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返80:从黄大仙开始致富 > 第一百零四章打了鸡血一样

第一百零四章打了鸡血一样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是传奇BOSS 鬼灭:开局就很强 火影之万界之王 寒门宰相全文免费阅读 七零大杂院,嫁病秧子老公是厂长 末世:我提前一年打造至高避难所 穿越,今生来世找寻你 深空进化 梦里相伴几时终 高考现场:试卷主动告诉我答案

说到刘长志,秦志河也笑起来:“他是你姥姥那个大队的书记,原来他们村叫刘官庄村,而你娘也姓刘!” 此时刘翠花走过来,笑呵呵的道:“那是你大舅,我堂哥,同一个爷爷奶奶的亲堂哥!” 秦军无语,他们还有这种关系? 也对,周围这十里八村,谁还不是谁的亲戚了? 这么说起来,创业还真要在家乡。 因为到处都是亲戚,随便找個人都可以帮忙。 他是真没想到,刘长志居然是他娘的亲堂哥。 后世秦军听说过这人,但是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了解并不多。 没想到,这么一位以后的强人,居然跟他家关系这么近。 可惜,前世他们一家都太过普通,跟人家不是一路人,也就没有太多牵扯。 此时秦军倒是更加能确定,人家刘长志就是在帮忙。 这位大舅就是看在他娘的面子上,在帮他圆场。 他恐怕到现在,都没有做砖瓦窑厂的想法。 毕竟一位聪明人,哪里能跟普通人一样,一窝蜂的涌入一个相同的行业。 不管是再怎么赚钱的行业,一下子涌入的人多了,那不就竞争激烈了吗? “盖房子还太早了点,那就先从修窑开始吧!” 人家帮忙,秦军肯定要投桃报李。 他卖耐火砖,刘长志要是组织建筑队,那就从修砖瓦窑开始吧! 至于以后要不要建砖窑,其实秦军是鼓励他也建几座。 谁说建筑队的包工头,就不能做原材料供应商? 第二天一大早,土场那边就变得十分热闹。 经过昨天一天的发酵,今天过来的人更多。 这些人的主观能动性还真是高,没有秦军,一些稍微懂行的人,也已经开始工作。 他们在确定揉好的黄土收水后,就将黄土收拢成堆。 这些泥如果用不了,下午就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蒸发。 但是制作砖胚的工人,要是很多,就没这个必要。 现在做砖的人就很多,可以说是弄多少泥,就可以用多少。 接下来的工作也不难做,就是将揉好的泥,全部做成砖胚。 如果是家庭作坊,做的速度慢,就必须要在一个星期内做完。 要不然,泥土水分蒸发后,就不能使用了。 做砖胚,也就是做生砖,这是未烧制前的砖。 做砖的主要工具有砖盒子、钢丝弓、垫板,几样工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 砖盒子是做砖的模具,使用时将砖盒子放在操作平台上。 盒子底下放上垫板,用钢丝弓切割一块泥胚。 双手将泥胚抓在手上高高举起,用力砸入砖盒子里面。 再用钢丝弓,将砖盒子表面多余的泥坯割掉。 砖盒子中间需要留有一条缝隙,可以用钢丝弓顺着缝隙切割一遍,将整块砖一分为二。 然后再双手合力,把垫板与砖盒子,一同运到盛放生砖的架子上整齐摆放。 接着再用右手,将砖盒子侧面的锁扣解开,松开夹板,取出砖盒子。 这样一次性两块生砖,就算是做好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等待它自然风干。 这就是做砖胚,只要看两遍,就会感觉没有什么难度。 这就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只要不傻,一天怎么也学会了。 也是因为工艺太简单,秦军才没有想着垄断技术。 毕竟做这个也算是力气活,如果人太少,也做不了多少。 他总不能跟一些小型家庭作坊一样,和一次泥,需要用一星期才能全部做成砖胚吧? 如果这样,还真能阻止一些人,快速学会制砖。 但是这么做有什么用?终归是会技术泛滥的。 所以秦军从来没有想着藏着掖着,只要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而且教的十分认真。 不止是砖,瓦也一样。 做瓦片,比起做砖相对要复杂得多。 前面做泥坯的方法都一样,后面的工序就比较麻烦。 做瓦片要用到的工具有瓦筒、瓦衣、抛光片、钢丝弓、转动平台等。 首先,是将揉好的泥坯,做成长一百二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一百五十公分的“瓦坯”。 之后放置在转动平台旁边的阴凉处,接着就是做瓦。 将瓦筒放到圆形转动平台上,外面套上棉布做成的瓦衣。 用钢丝弓在瓦坯上,切割一片厚度差不多两公分的瓦坯片。 双手均匀地将瓦坯片托起,包裹在瓦筒上。 用左手转动旋转平台,右手拿着抛光片沾上水,均匀拍打瓦坯片,直到表面光滑平整为止。 这些工序都做完了后,用手握住瓦筒的手柄,将瓦筒拿起,放到盛有锯末的筐中。 让瓦筒底部沾满锯末,然后再把瓦筒放置到平整的地面上。 用手取下瓦筒的固定锁扣,用力往上拉,瓦筒就与瓦坯片分离开,成为圆筒形瓦坯。 由于瓦筒与瓦坯片中间,隔了一层纱布瓦衣,所以不会粘连在一起,分离起来比较容易。 瓦筒身上,需要设计五条微分割线。 瓦坯片阴干后,用手轻轻拍打圆筒两侧,圆筒形瓦坯片就分裂成四块瓦片。 不过,这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用手轻轻一拍,极有可能一下变成一堆粉碎的泥块。 一个瓦筒一次可以做四块瓦片,一个人一天下来,可以做一千多块瓦。 所有人看秦军做的容易,但是只有自己做的时候,才会发现,不管做什么都不简单。 有的人手忙脚乱,笨手笨脚的,做了这个忘了那个,根本就做不成。 也有聪明人,看几遍,慢慢的就可以摸索着做出来,但是速度很慢。 反而是秦军本队的人,他们原来就配合着做过砖瓦,现在做的就比较快。 一些人已经学会,现在就只会看着别人干,这不是偷懒嘛? 如果不是还没有学会烧窑,这些人恐怕已经要跑吧? 既然来了,不想继续出力是不行的。 以为不是给自己干活,得不到好处,就不认真干?想什么好事呢! 秦军看着这群人,想着怎么也得让他们多干点活。 所以,秦军只是稍微一转眼珠子,就开始画大饼。 “以后做两块砖一分钱,做一片瓦一分钱。” “不管是谁做,都按照这个计算工资。” “我们只看砖胚,其他不管!” 秦军这一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接着就有人嚷嚷开来,因为已经有人算出来,这么做一天能赚多少钱。 “我要全力做瓦,一天能做一千多片!” “做砖速度更快,一个人一天,怎么还不能做两千多块砖胚?” “这是多少钱?” “我怎么感觉算错了?怎么算,好像都是十块钱?” “真是十块钱?” “一天十块,要是做一个月,不是有三百了?” “想什么好事呢?你自己挖土,自己跳水,自己和泥啊?” “就算这些都可以自己做,一个人做全部工序,速度也快不起来。” “看看十一队那边的人,他们一般都是三个人互相配合!” “还真是,三个人一天,能做一千瓦吧?” “绝对只有多,没有少!” “三个人一天赚十块,也不少啊!” 就算平均分配,一个人也三块多钱。 如果能干满一个月,这也有一百块钱的工资呢! 谁都会算账,几个大聪明稍微一算,就全都沉默了。 更有几个大聪明,已经开始干活。 秦军的信用,还是很不错的,不说其他,人家说教技术,就真教。 现在看到钱途,一些人已经开始拉着几个亲戚朋友,组合起来干活。 “二姐,你过来,不用和泥巴了!” 叫过秦逢春,秦军道:“你记录一下,把这些干活的人的名字记下来。” “最后统计每一组干了多少活,每天一结账。” “真一个砖胚五厘钱啊?”秦逢春小声的道。 “对,一个瓦片还一分钱呢,你一天能做多少?” 秦军看着干活的庄稼汉子,他们就算是做惯了活的壮劳力,也没法天天高强度的干活。 不要看就是和泥、做胚,这活是真不轻松。 可在计件制度之下,这些人现在就真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不得了。 这计件制,绝对是资本剥削劳苦大众的利器。 可是,秦军现在弄出这个制度,却是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甚至还有人害怕,这种制度实行不起来,让他们没法继续这么赚钱。 “熟练工,一天能做二千块砖呢!” 秦逢春还是有点担心,因为这能看到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先做一个月再说。”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都不亏。 两个砖胚一分钱,烧制成功之后卖三分,他能赔得了? 而瓦片更贵一点,一般一片瓦最少要卖四分钱,有时候还能卖五分。 所以,就算制作一片瓦给一分钱,秦军也不可能赔钱,甚至是赚的更多。 烧制一窑砖瓦,成本也不过是两部分,一部分烧制成本,一部分人工成本。 如果采用计件制,那么人工成本就减少了太多。 之后最多也就是装窑、出窑的时候,还需要一些人工。 所以,这些人做的越多,他赚的就越多。 计件制好啊,能提高这些打工人的积极性。 他们越是积极,秦军就越是赚钱。 所以秦军肯定不怕有人多赚钱,因为所有工序加在一起,按天数计算工钱,每个人每天的工资,预计也就不到三元钱。 相比这三块钱,他肯定赚的更多。 有钱激励,所有人的速度都在加快。 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无数瓦片就一块块叠放整齐。 它们竖立着堆放在地上,慢慢的叠加起来,开始风干。 像是现在的天气,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干透,这个肯定急不来。 也只有干透之后,才可以上窑煅烧。 当然,这个空隙秦军也不会闲着。 烧制耐火砖,需要他调配原材料。 比如石英石、粘土、石灰,甚至还需要掺杂一些铁粉。 一些原材料需要搅拌,一些原材料需要磨成粉。 幸亏他手中有锰钢,要不然还真有点麻烦。 现在好了,有耐磨超强的锰钢做粉碎机,就算是石头,也能磨成面粉。 不过,不管粉碎机,还是石碾,都需要动力源来带动,所以也必须要有电。 可惜这个远水解不了近渴,秦军就只能想办法,把村里的那台抽油机利用上。 柴油机带动皮带,直接带动粉碎机的主轴,这样主轴上的刀具快速旋转,不就可以打碎原材料? 虽然解决了动力问题,但是电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 这就需要玉爱国主任帮忙,要不然他哪里去拉电?总不能连电都自己生产吧? 水电站不用想,他们这里没有那个条件。 太阳能现在还做不了,因为适合的材料,还没有被发明。 至于秦军自己发明,那就有点难度,因为原来他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 “风能,好像是个好选择啊!” 只是稍微一想,秦军就有了点想法,当然,做不做还需要看情况。 现在他还没法把摊子铺的太大,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 因为如果真有电,能买来电机,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搅拌机啊! 虽然缺这少那的,但是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比如石灰窑、砖瓦窑的修建,没有耐火砖,还不能先修出框架? 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可以使用的第一批砖胚、瓦胚,也已经可以入窑。 砖和瓦的烧制过程差不多,可以单独烧制,也可以砖瓦混合一起烧制。 混合烧制的时候,砖块较重,承重力好,放底层垫底,瓦片容易破碎,放顶层。 一般砖瓦混合烧制的情况比较多,反而是瓦片单独烧制的很少见。 砖瓦装窑烧制,也是砖瓦生产过程中最苦最累的工序。 其他的工序一个人就算慢点,也能完成,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帮忙。 唯独烧制砖瓦和出窑,需要很多人一块工作。 这也是以后的砖瓦窑,一般都是工厂,而不是家庭作坊,就是因为请人帮忙太麻烦。 如果是家庭作坊式的小窑口,准备装窑前,要提前通知前来帮忙的亲戚和邻居,确定装窑的时间。 装窑当天,要专门请几个人前来帮忙做饭、烧茶,搞后勤保障。 这样的家庭作坊,装窑之时除了大人,家里的小孩也没有闲着,都跑上跑下搬运砖瓦,累得不亦乐乎。 很显然,这样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现在秦军这里,就是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有人和泥,有人制胚,轮流不停的做。 等第一批砖胚、瓦胚风干,就可以装窑。 懂技术的秦军,要在砖窑里负责堆放,其他工人负责运输砖瓦和煤炭。 除此之外,还要一些人需要在砖窑里面,帮忙传递砖瓦和煤炭。 砖瓦的堆放技术,需要号称经验丰富的秦军来操作。 堆放时要求横竖混合搭配,相隔一定的距离,要留有通风的缝隙。 缝隙之间用煤炭填充,一定数量的砖瓦,搭配一定数量的煤炭,要保证煤炭可以将砖瓦烧透。 像是一些小型的砖瓦窑,也就是那种传统的土砖窑,一次可以烧制三万块砖和五万片瓦,装窑一次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秦军他们这里人多窑小,自然不用这么长时间。 谁让他们现在使用的砖瓦窑,只是一个很小的凑合着用的次品。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秦军都没有心思,想起专门烧制耐火砖。 现在他要先试验一次,毕竟他家也需要不少砖瓦来盖房子。 第一次烧窑自然不会烧制耐火砖,而是用普通砖瓦来做实验。 装窑完成后,秦军指挥着人将窑门、天窗、地窗密封。 这种砖瓦窑的窑门,要修成灶台的样子,里面有火塘,有观察窗。 装窑,封闭之后的前两天,要用低温文火缓慢加热,这是防止升温过快发生裂口。 第三天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加旺火煅烧,并通过观察窗,查看颜色变化。 这样连续高温煅烧三天后,就不用在添加煤炭。 烧制到第七天后,需要用泥浆把天窗、地窗和窑门封死。 这时要把窑顶水槽中装满水,用铁钎从水槽里往窑内扦插。 这是让水槽里的水,缓慢流入窑内,达到在无氧条件下降温的效果。 待窑内冷却结束,即可打开窑门,将烧制好的砖瓦取出。 一窑砖瓦烧制的好坏,关键环节就是放水降温。 所以,连续三天的放水过程,必须要靠平时积累的经验作为指导。 如果打开窑门,看见的是满窑的青砖、青瓦,那肯定是烧制成功了。 要是全是红砖、红瓦,嗯,也行,就是质量稍微次一点。 这种品质的砖瓦也不是不能用,因为不用十年,也就是九零年前后,所有人盖屋用的砖瓦,都会变成红砖、红瓦! 秦军烧制砖瓦的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烧制失败的情况很难出现。 其实,这里面就是一个控制温度的手段。 温度控制的好,始终保持高温,那就可以烧制出青砖、青瓦。 当然,最后浇水产生的烟,也是形成青砖青瓦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温度保持不好,达不到足够的温度,那烧制出来的肯定是红砖红瓦。 现在这种砖瓦,恐怕还得好好宣传(忽悠)一下,要不然卖不出去! 但是等十年之后,就没有人再特意烧制青砖青瓦,全都变成红砖红瓦。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378/243320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378/243320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