悠悠的走上了吴国的大道,准备回茶馆 前两天,茶馆经过挪移又传送到了吴国的角落,已经从夫椒之战的地方挪开了,虽然说没啥人,但又显得个清静 就在这时前面不停的喊着号子,萧平停下站在路边,几辆马车也疾驰而过 … 孔子坐在吴国的马车上倒是有些心惊胆战,开的这也太快了,孔子也不好说出来,这不是扫了人家的面子吗? 他百无聊赖的顺着窗口看着外边,吴国的人倒是挺多,看起来有点小鼎盛,但是跟鲁国这种沉淀过的大国可差多了 而这时孔子的眼前却急速闪过一个身影,马车开的太快,视线模糊,但他依稀能看清楚 “先生?” 吴国使者听到孔子的说话声立刻转过头来 “你说什么,孔圣人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孔子淡淡的摆了摆手,表示无需要,吴国使者也就继续回头开着马车了 孔子看到的确实是萧平,萧平也看到了孔子,虽然很疑惑在正史中孔子并没有去过吴国,但是去就去了吧 萧平顺着对面的大道走去,回到了茶馆,拿起史记,继续研读 茶馆内的书有不少,有用的,没用的都有 萧平看着书打了个哈欠,之后瞬间精神突然的站了起来,跑上了二楼 他在书房一个堆满书籍的小角落不断的翻着,最终找到了一本白色外壳的书 上面写着四个大字 《天工开物》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6096/198427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6096/198427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