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救!(4k)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带着MC系统到中土 万化吞天经 夏天小说主角 低调修仙,高调复仇 大佬她被迫做妻主 华娱:从西域二美开导 郡主不可以登基吗? 军营小食堂 抗战:我有个军火库 当代魔仙传奇

第265章救!(4k) 梁县 郊外 行人但凡举目远眺都能看见远处的飘扬的旌旗,旌旗的样式不似郡国兵,却也像是大汉正经部曲,问题是前几日从洛阳逃回的人,带来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噩耗,天子脚下竟然都发生被劫掠之事?!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这是每人大汉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天子脚下都发生过这种事 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 于是乎在发现陌生部曲的刹那,惶恐的情绪如同瘟疫疯狂的蔓延开来,瞬间惊动县衙里的县令,县令和县尉紧张的额头都挂满汗水,当即翻身上马,领着百人前去一探究竟。 就在县民们,翘首以盼,紧张得双手攥满汗水,等待县令的消息时。 县令回来了,去的时候是百人,回来的时候还是百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他们脸上的焦急被从容和淡定所代替。 这让县民们一头雾水,然而县令发布榜文给出的解释是,上官派兵剿匪,县民无需惊慌。 毕竟 “密诏被他人知道又怎么能算密诏呢?” “董卓残暴,玄德公宽仁,领兵过境不扰百姓,又有大将军密诏,这是我等的幸事啊!” “我等为何不为玄德公遮掩一二呢?” 县令和县尉相视一笑,他们前往营寨时,虽然被拦在数里开外,但是看见飘扬的刘字旌旗之际,有种说不出来的安稳,得知将领身份后,心中悬着的石头这才落地。 刘玄德贤名在外,伴随着凉州通俗演义的东风,刘玄德三打贪官污吏的故事经由说书人之口,席卷三辅之地。 他们扪心自问不是什么贪官污吏,也没有害民之举。 除去遮掩的想法,他们害怕百姓过于热情,从而坏了刘备的大事啊! 不同于县令和县尉的欣喜,作为董卓说客的使者满脸的苦涩,吓得差点要哭了出来。 使者谨记董卓的吩咐,他一路快马加鞭,出了关隘,本要南下,却不料马有失蹄,一个不慎,胯下大马栽倒在地,他也摔了个倒栽葱,从地上爬起,吐出嘴里的泥土,仔细检查缘由,发现竟是瘸了马腿。 好在就近便有一县城,其名为梁县。 为了不耽搁董相大事,他决定就地采买一匹良马。 换乘好马,使者自梁县出发,一路奔驰十几里,还未赶到下个驿站,便见迎面冲来两斥候。 他心底一惊 这是哪里来的斥候? 于是他勒住缰绳,将马缓缓停下,并冲着两斥候抱拳 “敢问两位壮士是何人?” 斥候们看上去生的五大三粗,没有想到谈吐却是尤为和气,两人抱拳还礼 “我等是荆州牧刘玄德麾下骑士。敢问君是何人?此行又有何事?” “刘玄德” 使者眼睛顿时一亮,来不及多想刘玄德为何出现在此地,满脑子都是天助我也!完成董相的嘱托了!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顿时脱口而出 “我名为董理,乃是董相国使者,董相国有要事相托” 董理丝毫没有觉察到氛围竟然变得古怪起来,也没有看到斥候的面色一沉。 唯有"嗖"的一声破空声响起。 董理愕然,直到现在他才发现了危险,他抬头一看,瞳孔缩成针眼般大小,,一只弩箭极速袭来,慌乱之中,他想要躲闪,可惜来不及来不及了! 胯下大马吃痛发出悲鸣,庞大的马躯栽倒在地,他又一次摔了个倒栽葱。 “为何为何要突然袭击?!我是为了董相的大事而来!尔等担待的起吗?!” 从地上爬起的董理当即痛斥起斥候,然而回答他的是冷漠的沉寂。 斥候下马快步走到使者身后,两人分工明确,用极其娴熟的手法按住使者的臂膀。 他只觉得双臂疼的要命,连动一下都是奢望。 他不明白两人为何出手,若是让他见到刘玄德的话,一定要告发此二人! 且慢?会不会是西乡侯授意?! “使君,我终于见到你了!” 斥候羁押着董理走进一营帐,董理被束缚的又酸又麻的双手,总算是得以解脱,他听见两斥候对面前之人的称呼,明白面前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西乡侯刘玄德,于是乎不顾身上的酸麻之感,当即冲着刘备行礼作揖,同时余光一瞥朝着退去的两个斥候投去怨恨的眼神。 “你便是董相国使者?不知相国有何事吩咐?” 刘备面色如常,董理怎么看都没有看出什么端倪,悬着的心这才放下,心道,怕是我多虑了。 他不再迟疑,从怀中掏出一诏令,笑道 “恭贺使君,董相国念你劳苦功高,是宗室贤长,荆州还需伱的驻守,故而董相国愿意拜你为征南将军,赐你为县侯。” “使君,还不接旨?” 董理满脸的笑容,征南将军可是四征将军,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的事?封侯本来并非易事,什么都不干,便从乡侯跳到县侯,便是董相军中都少有人及吧?! 即便是贤名在外的刘玄德,都不能视若无物吧? 待刘玄德接受此令,我便好好在其面前状告方才二人! 心中算盘打的咔咔响的董理,都想好怎么给冒犯他的斥候添油加醋的编排罪状。 “铮——” 然而只听一声清澈的铮鸣。 眼前白光一闪。 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在一瞬间占据大脑,吓得董理瞳孔放大,汗毛直竖,双腿更是不争气的颤抖起来,他傻傻的看向刘备,那张喜怒不形于色的脸总算有了波澜。 修长的眉宇皱的比沟壑还深,一双眼睛好似要喷出炽热的火焰。 而那柄利剑则是险之又险的从他鬓边划过,一缕鬓发被削断。 好险,差点差点我就要死了 董理尚且能感受到方才那一剑吞吐的寒意,吓得他面色发白,汗水打湿了脊背,他勉强挤出个微笑 “玄玄德公,你你您这是何意?是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吗?若是不妥,不不不如告告之我,我好回去给董相一个交待。” 然而刘备瞧也不瞧董理手里的诏令,他冷笑道 “交代?告诉董卓让他引颈受戮吧!” “什么?!” 董理踉踉跄跄后退好几步,他不明白刘玄德为何要对董卓宣战,他鬼使神差的问道 “使君,我我我等做错了什么?” “欺压百姓,自称相国,实在是真反贼也!” “使君” 一龙行虎步的儒士掀开营帐走了进来,他冲着刘备作揖 “千万勿要被愤怒冲昏头脑” “此人暂时不能放过,若是打草惊蛇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啊。” 似乎是觉得说辞不具备说服力,他又补充一句 “劫掠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习以为常的小事,此人留在还有大用,不如交给我?” “铮” 又是一声铮鸣,长剑被刘备塞回剑鞘当中,他皱着的眉头渐渐舒缓。 “元直,就交给你了,若是能问出什么最好,问不出什么也不能耽误行程。” “诺。” 董理脸色僵住了,这是何意?还放不放他走了??? 徐庶笑眯眯的望向董理 “近些时日,董卓可有什么动静?” “我我我不知道啊?!”董理闭上嘴巴,他与董卓是同宗,与董旻私交甚好,又怎么能背叛他们呢? 董理被押入一囚车,又关在一营帐。 营帐里别无他人,空空荡荡的。 周遭是士卒来回走动的声音,窃窃私语声四面八方袭来,渐渐的他明白方才那儒士的身份,竟然是军中话语权仅次于刘玄德的徐元直,士卒皆说徐元直残酷,折磨人的手法五花八门,光是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有人更是说,此前就有一贼子不配合,竟然硬挨了一千刀,这才痛苦死去。 一千刀 光是想想董理就觉得头皮发麻,仿佛那一千刀就是落在他身上一样,突然间,他想起董卓的心腹李儒,李儒表面上看起来温和,也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简直跟方才的徐庶如出一辙! 搞不好徐庶真的干的出来! 董理越想越怕,他当即冲着营帐外大喊 “我招!我全招!!!” “元直如何?” 混迹在士卒之中,整理行军辎重的刘备,停下手头的活计,抬眼望向迎面走来的徐庶。 徐庶将刘备拽到一旁的角落,他叹道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先说坏消息。”刘备没有多想。 徐庶眉头紧锁,满脸愁容 “坏消息董卓之弟董旻似乎有仇家在阳城,近些时日是恰逢阳城百姓庆祝良辰佳节,按照董理所述,董旻有可能出兵屠戮阳城.” “什么?!”刘备愕然,需知即便是在大汉,屠城也是暴行中的暴行。 他下意识攥紧双拳,咬牙问道 “好消息呢?是不是董旻身死?屠城只是空谈?” 徐庶摇摇头叹道:“非也,是此人与最近关隘的守将” 后面的话就像是堵在嗓子眼,徐庶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来,对于他人来说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一处关隘是天大的好消息,与之相比一城百姓的死活简直是不值一提。 本就并非他们造成的,即便是皇天后土来了都无可指摘。 或许事后抱头痛哭?再叹一声百姓艰苦? 但. 徐庶做不到,本就是游侠出身的他怎么能装疯卖傻捂住双眼双耳当作浑然不知? 他相信刘备更不会这么做! 小义不成?何谈大义?! 就在徐庶抬眼望向刘备时,刘备斩钉截铁道:“元直,不顾辎重,只备数日的口粮,我等轻装简从,直奔阳城!” “诺!”徐庶郑重的点头。 “大王,这些辎重丢到实在是可惜,你说使君是不是糊涂了?” 望着满地的粮草,时为五溪蛮王沙摩柯麾下大将的砂砾石,有些念念不舍。 “竖子!”学着汉人口音的沙摩柯一巴掌拍在砂砾石的脑袋,差点没让砂砾石栽倒在地。 “你没听到方才那位驴脸小吏说的话吗?” “主使君是要去救人,要这些不是拖累行军速度了么?!” “更何况那位驴脸小吏会率一些人留守这里,丢不了的!” 揉着脑袋的砂砾石纠正沙摩柯的话语 “大王,那位驴脸小吏似乎叫诸葛什么来着。” 沙摩柯当即皱起眉头,“俺只知道一个诸葛孔明!其他人.又怎么能叫诸葛?!” “?” 砂砾石摸着脑袋,他只觉的今天的大王怪怪的。 而后他又望向刘备所在的方向。 使君也怪怪的。 “总算是回到颍川了。” 好不容易辞去朝中官位的荀彧领着二三仆役一路舟车劳顿,总算是抵达颍川地界,望着前方不远处的阳城,露出疲惫的笑容,纵然离家乡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脱离董卓这种比梁冀有过之无不及的权臣,还是值得高兴的。 “荀君,要不要进城里休整一番?” 仆役喘着粗气问道。 “好。”荀彧点点头,毕竟一路上也是辛苦几人了,休息休息也是人之常情,再者说都脱离董卓控制的地界,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思索日后该何去何从。 荀彧暗暗的想到。 进入阳城,荀彧这才庆幸自己在此地休整的决定。 站在长街上放眼望去,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不论是戴着冠的士人,还是尚不及腰的孺子,亦或者是粗布麻衣的黔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四下里满是劈里啪啦竹子在烈火中炙烤的爆炸声。 他们似乎都望着相同的方向。 荀彧朝着那个方向投去目光。 一些男子身着夸张的衣服,手握竹杆执物舞成龙,他们身手极为矫健,在众人欢呼叫喊声中,跃上伏下流动回环。 舞龙。 荀彧脑海里蹦出一个词。 这是源自上古的一种祭祀,其目的是向上天求雨。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在前汉便成为百姓庆祝佳节的娱乐方式。 舞龙过后,有人发现荀彧谈吐不凡,邀请他上阁楼念诗作赋。 原本一男子昂首挺胸,气势磅礴大声吟道:“西出阳关无故人” 结果被百姓们用随处可见的石子给砸了下去,说别人的诗作他们不明白,但是用张将军的诗是当他们傻么? 待到荀彧上台,他虽然不精通诗作,不过对于张飞的诗,他也有过研究,想了想道出几句,引动全场掌声雷动,毫无疑问取得了头名。 后来他又去看了庙会,一日的游玩,令他回到逆旅,几乎沾枕就睡。 在睡觉的前一刻,他悠悠的想着。 真.真好啊. 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然而迷迷糊糊中,他被一声尖叫所惊醒。 “不好了!有人攻城!有人攻城啊!” 抱歉有点事情更新晚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0494/2789660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0494/2789660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