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四联与绢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开局缔造了诡异之主 我通关了现实日常游戏 废物娘亲的倾世田庄 奸臣之妻 人在书中,女主人设崩坏了 重生年代穷村庄,带全村顿顿吃肉 鸡肋空间,穿越灾年不逃荒 皇子凶猛 容貌尽毁后,她独享皇室宠爱 我都五行废灵根了,均衡发展很合理吧

马宏伟尽管已经买好了衣服鞋子,但他并没有着急回去。 他骑着自行车稍一溜达,就在汪府井的京城百货大楼附近停了下来。 “大爷,存车!” 马宏伟推着自行车,来到百货大楼前的存车点,对管理的老大爷说道。 大爷头也不抬的说:“两分钱!” 马宏伟掏出两分钱,将之递给管理大爷,然后把自行车停放在存车点,并上了锁。 这年头还没有私家车,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领导出行,才会给你配车。 普通人要么坐公交,要么走路,要么就是骑自行车。 80年的人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穷了,尤其是京城人,基本上上班族家家有辆自行车。 舍不得买凤凰,但是杂牌车还是能买得起的。 所以在这年头,但凡是大点的商场、市场或者饭店什么的,门口都有专门停车的地方,也会有专门的管理员。 虽然需要交两分钱的管理钱,但是人家却是能够帮你看住自行车。 但凡是有这些管理员的地方,那基本上没有小偷敢来。 停好自行车,马宏伟就拿着东西进了一家名为“四联美发”的理发店。 这家理发店可不简单,算得上是当时京城,乃至是全国最好的几家理发店。 四联美发并不是京城本土就有的,最开始是在魔都沪海滩,而且也不是单独的一家理发店,总共是四家。 分别是:华新、紫罗兰、云裳以及湘铭。 后世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几家理发馆,但在建国之前,这几家理发店那可是相当的牛。 他们过去接待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大亨、名流、文人墨客、富豪与权贵,民国时期的明星在他们那里,都只能算是普通的客人。 到了五十年代,为了满足京城的照相、洗染与理发需求,这四家理发馆就全部搬迁到了京城,并合并成了一家,那时候经常在里面理发烫发的,都是能够让河蟹神兽出现的存在。 而里面的理发师,也都是当时妥妥的“高薪阶层”,最赚钱的时候,一天收入就能破百,想想这是什么概念。 进入里边,马宏伟发现来这的大多数都是女同志,还有一些外国人也在这里理发。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就是当时的京城,还只有四联美发这里能够烫发。 马宏伟收回目光,来到收银台:“同志,理发!” 过去不论什么地方,那都得先交钱,然后再服务,生怕会出现服务完不给钱的情况。 “理发八毛。” 服务员淡淡开口。 这就是京城第一理发店的价格。 在当时,京城最便宜的理发也就是一毛五,贵点的就是三四毛,然而四联却是直接收八毛。 你要是烫发的话,最少也得两块两毛钱,价格那是相当的贵,谁让人家是独门生意呢。 不过,马宏伟今天四百块都花出去了,也不在乎这八毛钱。 他来这地方理发,主要是这里理的更“国际范儿”一些,这样也能更让他像“华侨”。 交了钱,立刻就有服务员过来,领着马宏伟把东西存放到衣物柜里。 上了锁,将钥匙交到马宏伟手里,然后开始带他去洗头。 服务倒是比其他国营店好些,但跟过去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据马宏伟所知,过去的四联美发,那一进门就有服务员开始伺候,或是给你拎包或是给你挂起大衣,并递上一条毛巾擦脸。 据说从进门开始,到你走出理发店,一位男宾客一共需要用上八条毛巾,而且全都是经过酒精消毒的,当时每天都有一辆专门的三轮车来运送毛巾去消毒。 洗完头就是理发,理发师傅也没问,上来就是搞。 这也是过去的风格。 那时的理发店不会问你怎么理,都是理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完事之后,还会给你刮脸和“马杀鸡(按摩)”。 也难怪会收八毛钱,原来不只是理发啊。 马宏伟照了照镜子,那发型倒是很有时代特色。 不过,跟一般理发店理出来的,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带着包从四联离开,马宏伟再次骑上自行车,来到了一家店铺。 既然是上门做客,那肯定得给主人家礼物。 如果说是去国人家,马宏伟直接就会买罐头、糕点加上麦乳精作为礼物。 因为当时的国人缺衣少食的,这些东西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客人来,一般的家庭都是不舍得买这些东西的。 但现在既然是要拜访外国人,那就不能买这些东西了。 他可是清楚,外国人非常喜欢吃罐头,国内不舍得吃的罐头,对人家来说却是稀松平常,至于麦乳精人家也不一定爱喝,喝的都是纯牛奶或者奶粉。 所以,就要送对方一些华夏本土的东西了。 马宏伟来到一处国营的古玩店,他打算买几把仿古扇子。 虽然后世已经不流行这个了,但在当时想来也没有谁送他们这些礼物吧! 马宏伟挑选完三把折扇,突然又在店铺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些绢人娃娃。 他发现这些绢人娃娃,做的那是相当的逼真,而且比折扇还具有特色。 于是,他果断丢下那些折扇,然后选择了这些绢人娃娃。 马宏伟拿起一个绢人孙悟空,问道:“同志,还有这样的绢人吗?” 店员回答道:“目前就这些了,这东西一直没人要,就停产了,库房里也没有,想要的话,还得问问厂里。” “行吧!” 马宏伟点了点头,然后从中挑选出三个品相不错的绢人娃娃,对店员说道:“同志,就这三个了,麻烦你再帮我找三个锦盒。” “好嘞。” 店员说:“加上锦盒,一共是42块钱。” 不得不说,这个价格的确挺贵的。 在当时那个吃不好穿不好的年代里,这种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没有市场倒也正常。 事实上,别说是绢人娃娃了,就连当年的名人字画,那也是同样没有人要。 那年头齐百石那些近现代名家的字画,一副卖几十块都没人买。 但是后世呢,直接能卖几个亿的价钱。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6717/20227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6717/202279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