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花豪秦良玉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狱锁官途,被迫成为狱警之后! 技能永久没冷却,阁下如何应对? 鬼吹灯:我炼蛊证道 仙路争锋(精修版) 止战星空 半妖阴阳师 携千亿物资在末世养四个反派崽崽 穿成废材,靠采蘑菇做大做强 神路:吞噬亿万次,我躺平成神! 这个精灵世界有点奇怪

说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 不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就是一门忠烈的杨家女将。 但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女性的地位低下,女性只有通过诗词或贞节或培养的儿子侄子出名而列入史册。 有一女子是中国几千年来惟一单独凭借战功载入正史的女将军,而且还是属于王侯将相中的列传。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女子之身被正史立传的人物。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侯爷。 她是中国历史上,文采武功都非常出众的光辉人物。 她所率领的白杆兵,在中国历史上威名显赫。 她,就是明代末年的巾帼英雄,第一女战神秦良玉将军。 她不仅个人武艺高强,领军统帅方面,也不输给其他男性将领。 “秦良玉出生于大明万历二年,父亲是郡学贡生。” “秦良玉自幼熟读经史,早年嫁给土司马千乘为妻。” “秦良玉为人有勇有谋,擅长骑射,诗词文章练达,姿态仪度娴雅。” “万历二十七年,四川土司杨应龙反叛。” “秦良玉丈夫马千乘率三千兵力随总督李化龙出征,秦良玉另外统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跟随。” “次年正月,杨应龙乘李化龙军队大摆宴席之时,于夜间偷袭。” “秦良玉随丈夫率先将其击败,追击到杨军大本营,接连攻破七个营寨。” “之后,秦良玉大败杨应龙军,在南川路当属战功第一。” “杨应龙被平定后,秦良玉并不邀功。” “后来,马千乘病死在监狱,秦良玉就代领了他的职位。” “秦良玉治军严峻,每次行军法令,队伍都整齐肃然。” “她所统治的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 “1620年,后金攻打明朝辽东地区。” “明朝廷征召秦良玉率兵去援助辽东,秦良玉派遣自己的兄弟带领几千人先行出发。” “天启元年,后金包围辽宁重镇沈阳。” “秦良玉率三千精兵亲自奔赴战场山海关,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明朝下诏加其二品官服,封她诰命夫人,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也受封指挥使。” “秦良玉向朝廷陈情兄长战死的情况,请求优待抚恤。” “她表示自己自从征播州以来,所建立的功劳也堵不住那些嫉妒谗言,她的忠诚有谁表彰,明熹宗朱由校当即下诏优待回复她。” “兵部尚书借机进言,浑河血战能斩杀数千敌人,其实是其他土司的功劳。” “兄长战死后,秦良玉立即派遣使者来京城。” “请制作冬衣一千五百件,分给余下的士兵,而自己更是亲自率兵抵达山海关。” “往上是急国家危难,往下是报自己的私仇,应该收录兄长的儿子为官。” “兵部让秦良玉再去征集两千兵力,秦良玉便与兄长飞驰回乡。” “到家不过一日,永宁土司的部将樊龙在重庆掀起叛乱,他派使者带着金银珠宝来向秦良玉请求结盟。” “秦良玉斩杀来使,并立即发兵,带着兄长一起出战。” “他们逆流西上,渡过渝城,乘樊龙军队毫无准备之时。” “直抵重庆的南坪关,切断樊军的后路,并在两河设下伏兵偷袭,焚毁樊军的船只。” “后来秦良玉分出部分兵力赶紧防守,樊龙军队一出现就被击溃。” “没过多久,奢崇明包围成都,情况危急,巡抚命秦良玉前去讨伐。” “当时各地土司因接受奢崇明的贿赂,都故意逗留,没有进兵。” “唯独秦良玉击鼓西征,率军收复新都后,长驱直入抵达成都,奢崇明的军队解除包围退走。” “秦良玉带着兄长率军返回攻打失地,收复重庆。” 柳如是:明朝最独特的白杆兵,女将秦良玉率领川军一往无前。 白杆兵首领是女将秦良玉,白杆兵就是她训练打造的一支铁军。 白杆兵之所以令敌人闻风丧胆,只因秦良玉的白杆兵有其厉害之处。 第一,独特的山地作战武器。 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川地山高势险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 用当地结实的白木,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 有点类似传说中岳飞破金人重骑兵,能刺能扫能勾的钩镰枪。 此武器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无论攀墙越城,还是悬崖险关。 对于白杆兵来说,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都是轻松飞越。 第二,白杆兵阵法。 白杆兵阵法是继承唐军的列队方式,是一种尖锥型的阵型,将超长矛与枪盾兵相结合。 如果第一排士兵受伤倒下,第二排士兵马上补上来。 第三四五排士兵及阵后助阵士兵也作相应调整,不断补充以保证队形的完整不乱。 在战场和山地配合,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进退自如,攻守兼备。 第三,一往无前的白杆兵。 萨尔浒一役,大明惨败,军营皆溃。 东北告急,秦良玉派出白杆兵紧急赶赴沈阳抗击后金。 浑河两岸一马平川,其实对于步兵是非常不利。 面对后金的骑兵,步兵打赢了追不上,打败了却逃不掉。 出击硬抗其实是很危险,更何况是几倍自己的部队。 但是哪怕是这样,白杆兵一往无前,率先渡河攻击努尔哈赤的后金铁骑。 怪异的白杆枪让后金骑兵顾头不顾尾,手忙脚乱。 最后出动最精锐的黄旗军都在坚强的白杆兵面前败下阵,为南岸的戚家军赢得结军阵的时间。 正当八旗军与明兵打得胜负难分,叛军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重赏千金要求朝明军开炮。 于是孤立无援的情况,白杆军与戚家军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一开始秦良玉出兵时,就上疏奏报朝廷,朝廷下令封她为夫人。” “等她收复重庆时,朝廷让其担任总兵官。” “秦良玉感恩朝廷,更加奋战,彻底平定四川的叛乱。” “算上此前秦良玉援助贵州立下的功劳,朝廷数次奖赏她金币。” “天启三年,秦良玉上疏朝廷。” “表示自己带着两个侄子奋力拼杀,先后取得了大胜。” “而离间他们君臣的将领们,只会嘴上吹嘘,一见到敌兵,就望风而逃。” “他们失败了就生怕别人打胜战,他们害怕敌人就生怕别人内心强大。” “比如总兵李维新就是这样的人,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却将自己拒之门外。” “一个身高六尺的男人嫉妒自己这个巾帼妇人,假如他夜里深思应当羞愧而死。” “天启帝下诏书安抚秦良玉,并下令文武大臣都要对她以礼相待,不许有猜忌。” “同年,兄长秦民屏跟随巡抚作战,战争失败后他先行逃跑了。” “这年冬天,秦民屏又随征大方,屡次获胜。” “次年正月,秦民屏班师回朝,在途中遇到敌兵偷袭,战亡沙场。” “秦良玉向朝廷请求抚恤,秦民屏被立祠祭奠,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封官。” “崇祯三年,后金军队占领永平四城,后金大汗皇太极进围京都。” “秦良玉奉命进京勤王,并拿出自家财产充作军饷。” “崇祯帝朱由检特地下诏赞美她,在平台召见秦良玉,赐她钱币和酒水等,并赋诗四首来表扬她的功劳。” “后来明将孙承宗收复永平四城,皇太极退兵。” “崇祯帝就下令让秦良玉返回家乡,留秦翼明驻扎在京城附近。” “第二年,孙承宗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率领一万人守护,城池修建完毕后便率兵返回。” “崇祯七年,农民军攻下河南,秦翼明被封为总兵官,率兵前去讨伐。” “此后秦翼明屡战屡胜,切断了农民军前进的道路。” “但因为手下战败没有如实上报,他被贬官二级。” “秦翼明后来又多次打败农民军,却被农民军诈降。” “秦翼明受到崇祯帝斥责,后因弹劾解除官职。” “而秦良玉自从京师返回家乡后,没有再出去援助攻打农民军,一直专门惩办四川的起义军。” “崇祯七年,农民军首领张献忠攻陷重庆,见到秦良玉到来才撤退。” “秦良玉带兵追击,张献忠被打败,退到湖广地区,后来接受朝廷招安。”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联合另一农民军首领罗汝才再次反叛。” “罗汝才进军重庆,秦良玉率兵赶来,他不战而退。” “秦良玉追击至马家寨,斩杀六百敌兵。” “之后秦良玉屡屡打败罗汝才的军队,斩杀其首领,这支农民军的实力逐渐衰落。” 曹雪芹:秦良玉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女子,得以在以后多次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秦良玉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忠臣。 也许是因为从小跟随自己身为贡生的父亲学习,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教育,忠君报国已经刻进了她的魂魄之中。 所以就算她的丈夫后来被明朝逮捕入狱,最后病死狱中,她也没有反叛明朝的心。 相反她忘掉家丑,选择了大义,接起丈夫的土司职责,为明朝抗击外敌,镇压内乱。 甚至到后来,明朝已经灭亡,她还坚持抗清。 在病中的时候,接受到南明朝廷诏令,还希望能以身报国。 秦良玉自始至终都忠于明朝,并且为了这个国家舍生忘死。 她立下战功无数,与男将相比丝毫不逊色,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历史写照。 一,平播战役,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地区的土司杨应龙造反。 在这次评判中,秦良玉率五百精兵并自带干粮随夫出征。 于战中识破偷袭之计,破敌军,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二,镇守山海关,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发动战役。 萨尔浒一役明军惨败,其后士气不在,闻讯而逃。 秦良玉奉诏带领儿子一同守护山海关,取得了胜利。 三,平奢战役,奢崇明反叛包围成都。 秦良玉率军攻入成都,大败敌人收复失地。 因为秦良玉功勋卓著,受到朝廷的嘉奖。 四,勤王之战,受崇祯征召北上勤王。 秦良玉与其侄子散尽家财,充作军饷,收复失地。 五,平定四川叛乱,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 “与此同时,督师杨嗣昌把农民军全部驱赶到四川。” “当时四川巡抚率领两万老弱残兵戍守重庆,所倚仗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军队。” “但是四川巡抚不懂兵法,调秦良玉驻守在离重庆只有三四十里的地方,失去战争地利。” “恰逢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回乡,巡抚派他视察营垒。” “秦良玉便置办酒席招待他,并向其抱怨巡抚这种布防存在的问题。” “秦良玉感叹巡抚不争山夺险,在这里消极防守。” “如果敌人占据高峰居高临下,可长驱直入,重庆必败无疑。” “知州陆逊之也认同她的说法,不久巡抚移驻军营,与秦良玉军队相呼应。” “这年十月,张献忠接连攻破明朝官军,接着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兵。” “秦良玉联合友军赶紧阻击,挫败了张献忠军队的前锋。” “后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也失败了,所率领的三万士兵死伤殆尽。” “秦良玉便单枪匹马去见向巡抚,告诉他情况紧急,请求调用自己在其他地方的两万士兵来作战。” “她可以出一半的军饷,另外一半需要官府支付。” “而巡抚因为与杨嗣昌不合,仓库里也没有现成的粮食,于是拒绝了秦良玉的计策。” “秦良玉叹息离开,当时十三路农民军在四川横行。” “有个秦良玉的族人为其作耳目,被抓住后杀死狱卒逃跑。” “秦良玉亲自抓住了他,将其交给官府,他的手下一个都没有逃脱。”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彻底攻下湖北,准备再次攻打四川。” “秦良玉将整个四川的形势上报给巡抚陈士奇,请求增派兵力守卫十三个关隘之处,陈士奇没有采用她的计策。” “秦良玉便又上报给巡按刘之勃,刘之勃同意她的计策,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可用。”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长驱直入攻打重庆。” “秦良玉前去援助,因寡不敌众,失败退回。” “等到四川全境被张献忠攻下后,秦良玉对部下慷慨陈词。” “表示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是为国而死,她一个妇人蒙受国恩二十年,如今局势到了这个地步,自己也不会投靠敌人。” “之后秦良玉召集所有部下将士,定下军规,但凡投奔张献忠的都杀无赦。” “并分兵镇守四处边界,农民军在四川遍地招纳土司,唯独不敢踏足石砫。” “清顺治三年,福州南明隆武帝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封爵忠贞侯,诏令她出兵抵抗清军。” “时年已经72岁的秦良玉接受封号,准备挂帅出征。” “后因隆武帝在福州被清兵所灭,起兵之事就此打断。” “清顺治五年,秦良玉病逝,临终前嘱咐子孙,绝不降清。” 赛金花:秦淮八艳是以才情留名,而秦良玉却是以忠勇传世。 同是身处明末清初乱世,与秦淮八艳的文采风流相比,秦良玉英姿飒爽的沙场女英雄形象更让人心驰神往。 作为女性军事统帅,秦良玉戎马生涯四十余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她一生中,先后参与诸多重大战役。 直到晚年,仍然坚持高举抗清义旗,七十多岁高龄还准备前往福建抗清。 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秦良玉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唯一。 第一个唯一,她是历史上唯一凭战功封侯、唯一由朝廷正式颁饷的女将军。 也是《二十四史》中,皇帝后妃传之外,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单独列传的女性。 秦良玉的兄弟、儿子、儿媳、侄子都战死沙场,可谓满门忠烈。 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她没有因为丈夫的枉死而迁怒于朝廷。 相反,在明朝风雨飘摇之际,各路势力都在为自己谋利。 她却以国家为重,竭尽所能,攘外安内。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尽力保卫家园。 她因军功封侯,成为唯一一位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当之无愧。 第二个唯一,她是历史上唯一获得皇帝赐诗旌表的女将军。 崇祯末年,清军兵临北京,朝廷急招天下勤王。 秦良玉不仅英勇作战,还率领子侄捐出家财。 京师围解之后,崇祯在皇宫召见了这位战功煊赫的女将军。 当场赋诗四首,并亲手书写以赠,褒奖其功。 第三个唯一,娘家和夫家都是满门忠烈,这在边疆民族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秦良玉年轻时,嫁给了四川土司马千乘为妻。 马千乘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他忠于国家、忠于朝廷,后来遭到诬陷死于狱中。 秦良玉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相继战死沙场,其子其媳也先后殉难。 作为女性,秦良玉也以个人功绩,而非秦淮八艳式的美貌绝伦或者悲惨命运,引发了后世文人竞相歌颂赞美。(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7725/291905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7725/291905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