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府部自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柯南当侦探 骑士世界的光之巨人 系统让我多财多艺 揉碎春潮 与他有染 重生后她一心弑夫 某宇智波的超电磁炮 大乾楚王沈亦安叶漓烟 大唐:国师大人五行缺德 替身男配重生,求长公主垂怜
次日一早,高诚就责司礼监往侍中府走了一趟。</p>
张松得到消息,立马写了一道奏折,递到了尚书府的钟繇桌面上。</p>
钟繇看了后,寻来大将军严颜和总参府的贾诩,以及没筹建完毕的兵部老大宋斌,几个人讨论了一番后,钟繇盖上印章,去了宫中一趟。</p>
高诚过目后批了红,拟旨下发尚书府。</p>
接着,尚书府领旨,下发公文至大将军府、总参府、兵部及中枢府。</p>
无当飞军从师级编制,上升到军级编制。</p>
后面,就是公文层层下达,抽调蓝田新兵前往巴蜀,整编无当飞军了。</p>
一套流程下来,颇显麻烦,但这就是秩序,也是中央集权的高度体现。</p>
整个过程,中枢府几乎没有任何参与,领旨后也只是负责调度军粮,以供新兵前往巴蜀。其次,就是通知沿途郡县,许新兵部曲沿途补给物资。</p>
这件事,在浩浩荡荡的政改及耕田中,根本不显眼。</p>
随后的一个月内,倒是发生了一件波及甚广的大事。</p>
各府部自查!</p>
说是自查,其实谁都知道陛下耳目盯的很紧。</p>
尤其是最先开始的调查司与御史府,调查司还好,处了内部不少贪腐份子,但由于其本身就属于暗中的情报机构,没有大规模传开。</p>
但御史府这种摆在明面上的监察机构,就不一样了。</p>
一口气撸了百十号人的帽子,还查抄了一家杀鸡儆猴,处以死刑、流放的官吏高达四十余人。</p>
御史大夫蔡邕,更是上折引咎请辞。</p>
高诚当然不会同意,还指望蔡邕坐镇朝野,发光发亮呢。</p>
但国有国法,御史府查出这么多贪官腐吏,作为府中最高领导,不处理也不像回事。</p>
于是,削爵一级,罚俸三年。</p>
罚俸不算是大事,但削爵一级可不轻。大周三公都是县公一爵,这一削直接从公爵降到了侯爵,哪怕这侯爵是郡候,也比不上公爵啊!</p>
所以,长安众多官吏都被吓了一跳。</p>
三公都受处罚了,事情肯定小不了。</p>
随后,顺藤摸瓜之下,又牵连到其他府部的不少人。</p>
如此一来,高诚等人碰个面商量了下,干脆趁着政改,直接来一波。</p>
当然,仅限于京官,地方官吏严重的留后处理,不严重的口头警告。</p>
毕竟,政改还得进行,京官在眼皮子底下折腾不出乱子,地方官就不一样了,得先稳一波。</p>
.......</p>
光阴渐逝,八月已过,九月方逾中旬。</p>
政改没出什么大乱子,诸府各部的重组工作,也稳步进行中,预计年前能够保证中央六部的正常运转。至于六部分设地方的署司,预计明岁年前能够筹建完毕。</p>
更田也开始向右扶风、左冯诩进军,有着各地民兵的协助,人手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足以确保完成初期的分田工作。后续的田籍造册、校对等杂务,也将由户部负责。</p>
军方的分区工作,还没有开始,主要原因便是兵部的筹建工作是新建六部中进度最缓慢的。</p>
没办法,军方的资料交接工作,更加繁琐。</p>
军籍、军属、军功爵、甲械造册、军马等以及往年调令、军令等,太多太多了。</p>
宋斌很忙,忙的都跑未央宫好几回,就想换个闲职当当。</p>
这些不算,那边要帮助国土台更田,还得筹建各地民兵社。民兵社才刚起步,宫里又要扩编无当飞军,组建第三骑兵军,整编南阳、江夏等地兵马。</p>
宋斌:不活了,劈了我算了!</p>
而随着齐赵战事爆发,部署在野王的赵衢第三军,也趁机夺取河内其余县邑。同时,身在太原的姜叙,调拨休整良久的三军将士,进发上党,大有吞并冀州的态势。</p>
南阳的徐荣也没闲着,留下第五军精锐驻扎樊城周围据点,拉着补充新兵完毕的第四军、第十军以及邓恭帐下的三万五千余精兵,进入颍川郡内颖阳县,拉开阵势大搞军演。</p>
江夏的十四军军将张辽,亦是率主力万余人,进驻汝南平舆,与颖阳遥相呼应。</p>
部队一动,到处都是找兵部要钱、要粮的,烦的宋斌都想挂印而去。</p>
最终,除了十四军的张辽所部外,徐荣跟姜叙那边,宋斌一毛钱也没给,粮食也一样没给。</p>
又不是真的要开仗,要钱粮想干嘛?</p>
再说,真打起来了,太原、南阳那边不用吭声都知道加大粮秣输运的力度。</p>
现在只是搞搞演习,每月配发的粮秣军资,足够用了。</p>
寿春方面,第五儁的身体状况,已经略有好转。但,根据御医的说法,老将军日后不能再去湿气严重的南方了,否则有性命之危。</p>
高诚没办法,与严颜、贾诩、宋斌商议之后,加第五儁左将军,爵美阳县公,持节,任河西军区节将。十一军,则由原副将韩武,升任军将。靖难军节将由原副将孙贲担任,陆逊任孙贲副。</p>
虽然河西军区还没有开始构建,但不影响高层人员安排啊,反正都是早晚的事。再者,原本第五儁就已经担任靖难军节将了,又有平定吴乱之功,总不能光口头奖励啊。</p>
而太子高龑则在寿春一直等到第五老将军身体好转,才一同往长安而去。</p>
中间,途经颍川,正见三军骁锐,日夜操演,威风凛凛。</p>
而后,自粱县,过伊阙关,进入洛阳。</p>
于洛阳休整两日,顺便跟周瑜叙了叙旧,这才过函谷,径趋长安。</p>
行至潼关。</p>
再见此关,已是数年之隔,与脑海中的印象一点都对不上。</p>
恢弘的关墙依旧,也许又高了些,北面直达奔腾的大河,南面延绵而上群峦。女墙间不多远便会悬挂着一面旌旗,那高耸的门楼前,更是挂着周字纛旗。不过,城墙上并没有多少军卒。</p>
反倒是关门前,百余人分立三门左右,排查出入关卡的百姓、商队。</p>
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自从国朝拿下函谷关后,潼关的作用就显得可有可无了。但谁也没想到,关外居然有如此众多的商队!</p>
高龑等人一路走来,沿途见到了延绵不绝的商队,更是在关前看到了北侧的简易渡口,那里汇聚的舟船、车马不计其数。</p>
要知道,站在他们这个位置,向北能看到渡口,向西都能看到关城门口的状况。</p>
距离也太近了吧!</p>
这要是出现万一,就凭潼关都尉帐下的四百人,根本反应不过来。</p>
就在高龑等人观论之际,潼关都尉也是急匆匆的带着亲兵出了关,直奔他们而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8527/214008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8527/2140084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