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给他介绍对象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罚神尊 北渊仙族 摆烂后,她成了前夫的心尖宠 电锯人:我弗莱迪梦境恶魔 和青梅在一起后,校花她破防了 重生之超能特警 我在大唐有座果园 小郡主娇软果敢,丞相为她当舔狗了 透视小邪医 妖祖:从水蛇开始修仙

来到供销社的晏子渊,进门后随意扫了两眼。 “同志,麻烦给我称五斤大米。” 柜台里面的是之前和宋扶予打过交道的售货员赖红云,她抬头看了一眼晏子渊,纵使阅人无数的她,也不由感叹这个男人长得可真高,浑身还透露着一股正气。 虽然身上的衣服穿的普通,但通身的气质不凡,有钱的没钱的她都见过不少,眼前这个大高个儿,一看就是属于不愁钱的主。 她快速将对方要的五斤大米给称好放在了柜台上。 “肉还有吗?” “没有了,肉得早上七八点钟过来排队,晚了就没了。” 见没肉了,晏子渊付完钱票,提着米就往镇口的方向走去。 到了镇口的时候,看到前方有几条分叉路,他停下了脚步。 “这位大伯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去往山河村,应该怎么走呢?” “去山河村啊?诺,看到那边坐在牛车上的那个大爷没,花两分钱坐他的牛车就行,他就是山河村的。” 大伯指着林叔的方向,朝着他回答。 谢过对方,晏子渊迈开步子走向林叔。 “大爷,您的牛车是去山河村吗?” 虽然已经知道了对方就是山河村的人,但该有的礼貌还是得有。 林叔听到声音,抬起了头。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晏子渊,在看到他拇指和食指的夹缝衔接处的时候,林叔愣了一下。 晏子渊也随着他的视线,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他轻轻的摩擦了一下手上的老茧,看来对方似乎是个行家。 “车上坐着吧,再等十多分钟就出发了。” 晏子渊见对方招呼着自己上车,想了一下,还是选择上车。 他从口袋里掏了两分钱,递给了林叔。 林叔没有拒绝,爽快的收下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没过几分钟,两位婶子背着背篓,走到了牛车边上。 “林叔,这是谁啊?去我们村的吗?从来没见过呢。” 其中一位婶子将背篓放上了车,看着晏子渊的方向,问着边上的林叔。 “晋知青的哥哥,去村里看看他。” 刚和林叔聊天的时候,他向对方说的是晋恺的哥哥。 他和晋恺从小在一个大院长大,那小子光屁股的时候他也没少见,说是他的哥哥也不为过。 毕竟可能会在村里住一段时间,正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身份待着。 两位婶子一听是晋知青的哥哥,顿时态度变得热情了起来。 “你们家的人长得可真不错,哥哥弟弟都这么高大。” 高大? 按身高来论,晋恺那小子应该比他矮了至少十公分吧? 虽说如此,但晏子渊还是回了个淡淡的微笑。 接着这位婶子自顾自的给他吐槽晋恺。 “你弟弟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以前给他介绍我们乡下的姑娘,他见都不愿意见,直接拒绝。” “你说他不喜欢乡下的姑娘,想要找城里的,来了个好看的城里知青,人又特别能干,想要帮他牵红线,他听到之后跟见了鬼一样,撒腿就跑。” “你给晋知青介绍的哪个女知青啊?” 边上另一位婶子明显没有跟上说话这位婶子的八卦节奏,迫不及待的问了出声。 “还能有谁,就是那个小宋知青啊。” “宋知青?” “依我看啊,人家宋知青还不一定能看上晋知青呢。” “我这不是想着他们都是城里来的吗,而且都建了房子,家庭条件应该也差不多,这种门当户对的亲事,哪能那么巧遇到,这遇到了可不得好好抓住吗。” 这位婶子没说的是,如果能将两人牵线成功,按照两家的家庭条件,可不得给她这个媒人包一个大红包? 怎么都得有五块钱吧? 然而晋恺根本不愿意听她说完,听到宋扶予的名字转身就跑。 这位想当月老的婶子,在念叨晋恺的时候,突然抬头望向了坐在她对面的晏子渊。 “小伙子,你有对象了吗?” “额...还没。” 原本还在津津有味的吃晋恺瓜的晏子渊,听到对方问他,而且眼神里还带着打量,顿时觉得有些尬住。 “没有好啊!” “我跟你讲,我们村的那个宋知青,真的长得跟仙女似的,特别是她的那双眼睛,水汪汪的跟会说话一样,特别招人疼。” “而且她干活还非常利索,才下乡没几天,头上受着伤,包着纱布,都能每天拿满工分。” 包着纱布?宋知青? 晏子渊顿时将对方描述的形象,和自己这段时间,脑海中时不时冒出来的那个名字对应了起来。 难道是她? 毕竟那个小姑娘也是在秦市下乡。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婶子,您说的那位小宋知青,难道是叫宋扶予?” 准备给他和宋扶予牵线的杨翠娥,从他口中听到宋扶予的名字,顿时用力的拍了一下大腿。 “哎哟,可真的巧了!” “小伙子,你认识我们宋知青?她可不就是叫宋扶予吗。” “既然认识,那就太好了,都不用我再过多介绍。” “我跟你说哈,像宋知青那种姑娘,一般的人家我都不会轻易介绍的,要不是因为晋知青是城里来的,我压根儿不会考虑他。” “我看你是个有福气的人,既然你弟弟没这个福分,你这个当哥哥的,完全可以把这个福分接下来吗。” 杨翠娥想到如果成了会有大红包,一个劲的说着好话。 她也是真的喜欢那个宋知青。 长得漂亮不说,受伤了也不躲懒。 原本村里人还觉得她肯定是城里过来的娇小姐,干不了什么活,毕竟像知青院另外几个下乡已经几年的女知青,每天也顶多拿六七个工分,农忙的时候干活时间长,也顶多只能拿八个工分。 结果宋知青没几天就天天开始拿满工分,现在村里大部分人,谁不高看她几眼? 提到她的时候,说的基本都是好话。 要不是她儿子和侄子都已经结婚了,哪儿轮得到介绍给外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1147/238466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1147/238466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