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047章 君臣一心,摆平宁王

第047章 君臣一心,摆平宁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球轮回:我的身份有问题 华兴传 都市阵法师 魔修双穿末日:丧尸被我砍哭了 我的绝色女领班 从超神学院开启诸天万界 爱意归山海 牛顿降生大明朝 我一警察,有武功绝学防身不过分吧 契约到期,首富官宣了

朱棣听罢会心一笑,“准奏,既然天官有谏言,但说无妨。” “陛下,宁王爷。” 蹇义清了清嗓子,沉声道: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帝王都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宁王殿下是有大功于当朝,理应重赏。” “众所周知,塞外乃苦寒之地,倘若继续让宁王殿下流落在外,显得十分不公,更为不妥!” “不光是陛下于心不忍,就是朝野上下的臣工们,也有人因此而说闲话。” “如其兄弟情深,旦夕不能相见,不如把宁王殿下留在京城,陛下可赐下豪宅、钱物、美女等,供宁王随意使用。” 瞧瞧,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朱权闻言傻呆了! 娘的,谁愿意留在京城,被四哥的锦衣卫监视居住啊。 从进门开始,徐钦一直在暗中观察宁王。 史料记载宁王的篇幅不算少。 他是朱棣同父异母的第十七弟。 生母为杨妃。 他十三岁封王,十五岁镇藩。 文史中说他文武双全,从小聪慧灵异,被称为大明朝的奇士。 镇藩期间,作战勇敢,威信颇高。 进入徐钦眼帘里的朱权,面如冠玉,年轻英俊,郎秀倜傥,天庭饱满,非常有王者之气。 像他这种人物,应该是个心计颇深,不满现状,野心勃勃之士。 但却能隐忍不发。 他是目前唯一能与朱棣匹敌的皇族成员。 现年二十四岁的宁王,跟四十二岁年纪,却略显苍老的朱棣站在一起,宛如子与父。 姚广孝说得没错,此人必须防范。 为天下苍生计,徐钦觉得自己不能闲着不说,得开口加把火上去。 “禀奏陛下,微臣认为宁王殿下的封地大宁,名义上仍可保留,俸禄照旧。” “而大宁都司的辖地可作为牧场,赏给兀良哈族人男女永久居住、放牧。” “宁王殿下既然不回塞北那个苦寒之地,可恩准他常住在京城,毕竟宁王和其他藩王不同,陛下应特别恩遇,也是情理之中。” 朱权听罢简直肺都要气炸,差点破口大骂。 娘的,这算什么恩遇? 你们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君臣合计来坑害我。 老子不答应! “陛下,臣弟既是藩王,就不能居住在京城里,这有违太祖高皇帝的《皇明祖训》啊。” “臣弟断然不敢有违祖训,只想尽快就藩,遵纪守法。” “苏杭之地实在不行的话,换成其它地方也成,只求陛下恩准。” 朱权连忙出列禀奏,苦苦哀求。 封地在哪里,此时的他也不讲究了。 只要不在朱棣的眼皮底下,都成。 朱棣听罢还有些懵逼。 十七弟怎么就一下子放弃了挑选封地之权利? 只要不在京城居住,去什么地方都成。 什么意思? 在皇帝眼皮底下,没有了自由? 怕被囚禁? 看来,这个十七弟对自己早就心怀不满。 他打算去了封地之后再网罗旧部,蓄养死士,伺机造反? 想到这里,朱棣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史料记载: 宁王对朱棣出尔反尔的失信行为,一直耿耿于怀。 可惜的是直到他死,都没有寻找到造反的机会。 原因是朱棣下有密诏,对朱权一脉盯得很紧,没有给他丝毫机会。 朱权临死前留有遗训,要让子孙们牢记他的‘靖难之耻",‘永乐之辱"。 他这一脉始终窝藏谋逆之心。 一直拖延至百年之后,到了朱厚照的正德朝年间。 朱权玄孙终于逮着一次造反机会,准备为祖先出口恶气。 没想到运气却差得一逼,刚出师便碰上了王阳明,直接被忽悠瘸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 徐钦深谙这一切,他出列拱手道: “启奏陛下,宁王殿下不光是您的手足兄弟,还是一起携手靖难的合伙投资人。” ‘合伙投资人"是个什么鬼? 没等大伙明白过来,徐钦继续忽悠道: “宁王殿下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倘若他住在京城,还能跟陛下一起商议军国大事。” “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微臣觉得宁王殿下也不能忍心离去,当以大明江山社稷为己任,还望陛下明鉴,宁王殿下三思。” 蹇义听罢心领神会。 徐钦这小子一肚子坏水。 这哪里是军神、中山王徐达之孙哦,分明是奸相胡惟庸附体。 能把宁王拴在京城,别让他异地就藩,这不光有利于朝廷安定,也少些祸害当地百姓。 “陛下,臣附议。” 朱棣也是只千年狐狸,而且还是人中之龙。 他岂能听不懂,拎不清? 只见朱棣没有过多思考,对着朱权执手笑道: “十七弟啊,既然臣工们都有这番好意,那你就先暂时住在京城吧。” “洪武时期的鄂国公府邸很是不错,钦天监刚收回就赐给你吧。” 朱权听罢差点气得吐血。 明明是一方实力诸侯,当初准备坐山观虎斗,则被朱棣设计绑架上了贼船。 原以为凭靖难之役之功勋,可以得到更大更肥的地盘,再暗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没想到,现在不但当不成土皇帝,却只能软禁在京城,当特么的寓公? 他简直恨死了徐钦和蹇义这两人。 但此时此刻,他们君臣仨一唱一和,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悔不该当初,同情朱棣,让他进入大宁城,以致于他乘机成功策反,不得已上了贼船。 瞅着朱权那张比死了亲爹还难看的苦瓜脸,朱棣心头一愣,神色怔了怔。 如此对待宁王,似乎有些不厚道。 当初承诺的确是平分天下哦! 身边有不少人听闻。 可转眼一想: 既然自己身为皇帝,就不该优柔寡断。 为江山社稷计,也只能冷酷无情。 怪只怪朱权生不逢时。 “陛下,臣弟身体突感不适,先行告辞!” 还没等朱棣开口安慰,朱权拱了拱手,便气哼哼地转身离开了。 “十七弟,要不要请太医给你瞧瞧?!” 望着朱权离去的背影,朱棣也是装腔作势一番。 随后,朱棣那张关公脸一敛,沉声道: “宁王的事就先这么定了,等会朕让内阁拟诏,大宁都司裁撤,营州三卫全部,大部官吏撤回。” “只是宁王他是不可能长住京都的,眼下暂缓,以后呢?你们有何具体谋划?” 说完,他双目灼灼地看向蹇义。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519/207878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519/207878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