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是范进,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 第6章 天色干旱,好友来访

第6章 天色干旱,好友来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提瓦特之我在至冬做卧底 拨云散雾 我会回来看看你 我将加冕为王! 篮球风暴 和哥哥的死对头谈恋爱 我有三个龙傲天竹马 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 我即是道 全职法师

天边泛起红霞,天光大亮。 这会儿太阳已经慢慢升起来了,寂静的村子开始变得喧嚣,四处忙碌的人越来越多。 张乡绅一大早就派了人催促范进早日搬进城里的宅子住下,方便迎来送往。 范进也答应,但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一直以来,关于范母难以接受久贫乍富的隐忧就一直没放下过。 儒林外史里,范母可不就是这没的? 任谁辛酸了一辈子,本来都已经绝望了的,却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样的泼天富贵加身,范母虚弱老迈的身体,大喜大悲之下,溘然长逝也并非不可能。 因此,这几日里范进才故意拖延,目的自然是给家人时间,适应新的生活。 原著里范进可是因为范母突然辞世,硬生生守孝了三年的。 三年守孝,固然是给范进营造了‘孝顺"的好名声,可实打实的三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溜走的也是事实。 按照周学道所说,以他的文章火候,考个进士,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当然不想错过。 走出家门,不少村人都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得到哪怕范进的一个微微点头,就足以让他们高兴得欢天喜地。 这种待遇是中举之前,范进从未获得过的,那份尊崇,几乎要从他们的表情中溢出来。 不过,范进还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似乎有一种名为忧愁的情绪,笼罩着整个村子。 明明前几日还是欢天喜地,没隔几日又变成了愁眉苦脸。 范进看到许多庄稼老把式站在田埂上,望田兴叹,甚至还有乡民跪坐在田埂上,抱怨着今年诡异的天气。 “旱灾?” 范进的脑海中闪过这两个字。 上一次下雨,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 与原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门心思读圣贤书不同,范进学过天文地理,哪怕造诣尔尔,也知道,短时间内,这气候怕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换言之,短时间内,绝不可能降雨,估计干旱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地里的庄稼,多半要减产乃至直接失产。 粮食是农民的命根子,天久不下雨,哪怕再乐观的人都坐不住了。 范进听了一会儿,没等他多想,便有人来找他,说是家有访客到。 范进只得把心中的想法压下。 ...... 响午。 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与热,无情的炙烤着大地。 一辆豪华的马车,一路风尘仆仆地驶进白庙村,最后在范进家门口停下。 随即一个中年男子迈步迈步下车。 此人头戴方巾,身着青衫,虽然年纪不小,却也还是翩翩佳公子的形象。 “哈哈哈,范世兄,我就说你今科必中!”魏好古一抖扇子,上来就给范进一个熊抱。 “咳咳,斯文扫地,斯文扫地!”范进故作晦气道。 不过虽然嘴上嫌弃,可动作却是不慢,即刻吩咐浑家烧水沏茶。 魏好古与范进乃是挚交,对于范进的话自然不在意,反而感慨道:“范兄,你可算是熬出头了!” 范进沉默不语。 原身吃了多少苦头,遭了多少罪,没人比他更清楚。 “魏兄前番赠银之恩,进没齿难忘!”范进拱了拱手,面色郑重道。 乡试之前,范进第一个想到同胡老爹借盘缠,结果非但没借到,还被骂了一顿。 最后还是魏好古得知此事,私底下派奴仆送来了二十两银子。 可以说,如果说范进人生中最大的贵人是周学道的话,那么魏好古绝对是范进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没有魏好古的仗义疏财,范进根本就凑不到乡试的盘缠,更别提高中广东乡试第七了! “范兄多虑了!” “你我二人乃是君子之交,更是多年旧识,些许黄白之物,又算得了什么?” 魏好古满不在乎的摆摆手,旋即命人把准备好的厚礼奉上。 与范进在中举之前表现出来的不善交际,一门心思读死书相比,魏好古可是出了名的‘交际花",为人大方直爽,无论是名气还是才气,都远在范进之上。 范进嘴角抽了抽,光看外在形象,魏好古绝对是气度不凡,最起码不装比的时候还是好的。 只要不开口,绝对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可惜长了一张嘴。 这次乡试,魏好古当然也参加了。 不止是乡试,就是之前的童子试,魏好古也同样参加。 说起来,范进与魏好古是可是同被周学道点中的秀才,但乡试范进一举广东第七,魏好古直接名落孙山,考了五百多名的位次。 按说,魏好古的才学,应当不至于如此,可谁叫他恶了考官呢? 这就是典型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早在童子试的时候,魏好古就自作主张求周学道‘面试",打算通过迂回的方式走后门。 周学道不解其意,“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什么?” 魏好古跃跃欲试,“童生诗词歌赋都会,随便大老爷出题面试。” 魏好古本以为是个露脸的机会,却没想到闻言周学道当即变了脸色。 脱口而出的便是那句流传千古的话语:“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学,学他做什么! ......” 当即,周学道就命人将魏好古叉了出去。 不得不说,范进能获得周学道青睐有加,钦点案首,与脾性相投,绝对有很大的关系。 否则的话,像是魏好古这类爱好风月,喜好诗词歌赋之辈,只会被周学道认为是‘务名不务实"。 按照一般的发展逻辑,风流才子触怒了朝廷大员,不说与科举绝缘,也必然前途坎坷。 只不过,幸运的是周学道虽然是个老学究,但到底是公平公正的试官,没有把私人恩怨带入到科举大业上。 魏好古之所以能低低的中了秀才,还是周学道看了魏好古的卷子之后,觉得文字也还清新脱俗,这才给了一个很低的名词,录了他,算是给了个秀才功名。 至于举人么?那就大可不必!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712/208959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712/2089591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