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宋英宗濮议之争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替嫁王妃要翻天 百日逃亡 无上威神 诸天从大奉打更人开始 我,刀剑双绝,你们叫我莽金刚? 凡人修仙:从一介散修开始 重生之都市黑萝莉 他好猛,我超爱 1980,我有一整座林场 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

第374章宋英宗·濮议之争 大秦。 嬴政皱着眉头。 这个火药…… 能入兵书一定是对战事有用! 其余几个,一个是什么铜人,没什么意思。 寡人造过。 一个什么指南针?针怎么指南? 指南,莫不是说司南? 这东西不稀奇。 就是这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印……刷…… 印,懂。 刷,懂。 印刷,不懂。 还有活字,这又做何解? 字怎么能是活的? …… 大汉·武帝时期 卫子夫暗戳戳的取笑道: “陛下怎么又看起来?” 刘彻以手撑头,横了她一眼。 “朕好奇!看看不行吗?!” 合拢袖口于腹前,卫子夫笑着敷衍。 “好~那陛下可看出什么来了?” 刘彻白了她一眼,一翻身屁股向外。 闷声道: “屁用没有!” “有用还能让外族打成这般模样。” 卫子夫见他看不见自己表情,狠狠的瞪他一眼! 没有没有,不能打匈奴的就是没有?! 什么脑子! …… 曹魏。 曹操不由自主摸向额头。 为了一本医书,华佗都能短暂的死后复生。 那他这搜集、校正医书的确是大功一件。 至于那個活字印刷术,他有点眉目了。 就是要拜访一下文姬……可是…… 只是为了拓片就要凭白惹对方伤心…… 刘备与孙权不知道这人在哪里唉声叹气个什么劲儿。 诸葛亮则眉头紧锁。 …… 大唐。 李世民指着天幕,对殿下众人笑道: “看来,这技艺之术也不是一无是处?” “宋仁宗能以此而得功绩,看来我们也要重视一下这方技之能了。” 众臣互相看了看。 这话有几分道理,实在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宋仁宗展现什么治国之能了吗? 没有! 但偏偏后世影响这里得了近到头的功绩。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可以一试。 …… 大宋。 赵匡胤一脸疑问的看着天幕。 火药?这东西也能算功绩? 不就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然后射出去吗。 除了有点雷鸣声和烟火,还没火箭好用呢。 这东西……莫不是用的方法不对? …… 大元。 忽必烈割下一块羊尾油,过了一下盐水后吸进嘴里。 “你们说南朝人对这宋仁宗都什么评价啊?” 姚枢看了眼周围人,说出从赵复那边听来的评价。 “宋之英主,无出仁宗。” “帝躬慈俭之德,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谓君子,其治之盛也。” “在位四十二年,畏天、爱民、奉宗庙、好学、听谏。行此五者于天下,所以为仁也。” “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轹商周。” 忽必烈突然被呛到了。 “咳咳!咳咳!行咳咳别说了!” 殿内安静下来,只余忽必烈奋力的咳嗽声。 过了片刻,一张脸憋的通红的元主平复下呼吸,莫名笑道: “上参唐虞,下轹商周。行。” 随后又割下一块羊尾油,过了过盐水,放到刘秉忠的盘子里。 “仲晦,你怎么看?” 刘秉忠看着那块羊尾油,面不改色平静道: “三代以下之主,汉文帝为最。” “光武、唐太宗次之。” “宋仁宗虽恭俭,然而治乱相半,不足道也。” “四十年中,君子小人相杂并进,河北西夏,日寻兵革。” “百姓苟安之暇不可得,何言治盛哉。” …… 大明·英宗时期 朱祁镇望着天幕忍不住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先生!这铜人朕也仿制了!” “岂不是说朕的功绩也不会低!” 王振一甩尘尾,笑道: “若是天圣铜人不曾失传,陛下此事只能为锦上添花。” “但天圣铜人失传何止百年。” “陛下此举便是绍续上下,定是有功的。” 朱祁镇叉着腰仰天狂笑! …… 大清·乾隆时期 看着天幕里一脸无措的宋仁宗,乾隆乐不可支。 “哈哈哈哈!傻了吧!” “就是让你走个过场!” …… 天幕上。 赵祯看着手里的金盒一脸荒谬。 『予寿四年,赠续命丸一颗。』 『注:续命丸可指定非自己的他人服用,服用者可得寿十年。』 “朕就是想要个儿子……” 但还好,赵祯也不算太失望。 就是这个续命丸……你这是给后面哪个皇帝准备的? 奇怪。 …… 大汉。 刘邦揣着袖子,慢条斯理的说道: “看这意思,后面是要有个英年早逝的有为君主啊。” “不过他说想要个儿子……他不会还没儿子吧?” 吕雉想了想宋朝赵二这一脉,冷笑道: “怕不是冥冥之中祸延子孙呢!” “若不是赵二继位,天下恐怕也不至于糜烂至此!” 刘邦闻言也叹息一声。 没对比,没伤害。 赵匡胤虽然得位不正,但他最起码走在李世民的路子上也快要走通了。 赵老二得位不正,也想走李世民的路,但这路哪是那么好走的。 又出了宋真宗这么个傻孩子。 好说是萧规曹随,坏说是不知变通。 等到了宋仁宗……想改都难了。 后面还指不定什么模样呢,可能冥冥之中真觉得赵二一脉不行,所以绝了他子嗣? 摇了摇头,刘邦把这荒谬的想法甩出去。 估摸还是从赵二开始,他们家有什么疾病吧。 …… 【宋仁宗曾生有三子,皆幼年夭亡。】 【最后的儿子赵曦死后,所生皆为女儿。】 【于是群臣向宋仁宗建议领养宗室为继嗣,但都遭到宋仁宗的拒绝。】 【公元1056年正月初一,正进行大朝会,宋仁宗突然发病,神志失常,直到二月中才病愈。】 【其间宰相文彦博曾向宋仁宗建议以宗室为嗣,宋仁宗表示同意,但不久病愈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此后范镇、文彦博、富弼、王尧臣、包拯等多人也不断提出建嗣事,都被拒绝。】 【直至公元1061年十月,五十二岁的宋仁宗终于同意建嗣。立皇子赵宗实】 【公元1062年八月,宋太宗之曾孙,宋真宗之四弟商王赵元份之幼子濮王赵允让十三子赵宗实,被立为皇子,改名曙。】 【其四岁时曾养于宫中,后仁宗生子而归王府,这时年三十二岁。】 【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暴病逝。】 【四月初一,皇子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尊仁宗皇后曹氏为皇太后。】 …… 曹魏·明帝时期 曹叡环臂抱于胸前。 坐在台阶上,脸色阴晴变化不定。 莫不是真有什么说法? 得位不正者子嗣不丰? 那不对啊,光武帝得位多正啊! “呼……” 想到光武帝,曹叡心下安定了一下。 东汉的子嗣活的也不久,看来跟得位正不正没关系。 “那是为什么?” 曹叡冷静下来注意到了那句神智失常。 “似乎……赵二的大儿子就是疯了吧?” 所以是身体原因? “来人!诏所有太医过来!” 曹叡决定好好查一下身体,保护好身体! 听从医嘱! 不是说酒色伤身吗,那从今天起,戒酒! …… 【宋英宗即位后数日即病,以致宋仁宗大殓时,英宗“疾增剧,号呼狂走,不能成礼”。曹太后在宰相等人请求下听政。】 【病中的英宗对曹太后多有不逊,曹太后与大臣们商量废帝。】 【宰相韩琦居中调解,说英宗病中的行为不必在意,请太后宽容。又对英宗说明利害关系,于是“帝大悟,自是亦不复言太后短矣”】 【公元1064年五月十二日,宋英宗病愈。】 【十三日,韩琦乘机单独向曹太后表示辞相出任地方官,意在促使曹太后还政于英宗。】 【当曹太后表示愿意还政后,韩琦又追问何时,曹太后并未回答,只是“遽起”,韩琦即“厉声命仪鸾司撤帘,帘既落,犹于御屏微见太后衣也”。】 【十四日,宋英宗得以亲政。】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忍不住乐出声来。 这宋朝皇帝真有意思。 说你真病了吧,怎么看怎么像演的。 说你没病吧,你祖上还真有一些病症。 真真假假还挺难断定。 若是真的,这赵家人的寿命可能要有问题。 若是假的…… 李治摸着嘴角,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 演这么一场戏是做什么呢? 过继与仁宗,怎么说也是父子,曹太后是尔母。 他这般做又是为何? …… 天幕上。 中年天子望着底下的大臣,目光躲闪。 大臣持着笏板昂首挺胸,与皇帝和紫袍大臣目光对视。 “陛下!仁宗在时就以仁宗为父。” “仁宗不在了就以濮王为亲!” “如此行为未免太反复无常了吧?” 皇帝避开大臣的视线,紫袍大臣垂目而视。 画面定格在此。 四个墨字横空而出。 『濮仪之争』 …… 【五月十五日,亲政次日,宋英宗向执政们提出:“积弊甚众,何以裁救?”】 【富弼等人以“恐须以渐厘改”来搪塞,并不提出任何具体的改革意见。】 【五月二十七日。宰臣韩琦等奏请尊礼濮安懿王及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 【英宗批示,等过了仁宗皇帝的二十四个月的大祥再议】 【公元1065年四月九日,韩琦等执政官再次提出这一议题,于是,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0145/291273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0145/291273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