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央之国 > 第239章 内阁问题

第239章 内阁问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名柯必死人设如何生存 海盗,魔龙与暴君 农门福妻不好惹,拐个夫郎挣诰命 是江还是湖 斗罗之库洛牌武魂 吞噬星空之刀狂剑痴 重生港岛,主导科技战 大夏第一皇子 凡人修仙之我有荒唐镜 锋芒[校园]

在如今的帝国,中产百姓月收入15银元左右。 普通百姓最多用到的也就面值50的龙元。 而面值100的,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商户还有外汇等。 币制改革完成以后,皇帝提出成立一个帝国和所有附属国共用的银行,并起名为亚联储。 帝国以后想要崛起,龙元霸权是必须提早布置的。 这第一步就是把附属国和朝贡国的经济和帝国绑在一块。 那些国家的流通货币也必须变成龙元。 至于其他经济问题,帝国如今的政策不需要变动。 最后,皇帝提出了一个取消农业税的国策! 帝国农业司已经改良出了各种新型作物。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量都在稳步提升。 帝国已经解决了初步温饱问题。 而农业税在每年的财政收入占比逐年下降。 到了德康八年,农业税只占到帝国税收的百分之四左右。 取消农业税有很多好处。 明面上就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农民的收入上涨一点。 除了减轻负担,更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在工业化飙升的当今,端好自家的饭碗。 如今的帝国农民,很多青壮年都进了工厂。 在工厂的收入比种地高多了,这也是工业化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帝国粮食的安全,户部还提出了由朝廷牵头,在一些平原地区建立大规模集中化农垦公司。 而取消农业税并不意味着取消了农垦公司应纳税额。 农垦公司是商业属性,它还是要缴纳商业税的。 大朝会从早一直开到晚上。 一系列的变革相继在勤政殿被一条一条提出,又一条一条论证。 皇帝只负责搭好框架,里面具体的实施细则,由内阁和六部下去慢慢琢磨。 散朝后的昭武皇帝背着手带着李位去了皇太后那。 自从皇帝立了皇后,并纳了两位贵妃。 皇太后郑淑薇就像被打开了什么奇怪属性,不断的想要往昭武皇帝的后宫中塞人。 一方面,按照礼制,皇帝的后宫中,正常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是要配齐的。 这里的三宫六院只是形容,这个制度是清朝规定的。 再一个,昭武皇帝是如今皇室正统的唯一独苗! 他老爹厚坤帝当时“鬼迷心窍”独宠郑淑薇,其他女人一个没有。 大臣不是没劝过,但老爹那莽劲...不提也罢。ap. 也不知道是不是先帝常常莽在一线,受了不少伤有关。 郑淑薇也只给厚坤帝生了一个子嗣周永琪。 还好是个皇子,要是个公主,偌大的天下崩的更快! 郑淑薇虽然很享受先帝的独宠,哪个女人希望分享自家男人? 但轮到儿子昭武皇帝的时候,郑淑薇巴不得皇帝一次性找个百八十个女人好开枝散叶。 现在的帝国皇室,虽然凭借着昭武皇帝和外挂的一系列操作,如日中天。 但没有子嗣和人丁不旺就是如今皇室的隐雷,不知道啥时候就会爆咯。 也因此,昭武皇帝立后纳妃的时候才如此好说话。 自从杨、左、薛三人嫁入宫中,每天都会被皇太后郑淑薇拉去聊天游玩。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莽夫老爹在一起时间长了, 反正结婚后,皇太后就经常语出惊人! 洞房花烛那天,皇太后的贴身太监就向皇帝偷偷塞了一本小黄书。 左边是插图右边是文字讲解,这给昭武皇帝雷的,这还不算! 选秀结束后,郑淑薇甚至安排了几个年轻靓丽的宫女到皇帝寝宫,名其名曰教学。 虽然周永琪也知道,这些东西在古代中国是规矩,但还是言辞拒绝了。 忧心的皇太后才会让贴身太监给皇帝带“教材”。 昭武皇帝自小由皇太后带大,她可知道皇帝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雏。 但周永琪的灵魂已经换人了! 后世经过各种老师的教学,周永琪啥不懂? 什么步兵、骑兵某某热...咳咳..跑题了。 反正洞房那晚,直接把三人搞的相当害羞,什么姿势都有。 第二天向皇太后敬茶请安后,皇帝前去处理国务,三人就留在太后身边。 等晚上皇帝过来的时候,太后看自己眼神相当不对劲。 就连三女看自己也是脸色微红。 之后经过李位的打听皇帝才知道,三女把闺中密话都向皇太后交代了。 此时的皇宫,李位执掌东厂,虽然没啥战斗力,但打探宫中消息却手到擒来。 ...... 来到后宫花园,太后和三女已经在摆满御膳的餐桌上就坐。 皇帝问了声好以后坐入主位。 “好了,陛下到了就用膳吧。” 太后说了一句就拿起筷子夹菜,众人也都开始就餐。 这样坐在一起吃饭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自从皇帝大婚后,每天都要和皇太后一起用晚膳。 杨博雅不愧是大妇,举止端庄又不失年轻人的活泼。 而左乐萱则是大大咧咧,想吃什么夹什么。 薛思楠就有些畏缩了,毕竟出身摆在那里。 还好,杨博雅和左乐萱也没有欺负人家。 甚至每次两人还会带着薛思楠一起玩,有时候看着畏缩的她也会开几句玩笑缓解一下。 昭武皇帝对于三人入宫后的表现很满意。 食而不语是很好的习惯。 三人用膳期间都没怎么说话,这一点让昭武皇帝颇不习惯。 等到用餐结束,撤下餐具后,喝着茶的几人才开始聊天。 “皇儿啊,如今帝国一统,内阁是不是该按祖制轮换了?” 听到太后的话,昭武皇帝有些发愣。 这太后自从还政以后就再也没有发表过关于朝政的言论。 怎么这一次蹦出这一句? 而且,如今的内阁首辅可是杨博雅的爷爷杨潇执掌。 当着人家的面要换人家的爷爷,会不会不太好? 太后的话也不无道理,按帝国的规矩,内阁首辅5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 杨潇在先帝时期就担任了最后一届的内阁首辅。 昭武皇帝上台后,也没有换咯。 如今都德康八年了,按年限来算已经是超标了。 而且,杨潇毕竟年事已高,再继续担任内阁首辅确实有点不合适了。 昭武皇帝这久也有了一些念头,只不过杨潇确实厉害。 每次皇帝交代下去的事,他都能按质按量的完成。 但,太后在今天这种场合说出这样的话,有什么深意呢?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074/26526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074/26526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