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血蓑衣 > 第八百一十五章:人才难得

第八百一十五章:人才难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恋爱如糖婚姻如水 我在惊悚游戏升职加薪当老板 一觉醒来:我背上了40起命案 混在末世当咸鱼 网游之造化天师 开局被分手:你踢了个娱乐圈教父 囤物资进空间:七零知青要下乡 豪门隐婚:带着儿子嫁首富 修仙我有一枚乾坤戒 巫师:让猎魔人再次伟大

王爷,大汗的意思是不是拿柳寻衣的脑袋祭奠呼兰? 呼兰死的冤枉,此仇不报,我等誓不为人! 我们要让柳寻衣血债血偿! 呼兰是汪古部的勇士,应该为大汗战死疆场,却不料今日竟稀里糊涂地死在一个汉人手里,简直没有天理! 柳寻衣用下三滥的手段偷袭呼兰,根本不能作数! 入夜,当精神疲惫的忽烈从万安宫回到行营时,等候多时的汪德臣及七八名汪古部勇士迫不及待地围上前来,一个个气愤填膺,怒火冲天,七嘴八舌地向忽烈讨要交代。 此时,他们的头上皆系着一条白布,以示对呼兰的悼念。 先入帐! 忽烈对众人的牢骚充耳不闻,伸手朝中军大帐一指,淡淡地说道:本王自‘那达慕’结束后一直忙东忙西,眼下甚是疲累。各位能否容我入帐喝口水、喘口气? 这…… 此言一出,汪古部的几名勇士不禁面面相觑。在汪德臣的眼神示意下,他们缓缓让出一条通道。 汪总帅,王爷这是何意?他…… 你们在外边候着,没有本帅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汪德臣颇为不耐地摆摆手,头也不回地紧追忽烈而去。 王爷,大汗他…… 帐内,忽烈接过殷战递来的湿巾,在脸上胡乱擦拭几下,而后又拿起水囊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待倦意稍缓,方才将别有深意的目光投向欲言又止的汪德臣,似笑非笑道:区区一个呼兰,何以让我们的汪总帅如此毛躁? 王爷,呼兰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汪古部的地位姑且不提,单说他在大汗心中的分量…… 什么分量?忽烈眉头一皱,故作不悦,他今天第一次见到大汗,能有什么分量? 这…… 更何况,败军之将又有何颜面在大汗与本王面前谈分量? 渐渐察觉到忽烈的反常,汪德臣心中暗惊,思忖道:王爷的意思是……呼兰死不足惜? 也不能这么说。忽烈纠正道,呼兰毕竟是草原的勇士,又是你汪总帅极力举荐的人才,他的死岂能不令人惋惜? 王爷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汪德臣满眼错愕,我为何越听越糊涂?呼兰他……到底该不该死? 呼兰不该死,也应该死。忽烈叹道,他不该死,是因为呼兰正值大好年华,本应为大汗、为蒙古建立功勋,今日突然惨死多少有些可惜。他应该死,是因为比武的规矩早已立下,不限时间、不限场地、不限招式,若不是呼兰大意轻敌,岂能被柳寻衣有机可乘?更何况,你今天当众怂恿呼兰杀死柳寻衣,结果却被柳寻衣反杀……摆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任谁也无可奈何。 话虽如此,但…… 这场比武是公平的,不能只许呼兰杀柳寻衣,而不许柳寻衣杀呼兰。忽烈打断道,今天在场观战的不仅有各部盟的首领,更有不少外国使节,难道你想让天下人嘲笑我们蒙古人赢得起输不起? 这……忽烈一语中的,汪德臣不禁语塞。 我和大汗已反复斟酌,认为柳寻衣的招式虽有些下流,但……并不违反事先定下的规矩。忽烈面无表情地说道,因此,呼兰的死你们汪古部也不要再追究了,以免落人以柄。 既然大汗和王爷已经决定,我们汪古部自然无话可说。汪德臣神情沮丧地点点头,本欲借比武之机,替王爷永除后患,结果却…… 德臣,你的心思本王岂会不知?忽烈面色一缓,感慨道,但有些事需要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 王爷放心,就算柳寻衣活着回去,等待他的也是死路一条…… 罢了!忽烈话锋一转,先说正事,今日的比试柳寻衣他们三局两胜,依照先前的约定,本王不得再觊觎大宋的地盘。有道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本王答应过他们,自该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王爷一言九鼎自是无可厚非,但如此一来……只有十万石稻米恐怕无法解决我们南路大军的困境。汪德臣踌躇道,再不设法筹粮,我担心……闹出兵变。 此言一出,忽烈的眼中陡然闪过一抹冷厉之色。 依照我们原定的计划,传令按陈、隋佐,命他们秋收时以取粮为名率人南下。忽烈笃定心思,慢条斯理地吩咐道,进入大宋后,由按陈与大宋官府磋商交接事宜。隋佐率人于兴元、襄阳、建康三府火速筹粮。必要时,不惜与大宋关防发生一些摩擦,一切后果由本王承担。 虽然忽烈口口声声说筹粮,实则筹粮的办法仍躲不过一个抢字。 正如柳寻衣对苏禾说的那番肺腑之言,这场比试对大宋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对蒙古却是一场无关痛痒的闹剧。 毕竟,无论柳寻衣是胜是负,忽烈都没打算放过兴元三府今年的秋收。 如此一来,柳寻衣必死无疑。汪德臣冷笑道,待兴元三府烽烟四起,朝廷定将柳寻衣视作里通外国的叛逆奸贼,必将其千刀万剐。 正如柳寻衣用下三滥的招式反杀呼兰,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博弈面前,谁也不必故作君子,谁也不必计较手段。 不知大汗对此事的态度是…… 大汗的想法比你我都要大胆。忽烈眉头一挑,语气渐渐变的古怪起来,大汗并不关心一州一府的得失,甚至对我们如何筹措军粮也没有兴趣。他在意的……反而是柳寻衣和黎海棠。 王爷何意? 并非本王之意,而是大汗之意。 这……汪德臣一愣,若有所思地望着讳莫如深的忽烈,试探道,那大汗……又是何意? 大汗没有明确的诏令,只是在提起柳寻衣和黎海棠时,反复提到四个字。 哪四个字? 人才难得! 嘶! 只此一言,令汪德臣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震惊,下意识地倒吸一口凉气,眼神更是说不出的复杂。 虽然蒙古大汗只提到人才难得,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一点也不简单。 忽烈和汪德臣皆是绝顶聪明之辈,又岂能悟不透蒙古大汗的真意? 一句人才难得,足以表明蒙古大汗对柳寻衣和黎海棠有拉拢劝降之心。俨然,他们今日在那达慕的表现,已深深打动蒙古大汗的心。.Ь. 难怪!难怪!汪德臣恍然大悟,难怪大汗对呼兰的死如此淡漠,原来……是想拉拢柳寻衣。 大汗的爱才之心自是感天动地,然而他对柳寻衣和黎海棠的底细却是一无所知。忽烈苦笑道,大汗自知人心难测,故而未下圣断,而是将此事交由本王决定。 大汗圣明! 大汗自是圣明,但本王现在想问问你的意见。忽烈目不转睛地盯着五味杂陈的汪德臣,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以为柳寻衣和黎海棠该不该拉拢? 这…… 汪德臣一怔,斟酌半晌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里没有外人,尽可直言不讳。 在忽烈的催促下,心灰意懒的汪德臣将戴在头上的白布条扯下来,犹豫再三,方才缓缓开口:不得不承认,柳寻衣和黎海棠……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若能将他们招入军中,尤其是在王爷对汉人如此开明的政令下,他二人的前途必定一片光辉。同样,王爷若能得到他们的辅佐,无疑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你的意思是……拉拢他们? 不!汪德臣眼神一正,极口否认,虽然人才难得,但人心更难得。黎海棠姑且不论,单说柳寻衣,他对大宋的赤胆忠心你我有目共睹,想劝他归降……只怕难如登天。 是啊!忽烈不可置否地点点头,万一拉拢不成,反被他奚落,岂不是惹人耻笑?或许……这也是大汗不肯明言的原因。 对大汗和王爷而言,能不能拉拢柳寻衣是小,折损颜面才是大事。汪德臣附和道,虽然我与柳寻衣接触不多,但凭他这几日的表现,俨然是大宋的愚忠。更何况…… 言至于此,汪德臣的声音戛然而止,眼中涌现出一抹若有似无的诡谲之色。 更何况什么?忽烈心生好奇,急声追问。 更何况,他纵使答应归降,我们也万万不能接受! 为何? 王爷莫要忘记中原武林盟主是怎么死的?汪德臣鄙夷道,正因为柳寻衣潜伏在洛天瑾身边做内奸,才令大宋朝廷将树大根深的贤王府一举击溃。有道是‘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柳寻衣这种卑鄙小人,最擅长使心用腹,欺天罔人。如果他答应归顺,十之八九暗藏祸心,说不定哪天就会跳出来反咬我们一口。 汪德臣一语惊醒梦中人,令忽烈幡然醒悟,同时为自己对柳寻衣暗生恻隐而心有余悸,神思凝重地缓缓点头:天下人才浩如烟海,大汗和本王根本不用冒险拉拢柳寻衣。 柳寻衣再有本事,其心不忠一切都是空谈。汪德臣道,更何况,蒙古乃天下第一强国,世间俊才望风来归,大汗和王爷又何必在乎小小的柳寻衣和黎海棠? 德臣所言甚是!忽烈神情一禀,义正言辞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本王绝不能让柳寻衣变成身边的祸患,更不能重蹈洛天瑾的覆辙。我意已决,绝不拉拢柳寻衣和黎海棠,明日你我一同入宫觐见,向大汗阐明利害。 王爷明鉴! 其实,忽烈如此轻而易举,直截了当地否决此事,汪德臣的提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原因深埋于他的内心。 从始至终,忽烈对柳寻衣提不起半点好感,甚至有些排斥,更不想将他留在身边。 虽然忽烈永远不会承认,但究其根本……无外乎对赵馨的敏感。 此一节,汪德臣同样心如明镜,但在劝谏时却对赵馨只字不提。琇書蛧 先承认柳寻衣的才干,迎合蒙古大汗的眼光。紧接着又以柳寻衣的过往劣迹相诋毁,既满足忽烈内心的想法,又给他一个合情合理的台阶,方便对蒙古大汗交代。 揣摩上意,替主分忧,将人臣之道运用的如火纯青,汪德臣的城府足可窥见一斑。 ……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0311/231603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0311/231603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