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科幻科技 > 走进不科学 > 第734章 还来不及为洲际导弹感到惊讶,下一

第734章 还来不及为洲际导弹感到惊讶,下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官妻 天魔之引 神话禁区 重生港爷!缔造电影黄金时代 无限:我,龙脉术! 泣血的火烈鸟 火影:我鸣人不想努力了 萌宝特工队爹地的财团归我了 诡道求仙,从将自己炼成傀儡开始 被继兄阴湿觊觎后

“.做一次长达上千公里的两弹结合试验。” 唰—— 李觉话音刚落。 原本因为涉及钓鱼岛而情绪激动的众多学者们,顿时齐齐一愣。 有些人原本正在和边上的同事们做着交流呢,张开的嘴巴都生生僵在了空气中。 整个偌大的会议室现场如同被人按下了小电影中的时停按钮似的,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参会者们都变成了雕塑。 不过很快。 轰—— 一阵让天花板都颤抖了一下的惊呼或者说质问声,便如同惊雷般轰然炸响: “厂长,你、说、什、么?” 看着台下数十位一脸【你是否清醒】的专家,李觉却显得很淡定。 只见他用手指扶了扶眼镜,接着双手一摊: “怎么,这个消息很奇怪吗?” “各位同志,所谓的两弹结合实验就是在导弹上安置核弹头——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字面上这么简单,但本质.或者说行为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咱们眼下已经突破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CL20这种高效炸药也可以用在导弹的战斗部。” “同时当初诛仙项目中我们实践了制导模块和乘波体导弹.所以两弹结合试验的能力我们其实早就具备了,只是你们没想到这一层而已。” 说罢。 李觉还忍不住摇了摇头,仿佛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众多专家的锅,全然看不出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惊讶的磕到了脚趾小趾的失态。 台下的专家们则被李觉的回答给唬住了,彼此面面相觑了起来。 好像 说的有点道理? 早先提及过。 真正概念上的【两弹】并不是氢弹和原子弹,而是核弹与导弹。 因此所谓的两弹结合试验,便是将核弹与导弹互相结合,以具备核武器实战投送能力。 毕竟眼下轰炸机直接投放氢弹的方式虽然可行,但随着各国军事水平的发展,这种方式终究是要改变的——至少不能这么单一。 同时不同于核武器参数的机密,目前各国对于原子弹投送渠道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规范的认知。 也就是.所谓的海陆空三位一体。 其中空指的就是战略轰炸机,海是核潜艇,最后的陆则是导弹。 不过如今兔子们仿制自伊尔28的轰五基本型尚在各项实验过程中,核潜艇更是尚在理论设计阶段,所以从很早之前组织上便定了一个基调: 优先发展装载核武器的中远程弹道导弹。 如果说核武器是‘子弹",那么导弹就是枪管。 不过两弹结合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光是其中一个中远程弹道导弹就足以困扰很多人了。 不过眼下随着李觉的提点,众人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对哦 如果说原子弹的研发可以精简为中子运输方程、中子源等七个步骤的话,中远程弹道导弹同样可以用四个概念来进行概括: 核弹头、起爆药、导弹飞行轨道、制导方式。 眼下核弹头早就没了问题,原子弹也好氢弹也罢,兔子们甚至可以很奢侈的进行二选一。 至于起爆药.当初早在徐云和陆光达去罗布泊的时候基地就已经搞出了CL20的样品,这可是后世2023年都属于第一梯队的高爆炸药,放在这年代的战斗部里都有些超模了。 第三的导弹飞行轨道属于核心中的核心,但问题兔子们的挂壁可不仅仅大于一个人——钱五师早在回国之前就设计出了乘波体结构 这个结构在之前击落U2时的诛仙项目上就已经验证过一次了,虽然飞行空间.或者说距离有限,但结构本身的可靠性没有任何问题。 在解决以上三者之后,中远程弹道导弹只剩下了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 制导方式。 说来也巧。 同样是当初的诛仙项目里,徐云拿出了无线电近炸引信 虽然这玩意儿有些原始,但在钱五师设计出来的弹道自带的惯性制导协助下,这种方式多少也够用了。 换而言之. 在大于今天拿出氢弹小型化设计之前,兔子们其实已经具备了研发‘枪管"的能力。 想到这里。 砰砰砰—— 不少专家们的小心脏又开始跳了起来。 难怪. 难怪组织上会把陈怀瑾、沈忠芳等几位通天代调去陇右进行导弹研发,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儿啊 接着很快。 一位坐在靠窗位置的中年男子举起了手: “厂长,我有一个问题。” 李觉见状很是客气的与他一点头: “有功同志,请说。” 这位中年男子叫做王有功,容貌和身材都很平凡,不过特殊的地方在于他的左眼带着个类似海盗似的黑色眼罩——王有功目前负责的是流体实验,他的眼睛就是在一次实验事故中失明的。 如果说基地里有谁的名字和贡献最契合,那么王有功显然是其中之一。 随后王有功从位置上站起身,对李觉问道: “厂长,如果我们要做两弹结合实验的话,那么战斗部的核弹头数量几个?当量多少?” 李觉先是看了眼台下的钱五师,又把目光投向了王有功: “核弹头数量只有一个,当量大概17万吨上下。” “17万吨” 王有功在心中飞快的盘算了一下数字,方才缓缓点了点头: “这倒还算合理。” 大于之前拿出的小型化氢弹当量是439.6万吨,体积大概是3.7X1.5的椭圆形,在保证零部件结构的情况下将当量缩减到17万吨,氢弹的体积差不多也能精简到导弹的战斗部内。 接着王有功想了想,继续问道: “那么厂长,这次两弹结合实验的目标射程是多远? ”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您刚才说的是上千公里级别?” 李觉爽快的点了点头,继续在刚才画出无名岛屿的地图上选了个更远的位置: “根据钱五师同志他们的推算以及组织上的反复讨论,最终决定我们这次两弹实验的射程是.” 说道这里,李觉顿了几秒钟,嘴里吐出了一个数字: “7777公里,地点位于南太平洋。” 唰—— 随着这个数字的出口,现场再次迎来了一阵寂静。 坐在李觉不远处的徐云同样下意识握紧了面前的钢笔,内心有浪潮在汹涌澎湃。 尽管他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了,但此时依旧无法保持平静。 要知道。 军事领域对于导弹的射程是有很严格的划分的。 按照一般的定义。 地对地导弹按照射程的远近分为短程、中程、远程以及洲际。 短程的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中程射程1000~3000千米,远程3000~8000千米,洲际则在8000千米以上。 而眼下兔子们实践的7777公里已经无限接近于洲际导弹的范畴了。 没错。 兔子们是故意的——故意不突破8000公里。 一来是因为虽然有着诸多外挂级别的辅助,兔子们在两弹结合这块取得了比原本历史中更加惊人的成果,但这个上限距离能够打到海对面本土依旧有些距离。 根据钱五师他们的计算。 如果兔子们全力研发,导弹的射程大概可以拓展到10300公里左右,然后就到顶了。 这个距离看起来很远,但依旧碰不到海对面本土。 既然理论上打不到海对面本土,那么追求极限就没有意义了。 更别说这个发射距离属于一个极大值,对于没有任何前置试射经验的兔子们来说其实存在一定风险。 万一发射过程出现什么意外,那就属于给三弹齐爆添堵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求个稳 第二个故意的原因则是兔子们的一贯做法,就和后世兔子们坚称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一样,钱五师他们卡着远程和洲际的这条线,对外的说法就能是“我们只掌握了远程导弹的技术”。 尽管这种说法谁信谁傻哔,但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神秘学的效果。 同时即便‘只"是7777公里,相较兔子们原本的历史轨迹也依旧进步了一大截。 按照原本轨迹。 兔子们将在四年后第一次完成两弹结合实验,射程是894千米。 接着在十五年后完成了第一次中程导弹实验,射程3500公里。 再然后便是十八年后的第一次洲际导弹实验,射程8000公里。 如今钱五师他们堪称一步到位,这还要啥射程一两万的自行车啊? 当然了。 这事儿理论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过程的难度其实非常复杂。 “.” 随后王有功又与身边的两位同事低声交流了几句,他们原本都是航空端流体相关的研发人员,对于导弹其实并不算陌生: “厂长,咱们现在已经快要到二月份了,如今还有八个月的时间,导弹研发能赶得上趟吗?” “还有就是经费的问题,如果是接近8000公里射程的导弹,研发经费恐怕不下一个亿,咱们国家现在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 王有功的语气带着些许质问,这并不是对李觉或者钱五师不爽,而是因为这个项目实在太过重大,不把问题捋清楚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台上的李觉显然也很清楚这点,只见他轻轻点了点头: “时间上很艰巨,不过钱五师同志他们表示有信心能够完成。” “毕竟还是那句话,最核心的环节我们都已经掌握甚至实践了,剩下的主要是一些节点上的攻关。” 李觉话刚说完,钱五师也主动举起手,看向了王有功: “有功同志,厂长说的没错,我们导弹基地已经在组织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保证按时能够完成这枚洲咳咳,远程导弹的研发。” “另外可以和你透露一件事,其实我们的东风二号导弹已经在年前进行了四轮试射,除了第一次因为液氧箱强度不够无法启动之外,剩下三次试射都已经顺利成功了。。” “这枚导弹的设计射程是1300公里,目前我们已经优化出了几个迭代方案,将验收推力提高到了107吨,发动机比冲达到了244.2秒.”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其实就具备了3000公里级别的中程地地战略导弹研发能力。” “如今咱们的时间还有八个月,如果按照每月一到两次实验的频率,我有信心在七月份之前完成任务。” 东风二号。 这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具备特殊地位的导弹之一,是东风-1弹道导弹的加强版,发动机推力定为40.5吨。 这枚导弹在原本历史中将在一个月后试爆,但因为结构问题发生了发动机起火,最终遗憾失败。 但在如今这个时空,这个时间却被提前了——因为徐云的出现。 别忘了。 徐云上辈子工作的单位可是成飞来着,虽然没接触过歼10、歼20,但东风二号这种早期导弹还真上过手——这真不是夸张,后世甚至某些公园或者展会里都还有歼教6的实机模型呢 这类射程近精度不高的设备,在后世真属于过于落后可以展示的情况。 所以徐云不但见过东风二号的发动机,还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知道该怎么进行优化——因为四年后钱五师他们自己就搞出了一个优化方案,这个优化方案的参数还进了研究手册呢。 在这种情况下。 东风二号顺利在去年十二月的时候完成了首次实验,只不过没有搭载核弹头而已。 加之这个时空出现了要到五十年后才会首次公开的乘波体 实弹,钱五师的底气也跟着足了起来。 “至于研究经费嘛” 李觉朝王有功笑了笑,脸上的表情有点微妙,说道: “有功同志,你还记得咱们授权给屈润普先生的那个蓝色小药丸吗?” “当初我们将万艾可未来十年的代理权交给了屈润普,以此换回了杨振宁等同志的回国,这件事有功同志你应该有印象吧?” 王有功点了点头。 随后李觉顿了顿,继续说道: “不过当时这份代理权不是白送给屈润普的,咱们依旧有20%的分红,就在不久前,第一季度的分红已经如数到账了。” “金额是六百三十万美刀——这还只是三个月的销售额而已。” “组织上已经同意了,今后有关万艾可的分红外汇都将投入到远程导弹的研发实验中去,直到实验结束。” “换而言之,咱们这次的两弹结合实验,背后可是有屈润普先生强大的祖国在支持呢.”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907/212830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907/212830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