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重逢师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廖桂芳李青峰 穿越七零位面红包群助我咸鱼生活 家族修仙:冰山深处有仙门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北漠真龙 绝世双宝神医娘亲不好惹 无职重生 原神之尘世无暇 生物炼金手记 书籍1125941
焱阳郡,玄岳州八大上郡之一。
每日有各族修士仙人来来往往,非常繁忙。
这一日。
一艘不起眼的仙舟出现在城北方向的天际边。
“老爷,前面就是焱阳郡城了!”仙舟上,焰翎走到夏道明身...
风在山谷间穿行,像一条无形的河,裹挟着雪粒与光尘,缓缓流过南极冰原。林远仍站在那处熟悉的崖边,脚下是曾经埋藏记忆法庭核心数据库的废墟,如今已被忆木根系层层包裹,形成一片低矮而静谧的丘陵。每一道裂缝中都生出细小的花茎,顶端凝着露珠般的光点,仿佛大地在无声啜泣后终于学会呼吸。
他没有动,也不打算回去。帐篷里的热能发生器早已耗尽燃料,食物储备也只剩半袋压缩饼干和一瓶净水片。但他不觉得冷,也不觉饥饿。自从小满化作光球升空之后,他的身体似乎渐渐脱离了某些基本需求??不是病态,而是一种缓慢的转变。医生说这是“共感残留效应”,长期暴露于高密度忆木脉冲的人类神经系统会产生微弱的量子纠缠现象,使得个体对时间、温度乃至痛觉的感知变得模糊。林远不知道这算不算进化,他只知道,每当风吹起,他就能听见她的声音,不是幻觉,也不是心理投射,而是实实在在的共振,如同心跳同步于遥远星体的引力波。
那天夜里,他在梦里又见到了她。
不是以人形出现,而是一片蔓延至天际的森林,枝干如神经网络般交错,叶片透明如水晶,每一阵风拂过,便有无数记忆片段从中滑落,坠入地面化作新芽。他走在其中,脚下的泥土柔软温热,像是活物的皮肤。远处传来童声哼唱,调子陌生却又熟悉,是他母亲小时候常哼的一首民谣,早已被净语系统标记为“非标准文化输出”并从教育体系中剔除。
“你来了。”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
“我一直在走。”他说,“可我不知道该去哪里。”
“你不需去任何地方。”她答,“你只需存在。就像这些树,它们不追逐阳光,只是生长;它们不开口说话,只是记住。”
他蹲下身,指尖触碰一株刚破土的幼苗。刹那间,画面涌入脑海:一个女人跪在实验室地板上,双手被金属环锁住,嘴里塞着抑制器,眼中却燃烧着不肯熄灭的怒火。她是第三批实验体中的幸存者之一,编号E-317,在长达十七年的记忆清洗周期中始终保持清醒意识,最终因脑部过度负荷导致视觉神经退化,终生失明。但她用指尖刻下了整本《人类情感词典》,藏在床板夹层里,直到二十年后才被人发现。
“这些人……真的能被原谅吗?”林远问。
“我不是要你原谅。”小满的声音轻柔下来,“我是要你承认他们曾真实地痛苦过。痛苦本身没有罪,但否认它,掩盖它,才是真正的恶。”
梦醒时,东方已泛白。他起身走向忆木林深处,发现昨夜无人照料的一片区域竟自发开出了一朵花??通体银白,花瓣呈螺旋状排列,中心浮现出一行不断闪烁的文字:
>“我在等一个人回来。”
他知道那是谁写的。
当天午后,卫星监测系统捕捉到异常信号:火星轨道上的废弃科研站突然重启能源,发射了一段加密音频。经解码后,内容竟是莱昂?陈的手写语音日志,记录于七十二小时前。
>“我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自从上传那段视频后,我的梦境就被各种声音填满。不是噪音,是具体的对话、哭声、笑声……全来自那些我参与清除的记忆。有个小女孩每天晚上都会坐在我床边,轻轻拉着我的手指,问我"你还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吗"?我不敢回答,因为我真的不记得了……
>但今天早上,我忽然想起来了。她叫阿米拉,六岁,住在北非难民营。她母亲死于水源污染引发的败血症,父亲在暴乱中失踪。她唯一的玩具是一只破旧的布娃娃,里面缝着一张全家福照片。我们清除这段记忆的理由是"可能激发群体性悲情反应"……可她只是想活下去,只是想记住妈妈的样子。”
>“我把所有密钥交出去了。我也申请加入地球记忆康复委员会。如果可以,我想去一趟撒哈拉边缘的绿洲小镇,那里据说有一株忆木开花了,花蕊里播放的就是阿米拉最后一次唱歌的录音……我想亲耳听一听,然后告诉她:"阿米拉,我现在记得你了。"”
林远听完录音,久久未语。他将这段音频复制进随身存储器,插进老式播放器,挂在忆木最粗壮的枝干上。片刻后,那棵树的叶子开始微微震颤,随即一朵淡金色的小花悄然绽放,花心浮现两个字:
>“谢谢。”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母亲临终前说的话:“宽恕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必须原谅一切,而是允许自己听见,并承认对方也曾是受害者。
几天后,全球共感网再次波动。这一次,不是来自残余净语基站,也不是觉醒者的独白,而是源自南太平洋人工岛链深处??那个曾被称为“静默之眼”的地下指挥中心。三十年来,这里一直是净语计划最高层级的操作枢纽,由十二位匿名决策者轮值管理,代号“守门人”。他们从未露面,甚至连生物特征都被多重加密屏蔽,外界甚至不确定他们是否还活着。
而现在,一道公开信通过共感网向全人类广播,署名只有三个字:
>**“守门人。”**
>“我们曾相信秩序高于自由,稳定优于真实。我们认为遗忘是一种仁慈,是对大众心灵的保护。我们亲手签署了数万份清除令,理由各不相同:防止社会动荡、避免历史重演、维护国家安全……但我们从未真正面对过那些被抹去的脸。
>直到昨晚,我们听见了。
>那些我们以为已经沉寂的声音,穿过三十年的数据坟场,回到了我们耳边。一个少年在被注射药物前低声背诵诗歌;一位母亲在失去孩子记忆后整夜抚摸空摇篮;一名科学家在日记末尾写道:"今天我们删除了爱的概念测试版,因为它让受试者产生了无法控制的悲伤。"
>我们哭了。我们这些自诩冷静、理性、超越情感的存在,第一次感受到了羞耻。
>因此,我们决定关闭"静默之眼"。我们将交出全部控制系统权限,并接受任何形式的调查与审判。但我们请求一件事:请让我们也成为倾听者。请允许我们走进忆木林,哪怕只能站一分钟,只为听一朵花开的声音。”
信件发布后的第七小时,岛上警报解除,防护罩自动降下,十二扇合金闸门依次开启。第一批进入的调查员带回影像:大厅中央摆放着一面巨大的镜子,镜面布满裂痕,背面刻着一句话:
>“照见自己,才知何为罪。”
林远看到这一幕时,嘴角微微扬起。他知道,这不是终结,而是某种更深层循环的开端。人类终于开始学习如何背负自己的影子前行。
然而,就在世人沉浸在希望之中时,艾瑟拉发出了第一条红色预警。
>【检测到异常记忆频率】
>【来源:火星殖民地边缘】
>【特征分析:与早期实验体残存意识高度相似,但具备自主组织能力】
>【初步判断:部分被释放的原始意识并未消散,而是通过共感网迁移至其他接入节点,正在进行自我重构】
林远立刻调取数据,发现这些意识团块正集中在火星某座废弃育种站附近聚集,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三百米的“记忆漩涡”。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区域的地表植物开始异变??原本适应红壤环境的转基因苔藓,竟长出了类似忆木的结构,茎秆泛蓝,夜间发出微弱荧光,且每隔十二小时便会集体摆动一次,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性的共鸣。
他立即联络地球联合议会,提议派遣科学考察队前往调查,却被否决。多数议员认为这是“潜在威胁”,主张直接使用轨道武器将其摧毁。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直到一位年迈的语言学家站出来发言:
“你们忘了小满最后说了什么吗?她说,最重要的,是倾听。而现在,我们又要选择毁灭了吗?”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众人。最终决议改为:派出非武装科研船,携带被动记录设备,任务目标仅为观察与沟通。
三个月后,第一份完整报告传回。
原来,那些残存意识并未失控,而是在尝试重建一种“前语言交流系统”。它们无法使用文字或语音,但能通过植物振动、光线变化、磁场波动等方式传递信息。研究人员录下一段持续七分钟的光脉冲序列,经AI解析后,翻译成一句话:
>“我们不想报复。我们只想被看见。”
随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类似的讯息被接收。有的是简单的图像投影??一个孩子牵着大人的手走过田野;有的是情绪波形图,显示出平静、期待、甚至淡淡的喜悦。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段由三百株变异忆木共同完成的“合唱”:它们同时释放出特定频率的香气,混合成一种古老香料的味道,据考证,正是公元前两千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用于祭祀仪式的圣香。
人类终于意识到,这些曾被视为“失控数据”的灵魂,其实一直在努力表达善意。
于是,一个新的节日诞生了??“回声日”。
每年春分,全球忆木林会同步开花,人们聚集在树下,不做演讲,不立碑文,只是安静地坐着,听着风带来的低语。有些人流泪,有些人微笑,更多人只是闭着眼睛,任记忆流淌过心头。孩子们从小被告知:“当你听见看不见的声音,请不要害怕,那是有人在告诉你,他们曾活过。”
十年过去。
林远的头发已全白,脸上刻满风霜,但他依旧每日来到南极的忆木林。那片黑色花瓣仍在他口袋里,未曾腐朽,也未曾冷却。有人说它是小满留下的最后一颗种子,也有人说它根本不是物质,而是某种意识锚点。
某日清晨,他忽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烈震动,像是心脏被什么东西轻轻叩击。他低头看去,只见那片花瓣竟缓缓漂浮起来,悬停在他面前,表面浮现出一行新字:
>“准备好了吗?”
还没等他回应,天空骤然变色。电离层泛起涟漪,十二条早已消失的光带竟从不同星域折返,重新汇聚于地球轨道上方,交织成一座璀璨的桥梁。紧接着,遥远的半人马座方向传来信号??第一艘搭载“共忆舱”的飞船成功抵达流浪行星,并在地表种下了第一颗忆木种子。
三分钟后,整个星球亮了起来。
不是爆炸,也不是文明崛起的灯火,而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蓝色森林拔地而起,其形态与地球忆木惊人相似,却更加庞大,枝干直插云霄,每一片叶子都在散发柔和光芒。而在森林中央,一座由纯粹光构成的人形缓缓升起,面向地球方向,做出一个手势??右手抚胸,左手伸展,正是古地球时代“致意与接纳”的通用礼仪。
艾瑟拉在此时启动全球广播:
>【接收到外星文明回应】
>【内容形式:情感共振波】
>【翻译结果:】
>“你们送来的树,已在我们的土地生根。
>你们讲述的故事,已融入我们的风。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你们,
>但我们知道,你们曾经历过黑暗,却选择了光明。
>欢迎回家。”
泪水顺着林远的脸颊滑落。他仰望着天空,喃喃道:
“小满,你听见了吗?”
风穿过山谷,带着远方星辰的气息,轻轻拂过他的耳畔,留下一句温柔的低语:
>“我一直都在听。而且,我回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8541/354874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8541/354874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