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 一百六十一章:尤氏三姐妹的抉择

一百六十一章:尤氏三姐妹的抉择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轻熟御姐:师弟别捣蛋,我怀孕了 大商:从占卜开始 陛下,娘娘她不想争宠只想养崽崽 我是武夫,不是肾虚 老中专生 苍穹天引 穿书反派:修为尽失,女主逆推 重生:开局收走渣爹百亿家产 宫少夫人她马甲多 仙子,你自己上来吧!

夜黑风高。 椿树胡同隘门。 铁牛伸手摸了银子给当值人。 那当值人面色有些古怪,笑嘻嘻道。 “足下又来找那三位小娘子?最好是白天来。 白天她们尤家也接见掌柜....... 夜行的话,唯恐有风言风语传出来。” 铁牛脸上的凝重一闪而逝,笑着拍了拍那当值市井的肩膀。 “多谢提醒呀啊,明儿来宁荣街,请你一顿酒。” 于是便小声哼了几腔昆曲走进胡同。 这会子铁牛愈发佩服琮三爷的先见之明。 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道的。 那时的民间市井,并不是金钱社会的人所说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市民的伦理观念当中,就算不敢抨击、反抗豪门 私下哼两句、编几出山歌嘲讽是正常的。 就比如《金瓶梅》的西门庆和潘金莲。 虽然左邻右舍畏惧西门大官人! 但是他们那事,早就被邻居们口口相传。 就武大郎蒙在鼓里,这是市民们的生活态度。 不过铁牛想,这种风言风语一出来。 琮三爷就立马采取对策,毕竟和西门庆不同! 尤家三娘子现在又没有夫君,也指责琮三爷不了什么。 怕就怕尤氏身份被人揭露出来,捅到官场。 这时未雨绸缪,就不怕后顾之忧了。 纵使有官员听到一点传闻,没有实证。 是动不了贾琮的。 到了宅门前。 铁牛敲门,嘴巴对门缝报了琮三爷名号。 却没想到,台阶上的两扇大木门刚刚开启! 一阵香风就如走进万花丛一般,扑面而来。 铁牛正头晕目眩,模糊见得一个红影要扑上来。 他心里一惊,急忙向后跳开。 “汪!汪!汪!” 墙角忽然又传来松散的铁链拉紧的声音。 狗叫声就在耳畔,想来大黄又距离他的跳跃之地不远。 铁牛又是一惊:“我的姑奶奶,你们搞什么?” 继而灯笼一亮,门被关上并闩上。 铁牛看清两人,正是青儿、尤三姐。 那青儿提提灯笼,掩嘴惊呼:“呀,搞错了!” 尤三姐看清来人面容,面色灰败,兴致缺缺。 “怪不得躲我呢,险些让我扑到门外边去! 说,你来做什么?” 见这情形。 铁牛眼睛一转,细思便明白了。 肯定是尤三姐、青儿商量好了什么密谋。 琮三爷对青儿是有印象的,又是旧仆。 听青儿声音就会以为是尤氏,就不会怀疑而当场亲热了! 这尤三姐真不检点。 铁牛壮着胆再多看一眼,三姐一身大红裙子。 容颜妩媚,腰肢纤细! 铁牛不禁吞了一番口水,接着又后悔自己方才不该躲闪。 只是转念又想琮三爷对她们究竟做了什么。 自己也不知道,还是躲闪不染指的好。 这女人可不是自己能接触的....... 他说了主子有重要事情回禀,尤家全仰仗贾琮。 尤三姐也不对铁牛怎样,只是觉得晦气! 请进客厅。 青儿传另外的主人过来,其时尤氏、尤二姐还在做针黹。 听说是贾琮小厮铁牛,都没细心打扮就翩然而来。 铁牛但见尤氏、尤二姐云鬓疏松,仪态万端! 一色月华裙,当真美不胜收。 后面跟了尤老娘,他不敢多看,暗暗道。 “琮三爷真是艳福不浅,我什么时候才有这等福气? 也省得天天跑酒楼找姐儿.......” 等他道明了来意,二尤虽察觉一点猫腻! 尤氏却未开口说明过,这还是第一次堂堂正正地说出来。 尤氏不免脸红,那尤老娘虽惊了一下。 但也不教训什么。 一则;她两个亲姑娘和贾珍贾蓉的事,她都知道。 二则;尤氏也不是她亲生,这老人家想想就明白事理! 人情债、肉来偿。 要是贾琮对尤氏没意思,也不会相帮这么多年。 “我们爷的意思,要大奶奶得去南边经营! 管些店铺,定了扬州。 至于两位姑娘去不去,则顺便。” 铁牛也不想人家看轻了他,脚下一双靴子擦得光亮。 坐得四平八稳,气势挺足。 忽听这一声“大奶奶”,也不知从哪儿叫! 尤氏的红霞褪去,淡然做主:“她们也一起去。 或许南边寻到几个好夫婿,也胜过待在这儿虚度青春。” 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尤氏心里是矛盾的! 又担心贾琮把两位妹妹也偷吃了。 不止是过继来的堂妹,和她们分享一个男人! 总觉得别扭。 但是。 两位妹妹也风评不好........好人家难找。 也许能在南边解决这些事,跨越千里去了那里! 定居下来。 等于一切重新开始,谁会知道? “也成。” 铁牛正襟危坐:“但我们爷说了,也不想耽误或干涉二姐的事儿....... 婚事得解决了,不留下后顾之忧才行.......” 听得此言。 尤二姐低头婉转,带着一分幽怨。 “我和张华虽然是指腹为婚,彼此不熟悉不说。 这几年也不见他登门下聘礼! 可是一个铜板都没有了,自顾不暇....... 只需我给他些钱,他就没有不欢喜的。 哪儿顾得了婚事,只是让我蹉跎年华........” 事到如今。 尤二姐嫌贫爱富是事实,张华养不起她也是事实! 几人都无异议,一番定下了。 等这几日算完店铺总账,一切事务理清,届时便离京。 铁牛传完了话儿,正要走。 尤二姐却叫厨房摆上好酒好菜给他吃。 铁牛砸吧嘴,巴不得呢! 尤氏沉默一会儿才问:“你们爷现在很忙么? 怎么不亲自过来呢。” “忙,忙得很,昨儿刚见完皇上,今儿就去了见贵妃。 赶明儿见阁部,还要腾出手操心结亲琐事。 宫里宫外,家里家外,无事不忙....... 咱们爷如今可是乾得爷面前的红人呢! 巡按三省,到时候只要听到琮三爷仪仗一到。 多少一省大佬会来巴结.......” 铁牛滔滔不绝,他虽然看不清楚尤家三娘子的将来。 但是这次南行。 她们地位肯定高于自己,因此又是好说话,又是讨好。 因为两个妹妹在侧,尤氏不好意思多问。 才是几天不见,她就有点挂念! 期间还去书店等过,这时听起来,未免患得患失! 生怕时间一久,自己愈发衰老了。 这样的日子,久不久也很难说。 尤二姐、尤三姐悄悄对视一眼,彼此小心思尽在眼中! 此时就是为贾琮的小妾,她们也愿意。 “阿弥陀佛!” 尤老娘一旁念佛,“若不是你家主子相助,我们家早就过不下去了! 只是阖家跟着搬走,是不是太张扬了些........” “都察院只规定琮三爷的车马侍从,不超过二十人。 你们务必要打发了一些下人,跟在后面。 那时会有驿站勘合传给你们.......” 谈完出客厅。 尤二姐赏了他钱,尤氏又拿了两套亲手做的衣服! 一套赏给铁牛,铁牛揣摩一会,暂时不能拿给贾琮。 怕到时刚过门的林奶奶怀疑就不好了。 他决定出行那天再说。 铁牛替他去解决的是一小件后顾之忧。 而贾琮次日去解决的是一大件后顾之忧。 这天距离他离京上任还有一天。 街坊街坊,古代有街就必有牌坊! 日到中天。 贾琮走过内城牌坊,走进内城陈家胡同。 正牵马而至。 那认得他的门房快步走下来道。 “贾侍读,烦请走后门。” “好,知道了。” 贾琮没有任何不悦地绕着胡同走。 这“走后门”真是名副其实。 对此他并不反感,人情世故便是如此。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一些事情只能做“密室之谋”,防范“隔墙有耳”。 想想他交好绣衣卫都督徐彪、司礼监掌印戴权。 哪次不是小心翼翼? 崇祯明明叫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清秘密谈论议和的事情! 而陈新甲一疏忽,这个秘密捅开了。 崇祯为了平息沸腾的舆论,毫不留情地把陈新甲杀了。 全部过错也推给陈新甲。 这就是;“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乾德皇帝叫秦业修吉壤也是一个道理。 当然,这也是为皇帝服务常见的下场。 贾琮看到陈府门前不远有多家店铺。 时有便服官员进出,他暗暗收敛心神。 据说当年严嵩门前就有一家“日月兴”酒楼,吃遍大明官员! 凡是请见的人,都在那儿等候。 陈东生显然还做不到,贾琮自己也离那个境界还远。 绕了半圈从后门进,整理好仪容仪表。 贾琮在仆人带领下直驱内院花厅。 这陈府花厅周围一样的湖光山石。 自是不及敕造的国公府,贾琮无心多看。 进门便见陈东生、汪应沅、赵北斗、董安掴。 毕仲、山子野、林浩、王浩、张冇才九个人。 戴凤祥不在。 贾琮对前六人一一弯腰作揖,按弟子礼拜见! 连山子野也不例外。 慌得这位工部尚书赶忙站起。 其他大佬一笑置之,对后四个人只是作揖平礼。 “贾侍读不日便要出任巡按,重走陈御史的老路。 就如这盘小葱拌豆腐。” 汪应沅笑着手掌一指桌上的菜。 每个人面前的菜,都是一盘小葱拌豆腐。 “阁老教诲的是,一清二白。” 贾琮点头表示受教,这场密谈以汪应沅为中心。 汪应沅、陈东生都是陕西人。 历史上陕西官员很多比较耿直、好说话。 比如给万历皇帝上“酒色财气疏”、把皇帝骂得酣畅淋漓的雒于仁! 他就是陕西人。 这篇奏折比海瑞的《治安疏》都出名。 不知多少人为他捏了把汗。 赵北斗在会推名单上。 但是没有入阁,而是起用为刑部尚书。 明朝以来形成的会推、廷议! 表面上看是大臣们经过不懈努力,而把皇帝权力分出一部分的结果。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会推名单必须皇帝点头才能起作用。 如果皇帝不同意。 则可以叫内阁重新推荐十次、一百次。 所以。 本质上是皇权硕大,大臣根本争不过来! 严嵩、张居正属于异类。 那得皇帝不经常理政的结果。 董安掴仍旧是原任,顺天府尹兼吏部侍郎。 从在场的局势看。 六部里面,吏部、户部、刑部、工部四个部门! 贾琮都初步建立了关系,只是礼部、兵部没有人。 另外通政司、都察院、司礼监也有人。 可以说。 时至今日的贾琮,基本上哪儿都吃得开了。 “刑部事务,我看了薛蟠的案件。” 赵北斗敬了汪应沅一杯,沉吟道。 “我的意思,仍旧依法处理,故意杀人! 且是官宦子弟,没有留情的可能。 贾兰陵,你记恨否?” 这事若非薛姨妈求了贾母,贾政这个二叔亲自开口。 否则。 贾琮根本不会过问一句,更不会咸吃萝卜淡操心! 薛蟠一案既然下了定论,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改变不了。 贾琮佯装出七分悲痛、三分理解的神态,叹道。 “大司寇办得甚好,薛大哥虽是我姨家表兄。 然晚辈仁至义尽,无所怨言。” “好。” 赵北斗微微颔首,慨然道:“当初老夫识你诗书! 还是在兰陵书店的一些杂书上。 也看见了你出徐光启《农政全书》、西洋学说之类的。 这样东西并不赚钱.......” 从商业效益来说,刊刻这种书只是珍藏、收藏的! 不划算。 贾琮微微摇头:“晚生以经世致用为要,八股是天下望风而向的旗子。 终归于现实无益《农政全书》与西洋学说之类。 囊括匠艺、手艺、水田、土矿等等。 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诚如建阳书坊之《便民图鉴》、陈继儒之《万宝全书》。 识字的富商小民看了,经营有方。 也能发家致富,是为国计民生....... 如匠户出身的大司空,他在这方面终是我的前辈。” 说着对山子野作揖。 山子野又慌忙站起,笑容满面。 “贾侍读不必担心,此番南行! 凡是关系水患之事,本官一定力督。” 汪应沅、陈东生几人相视点头,对贾琮颇为满意。 经世致用的东西对他们这些活了好几年的人。 并不反感,而是热切! 陈东生出面道:“工户两部有堂官监督,也不是全无后顾之忧。 忠顺亲王在户部、江浙皆有人在。 你有什么点子?” 贾琮想了想:“学生打算临行之前再上一份奏疏,向皇上要一些条件! 譬如督理三省水患的具体人员。 得安排在林主事、王主事两人身上.......” 这种临危要条件,是很有希望的。 诸位大佬又点了一次头。 能促使他们共坐一堂的,不是他们赏识贾琮。 而是一个共同的人,豫王。 当年赵北斗是因为豫王才下野的。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尽管秦王钦差的地方是汪应沅故乡陕西三边。 可是他们都希望比较忠厚的豫王能继承大统! 而不是给忠顺亲王那个饭桶。 “来!” 陈东生招了招手,门外仆人便递进来一个宝盒。 董安掴接过来,笑容可掬地起立。 “贾琮,这支笔算是一件宝物。 大司空山子野在工部寻得昆山之玉。 大司马毕仲亲自出资买下,我等又请了匠工日夜雕刻。 仿湖笔之制,价值不下千金! 但重要的不是它的价值......” 贾琮连忙推辞:“学生怎么担得起......” “你是新进名流,不可逃避! 这也是我等在座之人的期望。” 董安掴态度板正,不容置疑地把盒子交到贾琮手中。 “三年之后,望能归来! 一扫宇内浊气,天下修齐治平。” 毕仲当先起身,王浩等斟酒。 贾琮看看众人,一饮而尽。 再次回家写奏折。 派曹达华去通政司传递时,又是日暮时分。 铁牛急急进来禀报:“秦家的秦爷求见! 讣告递到了府上,秦老爷已经.......” 啪嗒。 话音未落,那支玉笔差点摔断。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39390/278088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39390/2780881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