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对三皇子改观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夫君独宠外室?我转身出府嫁反派 无上丹尊(逆天丹尊) 穿成下乡知青后,星际大佬卷疯了 我的回忆逝去的时光 太古龙象诀林枫苏月夕 星穹铁道:签到打卡全宇宙! 公主复国记 国公很厉害?看我杀出一个皇位来打脸 臣女素来有病

第360章对三皇子改观 上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拉着粮食回了上京城,户部登记造册,全部入了官仓。 皇上回了大殿,众位大臣也都换回了官服,个个捧着自己的油炸小鹌鹑进了大殿。 “各位爱卿,你们是读书人,你们比农户们懂得更多,朕想问一问,满朝文武的捐粮竟然没有捐过一些贫苦农户,却是为何?” “夫子教了你们什么?达者兼济天下,朕想问问,众位爱卿,你们在仕途上一路往上爬,彼此结交,互为助力,到底是为了自己的官身,还是朕的江山社稷?” 各位大臣都不说话了。 这时有小公公来禀报:“皇上,宁王在外求见。” 皇上道:“宣!” 三皇子宁王上了朝。 “父皇,儿臣在大柳树村也收了十余万斤地瓜,儿臣听闻京城流民增多,粮食紧缺,儿臣愿把这十余万斤地瓜全数捐出。” 皇上一下子就激动了。 看看,朕的儿子。 以前皇上从不重视三皇子,他儿子多,他偏爱的只有太子和发面饼。 “好!好好!” 皇上连道了三个好。 “宁王,好!” “朕的儿子长大了,好!” 皇上一脸老父亲的慈祥。 “宁王为其他皇儿做出了榜样,朕赐渠州、长州、允州为宁王的封地,等过了年,开春了,宁王可到封地就任。” 众人…… 皇上这也太疼这三儿子了吧,竟将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赐给了宁王? 三皇子一抖袖子,跟皇上行礼谢恩。 皇上还没完。 “潘公公拟旨,刘妃教子成材,功在社稷,特封刘妃为端妃,即日搬到栖霞宫,赏白玉花瓶一对,上好的端砚一方。” 三皇子出了宫,就觉得风都是甜的。 一缕缕的吹过耳边的发,他稳重的站了一会儿,忽然撒脚就跑。 全宫里都看到宁王不顾形象,一路冲进了刘妃的宫中。 此时,刘妃也收到了晋封的旨意。 传旨公公刚出来,就看见有一阵风扑了进去。 “母妃,恭喜母妃。” 刘妃笑着看着儿子。 “我儿有封地了?” 三皇子点头。 “还是江南,父皇把这最富庶的江南给了儿子。” 刘妃笑着,眼睛中露出了泪花。 “我儿出息了。” 三皇子道:“谁知道呢,我去大殿上捐了个粮食,这也是宁王妃让儿子做的。” 刘妃笑道:“知道就好,你记在心里,你的宁王妃就是你的福星,只要你多听她的话,不惹祸,明年咱们就能去江南,为娘也借我儿的光,过几天舒服的日子。” “自己说了算的日子,不用小心翼翼,恣意快活的日子,等宁王妃有了孩子,咱们一家的日子就是谁也比不上了。” 三皇子很高兴。 “父皇赐您去栖霞宫呢,那里比这里大,也比这里好。” “儿子高兴,这是儿子为母妃争到的呢。” 刘妃笑道:“母妃刚跟传旨的小公公拒了。” “一来,母妃在这儿住得久了,也就是离皇上远点儿,没什么不好,二来,再有几个月,你就要去封地了,到时候求求皇上,为娘跟着你一起去,还折腾个什么劲儿,没的惹人嫉恨。” “我儿记住,太张扬必定惹祸,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比她好,就算没什么过节,单单因为嫉妒这事,都会惹出多少事来,真正聪明的人,就偷偷发大财才是真的。” “记不住的时候,我儿多问两遍自己,你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不知道该不该说,就不说。” 三皇子看着自己母妃,在这深宫中,母妃没有家世,只是一个小宫女,但他母妃真是最好的母妃,时时都在教他。 三皇子忽然感性起来,眼中泛起泪花,他站在刘妃面前深深的鞠了一个躬。 “儿子蠢笨,让母妃操心了,儿子感恩母妃教诲。” 一句话说得刘妃哭了。 边儿上的老嬷嬷也抹着眼泪道:“三皇子长大了,娘娘可以放心了。” 明阳殿,皇上的儿子又来了一个。 正是九皇子和九皇子妃。 九皇子双手托着一叠银票,整整一万两。 九皇子十分能干,再加上九皇子妃岳家金家的帮助,不管是酒楼的生意,还是麻将馆的生意,都十分红火了。 金家儿子多,不值钱,最值钱的就是这个小妹妹,一家子都担心小妹口吃,会被九皇子嫌弃,不想九皇子丝毫不嫌弃,对小妹还十分好,皇上给选妃的时候,九皇子没有选,直接让金侧妃做了九皇子妃。 因此,九皇子成了金家的贵客。 金家是世家头子,能没点本事吗? 很快就知道了皇上为粮发簖愁的事。 金家有的是钱,当场拿了一万两让九皇子捐出来,好歹在皇上面前好看些,钱,金家不缺。 皇上…… 都是被朕忽略的儿子。 想不到朕的儿子们如此善良。 皇上当场封了九皇子静王,封地没给。 皇上一回头道:“潘公公,叫几个花匠,朕也要捐粮。” 潘公公…… 皇上您吃的都是百姓的,你还捐什么啊? 皇上道:“御花园还有很多地瓜,当时是朕跟太子妃要的种子,亲自种的。” 潘公公…… 皇上您这么说,没人信啊。 太子妃现在不在,可早晚会回来,您那秧苗都是您让人偷回来的啊。 皇上早就信了那是他种的,种子是太子妃给的,毫无精神负担。 “还有淑妃的茉莉园,有一大片木薯,让人去挖出来,这便是朕捐的粮食。” “朕,朕要亲自去挖,明阳殿后面的青石板路,也被杏儿种了十几株。” “朕要亲自去。” 皇上撩起龙袍,迈出穿着运动鞋的脚,出了大殿。 众位大臣都快疯了。 他们这一上午可真累坏了。 先站了半天,又去了大柳树村,回来又站了半天。 皇上可是坐着的,但他们是站着的,一个个腿都直打晃。 可是皇上正在兴头儿上,众大臣也不敢打断这兴头儿。 有人给拿来了锄头。 明阳殿后边的青石板路没什么人走,被杏儿撬起来好几块,后来潘公公制止了以后,杏儿还是在青石板路两边插了很多插竿。 现在一棵棵的,都跟小树一样。 皇上没说挖,也没人敢动。 皇上见过收木薯,学着农户们的样子,先刨了几下,然后找人拿来一根棍子,把绳子穿过木薯,让两个公公往上抬。 皇上跟着用锄头刨。 随着土坷垃块扑簌簌的往下掉,拔出一个足有十几斤的大木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6715/222514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6715/2225146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