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85章 满眼都是年轻时的自己

第85章 满眼都是年轻时的自己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柯南:拒绝刑事部的男人 人在综漫,拥有替身,还在发癫 玄学大佬在古代 选秀当明星?不,我是要教书育人 天上掉下个小萌娃 修仙:从在炼器铺当厨子开始 我家直播间通古今 退婚后,我被迫成了权臣的心尖宠 1921,从人力车夫开始 农女谋福

第86章满眼都是年轻时的自己 正值中午,燕京医院。 方言坐在桌前,埋头整理着《潜伏》所需的资料,这几天,自己登门拜访了沈罪。 沈雁氷帮他找来的机会! 以沈雁氷的弟子、谍战文学之父的身份! 功德林毕业生的电影,《决战之后》,有部分就取材自沈罪的《我这三十年》,可惜现在没有出版,不过好就好在,人还活着。 关键,沈罪跟津门站站长吴敬中的原型,吴景中,曾经私交不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沈罪在过完《潜伏》大纲后,很乐意配合,不但提供材料,而且帮着梳理人物关系,把自己稿子里的错误揪出来,细节也更完善。 “咚咚咚。” 就在他准备动笔的时候,门被敲了几下。 沈雁氷住院期间,基本上高挂“谢绝见客”的免战牌,就算探望,也要先过了沈霜陈晓曼这关,能见到面的,都是交情匪浅的人。 一推开门,果然不出所料。 “小方,你是沈兄的弟子。”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方言给他们端来水。 万佳宝摆手,“改口叫我"先生"就好。” 说话间,就见插着管子的沈雁氷,从棉被下面伸出骨瘦如柴的右手,指指鼻子,又在半空中按了两下,脸上露出欢迎和歉疚的神情。 看着方言忙前忙后,万佳宝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之色,“沈兄教出了个好学生啊。” 万佳宝直说,在看《暗战》的时候,就觉得方言不俗,天赋异禀,没想到在沈雁氷指导下,进步得这么神速,竟然已经能写出《大秦之裂变》这样披着历史文学外衣的改革文学。 “是啊,看到他,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伱我。” “还是老毛病,肺气肿。” 沈雁氷语气欣慰道:“我没教他多少,主要靠他自己的悟性和才华,你也知道,文学是需要悟性和天赋的,而这两样是没法教的。” “曹公好。” 当热水冷却以后,差不多也到了揭掉管子的时候,熟练地帮沈雁氷拔掉,扶他坐起来。 万佳宝寒暄了几句,问到身体状况。 沈雁氷向方言开起了玩笑。 方言重新唤了一声,招呼着万佳宝和万芳坐下,“老师正在吸氧,您坐着等一等。” “您喝水。” 万佳宝抓着他的手,一言不发。 “万先生。” 沈雁氷不禁失笑道:“经常气喘,缺氧,每隔一刻钟,大夫给我吸氧一次。不过这次发现肾脏有变化,老是低烧,三十七度多点。” “哈哈哈,夸你呢。” 万佳宝望着方言,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先生,您过奖了。” 方言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沈雁氷就不必说了,单单万佳宝,23岁就创作出了处女作《雷雨》,这可是“华夏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之后几年,更是进入创作的黄金期,写下了《日出》、《原野》…… 跟他一比,方小将就显得不够看了。 “他啊,可比不了当年的你。” 沈雁氷话虽如此,但笑得很灿烂。 万佳宝道:“不能这么说,当年如果我没有得到李兄、沈兄的支持,恐怕到现在,还是一个穷小子。” “我顶多就是写了诗而已。” 沈雁氷说:“主要是老巴,当年《雷雨》那部戏,我陪着看的,他可是流了四次泪,我还从没有看到有一部戏能这么感动他的。” 两人叙起旧来,你一言,我一语,方言才知道,原来沈雁氷和万佳宝的交情这么深厚。 《雷雨》在沪市公演三个月,轰动全城,沈雁氷特意写了一首《赠曹|禺》的贺诗。 “当年海上惊雷雨,雾散云开明朗天。” “阅尽风霜君更健,昭君今继越王篇。” 沈雁氷慢悠悠地念了出来。 “如今是不行了。” 万佳宝苦笑,“去年,李兄就来信劝我多写,这不前不久,又收到了黄永钰的一封信,说不喜欢我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黄永钰? 那不就是画出生肖邮票的"猴票之父"嘛? 方言挑了挑眉,默默吃瓜。 万佳宝叹了口气,说自己朋友很多,但现在只有黄永钰会这样直接、严厉地批评他。 “你也别太往心里去,慢慢来。” 沈雁氷宽慰了几句。 万佳宝转头看向方言,“你千万要以我为戒,一定要在年轻富有创造力的时候,多多创作,多写几部像《暗战》、《大秦之裂变》这样的好作品,要不然,等老了,唉~” “先生,我会的!” 方言毫不担心,自己可是开挂的。 “我到沪市出差的时候,沪市话剧院的同志把改编的《暗战》,排给我看,排演得非常出色,当然,这也是因为原著本身足够出色。” 万佳宝称赞了几句。 “沪市话剧院还邀请我去看首演。” 方言笑了笑。 沈雁氷突然问道:“万兄,《暗战》适合改成话剧,《大秦之裂变》有没有改编的潜力?” “当然,比《暗战》更有潜质!” 万佳宝回道:“如果改得好,搞不好不只是历史巨制这么简单,在这个改革风起的时期,说不准会是掀起改革大潮的大戏!” 方言眯了眯眼,能听出沈雁氷的弦外之音,是希望人艺能把《大秦之裂变》改编成话剧,为今后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量身定制。 钱不钱的,倒是小事。 一旦成功了,包括文艺界在内,对自己、对《大秦之裂变》的争议,也算是盖棺定论。 人艺大戏,正面典型! 到时候在全国轰动,赢得喝彩和掌声。 沈雁氷的良苦用心,自己看得出来。 万芳和万佳宝自然也看得出来,回到家里,万芳一改之前的沉默,好奇地问道: “爸爸,沈伯伯对这个弟子是不是太……” “太好了,是吗?” “嗯,您不觉得嘛?” “这就是沈兄的为人,他不管对文坛的同辈,还是晚辈,都非常照顾,你爸爸我,早年就受过他很多的关照,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万佳宝道:“更何况小方是沈兄的关门弟子,明白"关门"这两字的份量嘛。” 万芳道:“那您准备答应沈伯伯吗?” “为什么不答应呢,我本来就很看好《大秦之裂变》,这是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话剧模子,比《王昭君》还更有潜质!” 万佳宝话里带着一丝喜悦。 “您这么看好,要不您亲自来改?”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既然李伯伯、黄叔叔都劝您多多创作,既然您觉得《大秦之裂变》那么合适,干脆就出手,证明您自己如今宝刀未老。” 万芳道:“没有"英雄迟暮"这一回事!” “你啊……” 万佳宝笑骂了两句,打发她到客厅。 自己一个人来到书房,桌子最底下的抽屉上着锁,解锁以后,从里面取出了两封信。 一封来自黄永钰,就见上面写着: “我不喜欢你这些年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为势位所误,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 眉头皱了下来,再看另一封来自李尧堂: “但是我要劝你多写,多写你自己多年想写的东西。你比我有才华,你是一个好的艺术家,我却不是,你得少开会……… 多给后人留一点东西,把你心灵中的宝贝全交出来,贡献给我们华夏的文化事业!” 两封信读完,眉头拧成了一团。 万佳宝从抽屉里取出一沓又一沓的话剧剧本,这些都是自己这么年攒下的,随后一翻。 每翻一次,都叹了口气。 余光,不由自主地瞥向了桌上,却发现登着《大秦之裂变》的《人民文学》,不见踪影。 “芳芳!” 万佳宝走出书房,询问起下落。 万芳捧着本杂志,没有反应,看的出神。 万佳宝又轻轻地喊了一声。 “爸爸,看这个!快看这个!” 万芳把最新一期的《华夏青年》递过去。 万佳宝疑惑地看了女儿一眼,然后看向期刊,就见醒目的标题,映入他的眼帘—— 《努力奋斗,文化自信,才能实现华夏复兴》。 更重要的是,上面内容全都来自一个人。 方言! 又是这个小方! (ps:《华夏青年》在人生大讨论的时候,发表过一篇叫《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华夏梦》) 感谢马克西姆小面球的100起点币。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1080/276372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1080/276372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