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首诗的力量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拒绝恋爱脑,竹马疯了 大秦:陛下,我真的是穿越者 人在斗破,武动苍穹 科研大佬求婚当天,前夫跪着悔哭了 从凡人开始修习魔功 末日死亡系统 皇帝养成计划 九零:做异世界代购,发财致富 新婚夜,带着病秧子一家去逃荒 医步青云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里了,程枫笑呵呵的看着林凡。 见林凡没有马上作出回应。 “林凡没吭声啊。” “是不是写不出来啊。” “他不是诗写的好么,这个时候怎么不写了。” “写诗讲究意境,没灵感生拉硬拽很难啊。” 片刻后,程枫发现大家的表情都发生了变化,又假装为难的说道,“我是不是唐突了,这么短的时间确实很难写出一首送别诗,要不就......” “千里黄云白日曛,”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林凡。 袁松之微笑着抚了抚山羊须。 袁宏义聚精会神的听着。 程枫脸上的笑意逐渐消失。 谢威安依然表情冷峻,看不出息怒。 “北风吹雁雪纷纷。” 在场的所有人都在品味着林凡诗里的意境。 袁松之额首抚须,他的学生从来没有让他失望过,这两句是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的,但是胸襟气势跃然眼前,写出来离别时的内心之真,情感之挚。 袁宏义此次回京属于北上,北方的气候不似南方一样温和,落日黄云,大野苍茫,确实是北方独有的景色。 现在虽然未到冬天,但也是秋末,北方的比南方冷一些。 南方现在没有下雪,说不定袁宏义上京后,北方就下雪了。 所以这一句也没毛病,不算夸大。 此时的袁宏义品味着诗中渲染的景象,思绪万千。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心阔悲壮。 袁宏义刚刚接到圣旨官复原职时,是开心的向往的。 在以为自己终将在荣州蹉跎一生的时候,又可以回到京城被天子器重,心中不免欣喜。 但是这些时日,平静下来后,心中的欣喜早已散尽,只剩下惆怅。 前路漫漫,任何事都无法预知。 三年远离京城,朝堂之上早就瞬息万变,这次回去,更要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袁宏义虽是被贬到荣州担任刺史。 但因为荣州就是他的老家,他的父亲生活在荣州,而且极有声望。 袁宏义在荣州的这几年也很惬意。 离开荣州,不仅要和父亲分别,也要和荣州的这份安心和惬意离别。 北上京城,虽是官复原职,但在此刻袁宏义的心里,心情不像升官反而更像被贬了。 诗中提到的景物,刚好有一种悲壮凄凉之感,和袁宏义的心情对上了。 只是他很好奇,林凡是怎么猜到他此刻的心情的。 袁宏义原本以为自己的心情只有父亲能懂,没想到林凡也能懂他。 他在心中默默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小小年纪,竟然能有如此洞察人心的能力。 谢威安微微粗眉,看向林凡的目光又深沉了几分。 此次袁宏义归京,看似官复原职重新获得圣上重用,其实只是圣上需要他这枚棋子了。 现在的朝堂,新旧势力相互牵制。 袁宏义本就是被旧势力挤兑走的,而新势力崛起时他又不在京城。 官复原职后,很难说新旧势力会拉拢还是排挤他,如果想置身事外,那只能更加战战兢兢的做人了。 在荣州起码是管理一州的刺史,悠然自得的多。 所以袁宏义回到京城的日子不一定比在荣州舒心。 谢威安相信这一点,袁宏义肯定这两天想明白了。 只是他很惊讶,林凡是怎么猜到的。 难道他早就研究过朝堂之事,还是老师曾教导过他? 不会,老师绝不会将朝堂之事过早的告诉林凡。 林凡表现出和他年龄不符的心性,让谢威安对他产生了几分兴趣。 林凡停顿片刻,拿起了酒杯,小酌了一口。 “只有两句么?” “不应该吧,这也没写出送别啊。” “可能是没想好吧。” “想不出来了。” 后面的学子们开始小心议论起来。 程枫脸上又爬上了一抹笑。 就这? 突然,林凡放下酒杯,振臂直视袁宏义,深邃的眸子中透着坚定和真挚,吟出了后两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谢威安冷峻秀美的脸庞一滞。 程枫脸上的那抹笑,僵硬的一点一点退去,然后变成了震惊,愕然,和不可思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袁松之抚须低声反复吟诵。 突然周仁利用力击掌,“好,好,好啊。” 前两句借景写出离别时内心之郁积,别意之悲凉,后两句却突然峰回路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充满劝慰和希望。 让人心中豁然开阔,重拾信心和力量。 程枫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他彻底沉默了。 谢威安看向林凡的眼神虽然依然是冷冷的,但却增加了一丝赞许。 袁宏义完全沉浸在这首送别诗的意境中。 “好诗,好诗啊!”他低声说道。 袁松之看向林凡,是赞许,是赞赏,更多的是欣慰。 在场的都是读书人,大家都知道一首好的诗意味着什么。 这已经不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了,这首诗一旦流传出去,一定会引起轰动,甚至被后世传唱。 林凡身子站得笔直,还保持着刚刚的姿势。 “这首诗可有名字。”袁宏义问道。 林凡马上心领神会,从袁松之老爷子一项的作风,可以推测到袁宏义应该也有相似的想法。 “此诗乃即兴而作,以前没有名字,不过现在我突然想到了一个。” 袁宏义期待的看向林凡。 “《送袁刺史之归京尚书》,可好?”林凡谦逊的轻声询问道。 袁宏义激动的连连击掌,“好,太好了。” 以前袁宏义对林凡只是欣赏,有招揽之意,从现在开始就是喜爱了。 袁宏义的名声一定会随着这首诗流传在外。 说不定他人还没到京城,这首诗就已经到了京城,他的名声也随之到了京城。 如果这首诗传遍大江南北,袁宏义的名字也将被传诵到大江南北,和诗一起流传后世。 这首送别诗,成了袁宏义渺渺归京路上的底气和靠山。 他又重新燃起了奋斗的激情和拼搏的希望。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091/219873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091/219873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