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又起波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煮尸人 乡野无敌小神医 背靠国家探险,我的队友强无敌 从极挑开始的歌手 神奇宝贝之真嗣 武神:天罡地煞,神通无量 网游之炼金世界 我被云养成神 脸盲的我错爬了渣男小叔的床 大明神探1546

腊月初五,福州城内四处飘散着《三吏书》,乃是落款为少陵野老的文人撰写的《石濠吏》、《新安吏》、《潼关吏》三篇。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笔迹、行文皆是秋日诗会一战扬名的“词赋长城”的作风 最醒目的是下面朱砂印出来的一行字——— “读书人,是百姓的喉舌!” 全福州的书生文人都被振奋了。 没错,我们是什么? 就算没有功名在身,我们一样能承担喉舌的作用。 林骈接过家仆递过来的纸,细细看过,反复赏读。 一遍又一遍,双眼微红。 颤抖着手,和家仆说:“快,递给父亲看!快去!” 林骈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去,将脑袋上缠着的碍事的纱布摘掉。 带着血迹的白纱掉了一地。 咸化坊内的学生都自发聚在了一起,双目红红,声音颤抖。 “我们怎么办?” “怎么做?” 到处都是这样的询问,到处都是眸子里闪着光的人。 林骈捂着还在流血的头说:“去城主府!请大人为我们主持公道!严惩苏昧,释放无辜被关的商贾和学生。” “好!去城主府!” “走!” “走!” “严惩苏昧!” “严惩苏狗!!!” “哈哈,还是唐兄大胆!” 咸化坊门口守着的兵丁看着浩浩荡荡一大群涌出来的年轻人,面面相觑,还是领头的一位高喝:“退后!” 其他兵丁迅速响应:“退后!退后!” 但那群瘦弱的书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一个个竟像不怕死一样往前冲。 兵丁边喝边退,迟疑地看着最前面的上司。 拔刀还是不拔刀? 带头的官兵坚持了片刻,看着一个个似乎拔出刀来立刻能上前血溅三尺以死谏言的义愤书生,挣扎了片刻,道“我们让路!” “头儿,没关系吗?”身边的一个手下担心道。 “无碍,这种程度已经不是我们能操心的了,让大人物头疼去吧。” 皇城中,落了好大一场鹅毛雪。 大雍朝权力的最顶峰——太和殿内,炭火蒸得如同春日一般暖意融融。 一幅长约百米的千里江山图摆在殿内,散发着让人舒适的暖光。 那灰黄的画布竟是用整片的珍珠贝母雕刻的,透露着珠宝本身洁白的光辉。青山碧水,一应俱是价值连城的宝石。 一袭深蓝袍子的元祈站在书案前作画,笔下竟然是“春江花悦”别馆屏风上的那幅福州全景地图。 分毫不差! 书案的一旁,还反扣着一本桑娘传,封面考究,书页边有点卷,一看就是经常翻阅。 有人无声地走上前来,抱拳下跪道:“陛下,福州城递了消息来。” 案前跪着一名黑色劲装的,高高竖发的女子,双眉如剑,脸庞精致。 元祈抬起了头,女子将手中密信抬过头顶。 元祈放下手中的羊毫笔,接过身边近侍的雪纺天丝绢擦了擦手。 近侍上前将女子手中的密信取走,又拿起一柄精致的小刀,将密信上的红封小心地拿刀裁开。 一双骨节分明的手接过竹笺。 抬首就是“福州生事!” 元祈俊秀的眉头蹙了起来,睫毛眨了眨,一目十行地扫过。 “钟晚芍”、“苏昧”、“罢市”…… 一个个关键字眼涌入,福州当前火热的局势跃然纸上。 元祈将竹笺在手中碾碎,信手丢进一旁的火炉里,转身大步向外走去,长袍在地上无声地划过,上面金线绣的巨龙好像活过来一般。 劲装女子看着眼下滑过的衣角,眷恋地看了一眼。 元祈身旁一直跟着的一个老近侍回头给了她略带警告的一瞥。 女子又老实地低下了头。 走到窗台前,元祈将刚写好的竹笺绑在一只半天骄的腿上,把它放了出去。 福州城内此时的局势几乎可以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商人依旧罢市,城内公粮库已经快要见底了,每天排队领粮的人却越聚越多。 城内大半的读书人聚在城主府外抗议。之前还能大声喊口号,如今,在林骈带头绝食抗争后,所有人都开始静坐。 城主府外一片肃穆,没一个说话,但无端让人觉得他们在喊出振聋发聩的话语——— “严惩苏昧!” 在外静坐的每一个人胳膊上都扎着一个绣着芍药的白绢。 是为了纪念第一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向苏昧说不的钟晚芍。 最开始是一个矮胖男子先带的,后来众人觉得有意义,纷纷效仿。 (矮胖男子便是李清,当然这是后话。) 时间渐渐过去,静坐的人越来越多,每一个接踵而来的时辰都有新的老百姓加入静坐的队伍中。 有的是商贾、有的是外地游学的书生,有的是目不识丁的农夫。 自发地、安静地、涓滴入海一般聚在了一起。 “盈门好柿”宅内,帮厨老杨最近因为罢市已经连休了好一阵,东家还不错,酒楼里用不完的食材都分给了他们。 家中目前还有余粮。 老杨照旧在街上打探情况,回到家时发现自己家婆娘正在炕上绣花。 绣的还是带芍药的白绢! “你疯了!”老杨一个抢步上去,“你绣这些做什么?嫌命不够长吗?” 婆娘看着他道:“我觉得书生老爷们做的对!那苏昧就是恶!就是贪!之前我们县的李县丞多么好一个人啊,当初带着我们开织布行赚钱,不就是被他害了吗?” “那你也不能去静坐,你有几个脑袋够砍。” 婆娘抬头看他,一贯畏缩、胆怯的眼神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 “后屋的李家婶子今天已经去了,我明天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去。” 老杨看着她,灯光下十八年的夫妻看起来熟悉又陌生。 他一咬牙:“我陪你一起去。你又不懂,不要惹岔子。” 婆娘咧嘴笑了。 谢扶光这几天实在是烦,福州城外的百姓闹得越来越厉害了,苏昧这个老东西又闭门不出,他只好教人将苏府团团围了。 只等陛下下令,便将这老东西拉出来大卸八块。 按陛下的秉性,太妃若安生便给她一个清净的地方养着,若不安生便容不下她再蹦跶一天。 苏昧惹了这样的大事,又间接导致福州城内暴动,真是万死不辞。 谢扶光只待圣命一下,便磨刀霍霍向“猪狗”,就是不知这后面的群情如何安抚,到底是谁在挑起祸事,是否有势力跳出来趁机浑水摸鱼,简直一脑门官司。 腊月初八,城外静坐的读书人因为绝食晕过去六个,被谢扶光下令强行带去灌了些水面进去,好歹没出事。 下午,一辆马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了城主府。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1514/240208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1514/2402083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