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 第067章 秦淮河畔,品茶论道

第067章 秦淮河畔,品茶论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选救世主,我在怪谈里躺赢 大唐:开局封王,却告诉我是西游 不当舔狗后,校花哭问为什么! 爹地宠翻我妈咪 警官你锦鲤吧,罪犯自己送上门? 万器 20入住养老院,少走40年弯路 混沌之由 星路与你 都市:修仙五年,下山就无敌秦守柳盈盈

姚广孝喝了口茶,双手转动着念珠,冷声道: “贫僧早就说过,他是个难得的奇才。” “可贫僧听说前几日他在六合遇刺,这是谁干的,陛下查清了吗?” “哦,这事嘛纪纲调查回来禀奏说,经查实,是一伙江湖劫匪企图入室抢劫,阴差阳错地撞在徐钦和他家将手上。” “十几个江湖浪人的武艺本就不精,在徐氏浑元功,僻风剑法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 朱棣轻描淡写道。 “哦,原来是江湖浪人啊,贫僧还以为是军中之人干的。” 姚广孝抬起三角眼看向朱棣,若有所思地轻哼。 一个低端驿站,十几个江湖盗贼神叨叨去武装抢劫? 不是傻子,就是脑袋被驴踢了。 这不光妖僧不信,朱棣当然也不信。 肯定是靖难新贵们雇人干的。 可具体是谁? 主使是一个,还是几个? 这事能深究吗? 深究下去可了不得,等于捅出马蜂窝来,到时朱棣还真就骑虎难下。 纪纲了解朱棣脾性,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得一干二净。 反正人都死光了,没落下一个活口、一丝证据,茫茫江湖大而复杂。 怎么查? “是啊,朕曾有所怀疑,但锦衣卫都是查无实据。” 朱棣颇有深意地尬笑了笑。 姚广孝当然心领神会,他不会再过问此事。 “接下来陛下应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朝廷财税,对外贸易,度量衡等,以新的制度为纲。” “贫僧昨晚夜观天象,若有所悟,所以决定今日给陛下谏言。” 朱棣喝了口咸菜小米粥,反问道: “制度为纲这的确没错,可眼下朕手下缺乏良臣辅佐,少师觉得该如何进行?” “贫僧以为此事可交由太子去做,太子对民政事务的治理颇有认知,也很感兴趣。” “他今年二十有五,翻年便是二十六岁,当年懿文太子早就辅佐太祖理政,陛下应该让他担当一些责任,在民政治理方面来辅佐陛下,定能强国富民。” 姚广孝实际是为太子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提早巩固其地位。 军事上太子基本没哈发言权。 这方面朱棣也不可能轻易放手。 民政事务方面是朱棣弱项,而且事无巨细,令他头皮发麻。 太子恰好心细如发,脾性温和,适合做这方面事宜。 关键是太子身边有徐钦辅佐。 姚广孝的回答,理由充分,口吻毋庸置疑。 朱棣一时哑然,拿着筷子指了指妖僧,无奈道: “少师还是老样子,脾性一点没变。” “当年朕刚到北平就藩不久,回京参加母后葬礼之后,少师便毛遂自荐,言自己智谋天下无双,可助朕成就大业。” “朕当年是将信将疑,如今二十余年过来了,这才发现少师所言不虚。” 姚广孝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扭捏谦虚。 显然,他对自己的智谋极为自信。 他又连吃了两个小笼包,这才放下筷子抬头看着朱棣,缓缓道: “陛下事务繁多,贫僧年事已高无法在身边辅佐,徐钦上次提及欲成立文渊阁,辅佐陛下处理繁杂政务,贫僧以为可行。” “而文渊阁平常就交由太子管辖,有助于梳理朝政一切事务。” 朱棣只想了片刻,认为不是什么军国大事,便同意道: “此事就按少师主意办吧,只是文渊阁的人选,您可有考虑?” 姚广孝喝了口茶,沉声道: “文渊阁人选,就先由《永乐大典》纂修主编的那几人组成吧。” “你说的是解缙,杨士奇,杨荣他们这些人?可他们除了纂修大典,还有太学堂筹建等事务了吗?” 朱棣质疑。 “纂修主编,文渊阁学士,太学堂筹建等,三者都是在一条线上的,可融会贯通,正好让这些学识渊博之人,充分发挥,人尽其才嘛。” “他们只是参与议事献策,没有决策权和执行权,而具体文录等自会有人来做。” 姚广孝做了深入解释。 他把徐钦讲的建议权,决策权,执行权的‘三权分立"论,理解得颇为透彻。 朱棣认同,也就没继续追问。 “哦少师,你精通史书,给朕说说从汉朝至今,历代汉家王朝都存续了多少年?” 哟呵,他什么时候关心起这个来了? 难不成还真想跟唐朝比个高低,超越李世民不成? 姚广孝对于朝堂上的事,了如指掌。 郑和早在十年前,就是他的佛门弟子。 他放下筷子,用手帕擦了下嘴角,沉声道: “西汉存活209年,东汉195年,西晋51年,东晋103年,隋朝37年,唐朝最长为289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 听完这个数字,朱棣忽然眉头一皱,沉思起来。 少师说大明应该有五六百年的气运,可他又强调说永乐朝之后有几次凶险。 若能避免,则气运顺畅。 如若不能,则气运将大大折损。 搞得不好,大明气运也超不过三百年。 究竟如何? 少师不说,旁人断然不便追问。 天机不可泄露。 他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给大明王朝延寿? 纵观各朝历史,唐朝最长,也就289年。 难道王朝气运300年是道红线? “阿弥陀佛。” 姚广孝看到朱棣深思模样,拨动念珠道: “陛下无需心中繁乱,喝杯茶小憩一番,然后回宫审批一下奏疏,何必徒劳伤神呢?” “有关政策措施等,就交由太子的文渊阁那帮学士去研究讨论,拿出初稿,再交给朝堂臣工们审议,最后由陛下定夺不迟。” “水到渠成,不必着急。” 朱棣踱了几步,扭头对着姚广孝一笑,道: “少师所言极是,朕要是生在太平世,做个甩手掌柜,与一帮挚友在秦淮河畔吃早点,饮茶悠然到午时,再回宫也是挺好的。” “可陛下若只当甩手掌柜,或是夜游十里秦淮的王爷,贫僧说不得早就不在这里了。” “哦,哈哈…” 朱棣听罢与姚广孝相视一笑。 君臣两人这些年干了票谋反的买卖,开弓没有回头箭。 现在,谁也刹不住车! 问苍茫,谁主沉浮? 翌日,皇帝下诏成立文渊阁。 诏令太子辖制文渊阁里的一切事务。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519/207879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519/207879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