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

第三百一十一章:总攻开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转生人参果:开局就被狐妖吞掉 穿越遇官府发老婆,不领违法! 我真的只是替补啊 躲在幕后,给世界带去恐惧与信仰 三国:开局马超绝不坑爹 鄱阳湖君传 错撩成瘾:傅先生乖乖宠我 八零长姐甜又撩 网游之杀神起 完美世界:我不死天皇,无限收割

嘉佑八年,三月底,林兆远成功收复堂邑。 半个月之内,接连攻克两座由辽军重兵把守的城关,让不少将领,都见到了林兆远带兵的实力。 虽说伤亡不小,二十万大军,战死者约有一万五千人,但结果是好的,便足够了。 如果是卫渊领兵的话,可能死伤会少点。 但他是三军主帅,他需要培养自己的班底。 一些战役,如果不让林兆远等人切身指挥,他们永远也无法成长。 尽管,这样做的代价,是损兵折将。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名将帅的成长,往往会伴随着尸山血海,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汤阴县大营里。 大名府那边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抵达此处。 为了快速的与荡虏军、江南军等各部军种形成统一战力,大战前的练兵,是必须要进行的手段。 此时,萧逾明正跟在卫渊身后,说着有关秦振的事情, “卫帅命秦振从大名府抽调兵力前来汤阴,他是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耶律信先此刻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局势,如果倾注兵力,在大名府大打,或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但如果执意攻打相州,无论敌我双方,都将会损失惨重。” 卫渊行走于正在操练的士卒身前,忽的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向萧逾明,笑道: “这不光是秦振的念头吧?” 萧逾明摇头一笑,“果真任何事都瞒不过卫帅,如今军中许多将领,都有这个念头。” 耶律仁先驻扎在相州,而耶律信先只是依山建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向耶律信先发动总攻,更切合当今局势。 卫渊问道:“你也有这个疑惑?” 萧逾明毫不违言的点头道:“是有,不过末将知道,卫帅这样做,一定有理由。” 卫渊笑而不语,径直来到主帐当中。 萧逾明紧随其后。 二人站在沙盘前。 卫渊语重心长道:“耶律信先驻扎在大名府城外,他从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要攻克大名府,而是借由大名府一战拖住我军主力,为耶律仁先攻打汴京争取时日。” “汴京之战时,耶律信先在大名府一带倾注全力阻挡大名府援军,从这一点上来看,辽军真正的主力,一直都是耶律仁先” 听到他的长篇大论,萧逾明心中逐渐明了。 相州地理位置尤为特殊,耶律仁先轻易不会选择撤军。 但是耶律信先就不同了。 他真正的目的,是在汴京之战打响后,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大名府的军队回援。 当时的秦振,一门心思的,想要在大名府全歼耶律信先,所以,只派了少量的援军前往汴京。 因为秦振压根就不信,耶律仁先真有本事,能在极短的时日内攻下汴京,而且卫渊从江南也带着军队出发前往汴京。 这让他有足够的底气不至于太过忧心汴京的安危。 谁知汴京城真就差一点儿被耶律仁先攻破。 每每想到此处,秦振便是不由得后怕起来。 “所以,相州之战,卫帅想要歼灭辽军真正的主力?” 萧逾明好奇询问。 卫渊笑道:“主力不主力的,暂时不论,但想要用一场战役,就歼灭大多数敌军,不太现实。” “再说,我们的目标,也不一定就是相州。” 不一定是相州? 萧逾明再次感到困惑。 但是这一次,卫渊没有再向他解惑。 萧逾明被誉为儒将,一部分是夸赞,另有一部分,是说他适合当军师、幕僚,而非领军作战。 但卫渊想要将他培养成一代儒帅。 所以,才会告知他一些事情。 但最为关键的因素,需要他自己去猜。 这样才能有利于他的成长。 卫渊很喜欢看汉高祖刘邦的生平。 他发现,刘邦身为一名游侠,前半生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各处游历,增长见闻。 后来群雄逐鹿期间,善于用人的刘邦,更是主动发掘出了身边将士的闪光点,加以培养,让他们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后来,民间有传闻说,一县之才就足以治理天下。 其实,是因为跟随刘邦的那些人,都经历了足够的成长,在不断学习与进步中磨砺自身,再到后来治理家国,便就顺理成章了。 而能熬过这个成长的过程,一半因素得利于刘邦,另有一半,就要多亏他们自己了。 如今,卫渊培养身边的人才,其实与刘邦的做法并无二致。 嘉佑八年,四月一日,按照原定计划,杨怀仁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邯郸。 耶律仁先在邯郸部署了整整三万兵力,按理说,三万人守城,就算守不住,在粮草辎重都富有的情况下,也能支撑相当长的一段时日。 但是耶律仁先忽略了一個问题,辽军的勇士,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野战,他们在行,堪称天下无敌。 可若是守城战役,没有一个擅长守城的将领,面对擅长攻坚战役的杨怀仁,多少是有些不够看。 尽管如此,辽军也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面对杨怀仁连续三日的攻城下,愣是没有让一名周军将士登上过城墙。 而这时,杨怀仁的军队,损伤已近万。 为了保全有生力量,他不得已向卫渊求援,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邯郸。 此时,汤阴大营里,卫渊召集诸将议事。 众人商讨半日,都一致认为,该向邯郸增兵。 卫渊经过深思熟虑后,却认为,一旦增兵邯郸,就意味着决战提前到来。 如今,尚有最为关键的部署没有到位——武安。 如若现在决战,很容易就会被辽军撕开口子,进退有余。 “我们一旦增兵,耶律仁先定会选择在邯郸展开决战。” “若我等不增兵,耶律仁先就不敢擅动。” “告诉杨怀仁,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邯郸,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邯郸!” 说到这里时,卫渊的脸色无比严肃。 三日后。 邯郸城外。 周军大营里。 经过连日征伐,都略显灰头土脸的周军将士们,此刻正站在杨怀仁身前。 他的手上,握有卫渊传来的绝密信件。 杨怀仁看向诸将,正色道: “诸位,卫帅说了,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邯郸!” 能待在这里的将士,都是杨怀仁的心腹,他的心腹,便也就是卫渊的心腹。 他们对于卫渊,都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信任,仿佛,卫渊就是他们的军魂,是他们逢战必胜的信念。 可是这一次,他们实在是不理解卫渊做出的决定, “卫帅手中有六十万大军,只需派来十万兵,我军也可以最小代价收复邯郸啊!” “十万兵对于卫帅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吧?” “.” 站在卫渊的那个角度上来说。 一旦向邯郸增兵,相州必有动静。 届时,邯郸将会形成一座巨大的绞肉机。 敌我双方只能不停地往邯郸方向增兵,这有违背卫渊从一开始就做出的部署。 在邯郸进行大战,恰恰对周军来说,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因为卫渊真正想针对的重点,可能不是相州。 杨怀仁大概能明白卫渊的心思,但也仅限于大概。 身为将领来说,服从军令是天职。 “够了!” “卫帅的决定,岂容我等质疑反驳?” “命全军休整一日,明日,全军将士,轮番攻城,以最短的时日内,收复邯郸!” 杨怀仁缓缓开口。 嘉佑八年,四月七日,代州十万兵抵达武安,开始攻打此城。 武安城内的守军仅有一万,对于从代州赶来的将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 是以,武安与邯郸之战,战况最为惨烈,牺牲最为悲壮的,还是邯郸之战。 后世史书有载,"胡国公杨怀仁率军战邯郸,半月未果,士卒损伤过半,后因趁雨夜攻城,克复邯郸"。 足足半月的攻城战役,十万人死伤高达六七万左右,才算是成功收复邯郸,全歼戍卫邯郸的辽军将士。 说是全歼,其实是守在邯郸的辽军,无一人投降! 晚年的杨怀仁回忆这场战役时,一切都犹如历历在目一般,将这场极其残酷的攻城战役,讲述给后人。 那一夜。 倾盆雨水,将墙面、城外的尸体、血迹,都给冲刷干净了。 整个地面,宛若血湖。 待攻进邯郸时,每一名周军将士的身上,都被血渍沾满。 甚至行走的脚印,都有道道血痕。 有一些血迹,似乎已经粘在了城墙上。 就连那倾盆之雨,都未能将那些血迹冲刷干净。 城门、城头上,堆满了尸体。 他们每行走一步,都要踩踏在尸体上。 天际间,电闪雷鸣不止。 而整座邯郸,宛若炼狱一般,冲击着每个还活着的人得心灵。 就算是身经百战的士卒,在见到这极其惨烈的一幕时,胸腹里,都是忍不住地翻江倒海。 血腥味、尸体腐烂的恶臭味,经由雨水的冲刷,彻底融合在一起。 让整座邯郸,变成了鬼城。 待将辽军士卒全歼之后,作为胜利者的杨怀仁等人,脸上却没有洋溢出那种作为胜利者,该有的开怀之意。 此战,实在是过于残酷与悲壮! 邯郸城头之上。 杨怀仁与几名周军将领站在一起,看着将士们不停地往城下搬运尸体,都是不约而同的心颤起来, “讲句老实话,从军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这般惨烈得攻守之战。” “短短半月,双方死伤近十万人,再加上城中百姓的尸体.此战,我军能赢,已属万幸。” “卫帅说了,待收复邯郸以后,武安方向,会派来三万兵力协助我等守城。” “.” 邯郸之战,他们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只是因为卫渊的一道军令而已。 待众人议论之后,杨怀仁缓缓开口道: “派人告知卫帅,就说,邯郸已复.” 嘉佑八年,四月十日,代州十万兵收复武安城。 四月十五日。 汤阴。 萧逾明正向卫渊汇报着邯郸的情况, “虽然历时半月,但不管怎么说,杨将军没有辜负卫帅您的期许.” 说到这里,他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见状,卫渊好奇道:“还有事?” 萧逾明沉重道:“邯郸之战的伤亡具体数量已经出来了.” 卫渊又问道:“多少?” 萧逾明道:“六万三千两百余人。” 六万? 卫渊听到这个数字时,也是愣了一下。 部队损失过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同被全歼。 可是在军队损失大半的情况下,杨怀仁还能咬着牙将邯郸城啃下来。 可见,他的用兵天赋极强。 过了会儿,卫渊叹了口气,“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说罢,便就恢复常态,向萧逾明等人说道:“命武安方向,秘密向邯郸增兵四万。” “各军都已到达指定位置了吧?” 沈青作揖道:“均已到达卫帅先前所部署的位置。” 卫渊点了点头,“令。” 仅是先说出一个令字。 诸将便从座位上起身站立。 卫渊看向众人,显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神态,一字一句道: “武安、邯郸,按兵不动。” “永安、堂邑,严防耶律信先回援。” 说到这里,他深呼吸一口气,再次做出决断, “嘉佑八年,四月二十日,卯时一刻,向相州,发起总攻!” “诸君,能否一雪前耻,就看此战!” 陈大牛等人齐齐开口,“诺!” 相州之战,是大周发起反攻号角的第一战,也是注定名留青史的一战。 双方总投入兵力已经超百万。 在冷兵器时代,超过百万人规模的大战,无不是气运之战,定鼎之战。 此战,若胜,则卫渊就能有十足把握,收复失地,甚至是为在中原歼灭辽军主力做够铺垫,而后一路打到燕云十六州。 此战,若败,则耶律仁先可奠定统一大周北方的基础。 就好比是当初的官渡之战。 袁曹双方前后投入总兵力近三十万。 双方投入共计二十多万的军队,换算到现在,不亚于是百万人级别参与的旷世大战! 而这场战争,是由卫渊谋划发起组织的战役。 也是他率领大规模兵团以来,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意义非凡。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8315/28131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8315/2813179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