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盘点历史名臣2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转化神手 我杀到了影视世界 楚无忧轩辕容墨 娇娇贵女一红眼,禁欲王爷折了腰 快穿:宿主他总是在逃避任务 阴影之外 苍天教我成仙 逍遥在侠客世界 万界最强军团系统 收徒万倍返还,我家师尊太高深莫测了

天幕盘点第一位名臣开局便是西汉时期,初汉萧何。 还没等万界帝王有所评论,后世网友的评论一个接一个出现在天幕之中。 “萧何,汉初三杰之一,能有善终也是个奇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初丞相,能够做到萧规曹随,也挺牛的。” “曹参这个人,秦朝时期只是个小椽吏,也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之一。” “死的最憋屈是韩信,彭越有人劝他谋反,但他没有。 让刘邦知道了,就杀了彭越。” “英布见到彭越这下场,不反也得反,逼反了英布,英布也被杀了。” “刘邦市井小民,猜忌心太重,极端的不自信。 没有当皇帝一副嘴脸,当了皇帝又是另一张面孔。” “是啊,刘邦本人讲: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最大的优点是识人,知人,会用人,用对人。” “太对了,项羽败得不冤,一个楚国贵族pk一个地痞流氓,哪里能赢?” “也是啊,为了逃命可以将儿女扔下车,自己的父亲,妻子落入项羽之手而无动于衷。” “刘邦大渣男,心疼吕雉姐姐。”女网友们上线。 “最可气的,可笑的是,刘邦在外包小三,戚夫人。” “戚夫人什么烂货也配妄想当皇后,脸真大!” 女网友一上线这话风就开始偏了,武珊珊赶紧把话题拉回。 “这个日后讲,刘邦最不要脸的地方,古人讲孝道,可他呢?面对项羽绑着老父亲逼他退兵,他全当没听见。” “哈哈哈,想起来了,项羽讲要将他父亲煮了,吃了,你们猜刘邦说了啥?” “你想煮了你爹,就分碗肉汤给我吧。这就是分一杯羹的由来。” “其实,刘邦心里是慌的,差点开门投降,是张良劝阻了。还是贵族了解贵族,张良是韩国贵族,刘邦听了张良计。” “最可笑的是项羽被自己人背刺,项伯冲出来。 劝项羽说:大王,你在争夺天下,如果杀了刘太公不如饶他一命吧。 所以讲,项羽之败,败于自身,败于项伯背叛。” “对,鸿门宴上,告诉张良,陈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入内,与项庄共舞,这才救了刘邦一命。” “刘邦得天下,让人写史书,这支笔到了刘邦手上,抹黑始皇帝。” “政哥,祖龙大大就这么被黑了两千多年。” “别的王朝得国不正,汉朝与大明王朝两个得国而正,刘邦偏要画蛇添足,去抹黑政哥,这下被大明朝比下去了。” “有道理,再说史书都是儒生所写,这还往死抹黑祖龙大大,政哥,可怜的政哥,被抹黑冤枉了两千多年啊!” 后世网友的评论,万界各朝代的帝王将相,天下儒生彻底破防了。 先秦各君王:“岂有此理!赢政被史官如此抹黑,气煞吾也!” 秦国宣太后:“我那玄孙赢政被史官给抹黑了?他们怎么能,怎么能如此?” 秦朝始皇帝位面: 公子扶苏捂着额头,看着冯去疾,淳于越等儒家代表,不想说话。 而法家一派,因为李厮被押入大牢,之前没了领头的,只能不吭声。 可天幕后世子孙所言,一下激起法家之人的反击,可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万界各朝帝王沉默了,被后世子孙的话,干沉默了。 而万界之中的儒生们也不敢张口闭口的骂始皇帝是暴君了,怕被后世子孙给喷死。 天幕又一闪下一位名臣公布了: 历史上【十大名臣】第二位:大唐王朝房玄龄 大唐贞观年间,朝堂之上满朝文武一片道贺声: “恭喜房相上榜,恭喜圣上,我大唐房相入选。” 天幕开始介绍房玄龄: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 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 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并引见了杜如晦。自此秦王府多了两个顶级谋臣。 唐朝高祖李渊,武德九年,积极出谋划策,因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矛盾日益激化,秦王府危矣。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文武,深感危险,故发动玄武门之变。 房玄龄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拜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 编纂《晋书》,累迁尚书左仆射,成为良相典范受封梁国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按照唐太宗时期凌烟阁排名是以官职大小或死后追封的谥号排名。 房玄龄位列二十四功臣第五位,贞观十七年时,杜如晦,李孝恭,魏征已亡故。 本着死者为大原则,官职均为司空,杜如晦,李孝恭,魏征排在了房玄龄之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女为韩王妃,次子房遗爱娶高阳公主为妻。 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太宗不允。 九皇子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后,加封太子太傅。 太宗将要伐辽,令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 “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朕就没有西顾之忧了。凡粮草器械的调集,输送军队的调动停留,全听玄龄的裁断。” 玄龄多次上书劝诫太宗不要轻敌,长久讨伐外夷。 玄龄执掌国政时,早起晚睡。 尽心竭力,勤政为民。在修订律令方面,简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罚。 房玄龄重视吏治,精简官吏,裁去冗官滥职,提高办事效率,也为国家减少财政支出。 他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惟贤是用,不分卑贱。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房玄龄一再辞让太子太傅之职,太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命危,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 授予其子官职,使其生时能看见儿子显贵。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 太宗罢朝三日,追赠太尉,陪葬昭陵。 房玄龄死后,恐怕不会知道,在唐高宗李治时期,自己的家族有灭门之祸。 起因就是自己的儿媳妇高阳公主,一个在历史上出了名的淫荡之妇。 这与唐朝推行的尚公主制度有关,可谓荒唐之极。 何为夫妻?哪有结婚,公主出嫁还专建公主府的?驸马府与公主府相隔较长一段距离。 唐朝公主除了那些不得宠的,或遵守家规的,上至太上皇李渊的女儿下至太宗得宠的女儿个个养面首。 后世也就了一句:脏汉乱唐一说,也为大唐埋下许多祸根。 唐太宗李世民嫁女从不考虑自己女儿是否幸福,是讲政治联姻。 最大的错误和隐患就在于此,导致造反时有反生。 贞观十七,李佑造反,引出太子李承乾谋反之事。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李安俨,赵节等人一起组织的。 城阳公主成了一个悲催的公主,丈夫杜荷是杜如晦之子,谋反而被杀。城阳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再改嫁,一个字惨! 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长孙无忌明知造反者是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借机诬陷吴王李恪,李恪蒙冤而死。 当初李世民认为立九皇子晋王李治可保兄弟姐妹性命,却忘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世家。 老阴货长孙无忌一下子将李世民十四个儿子,干掉了一大半,公主更惨。 至于高阳公主造反原因一是唐太宗李世民杀了辩机和尚,高阳公主所爱之人。另一个原因不愿做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房遗爱无德且无才,历史上有名的绿帽子王。 甚至在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行苟且之事,还在门口为其把风,真是奇葩之极。 房玄龄死后爵位由长子继位,引起高阳公主不满,这也是其造反的原因之一。 纵观唐太宗贞观十七至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和显庆年间的谋反案中,都有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背后煽风点火的影子。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宋朝公主难嫁,明朝朱元璋干脆公主只嫁平民不嫁官员之子原因所在。 明朝公主是最安稳的,不再成为政治工具和利益的牺牲品。 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二十几位公主,为什么结局一个比一个惨,源头就在唐朝建立的尚公主制度以及政治联姻,事实证明非但没有巩固皇权,却因造反动摇了皇权。 房玄龄死后,满门抄斩,杜如晦,贞观四年去逝,贞观十七年杜如晦满门抄斩或亲属流放。 奇葩的尚公主制度最好笑之处,夫妻之间,丈夫要与妻子行房还要通禀管事的宫女,得到公主同意才可夫妻之事,这是夫妻吗? 这和皇帝翻牌宠幸嫔妃有何区别?这也是后来宋朝许多读书人赶考前先结婚,后参加科举的原因。 除非那些攀龙附凤,不靠真才实学而想得富贵之人,宋朝也是吸取唐代教训之后严令驸马不得为官的原因。 这也导致一些并没有真才实学之人又想娶公主还想当官的小人,虐待公主与其她女子勾搭。 这在宋朝比较多也很隐蔽,皇帝是不会知道嫁出的公主生活到底如何? 到明朝成祖朱棣开始,更干脆,吸取老爹嫁女教训,公主只嫁平民,什么才不差,女儿幸福才是第一位的。 本次盘点结束,下次再见。” 天幕的盘点与以往不同,多少有点夹枪带棒的感觉。 盘点历史名臣,还顺带着揭秘一些皇室丑闻,这让万界帝王脸面多少有点挂不住,担心自家有什么丑事被天幕揭开。 要说炸裂的自然是唐朝,本来有一个臣子上了榜,是高兴之事。 瞬间朝堂之上气氛不对了,唐太宗贞观七年的大唐风云突变。 长孙无忌吓得跪在地上,磕头谢罪。 “臣,罪该万死,死罪也。” 而文武百官也纷纷跪下谢罪,文武相斗,还牵出太子,公主造反,更可怕的是十四个皇子死了大半。 构陷皇子,谋朝篡位等无论哪条都是夷三族的死罪。 正在此时,太上皇李渊,长孙皇后来到朝堂之上。 “逆子!这真是报应啊!”李渊怒气冲冲踏入议政殿。 长孙皇后随后进来,直接下跪请罪了,之前几期盘点多少透露过,这次透露的更多而已。 “请陛下治罪,废臣妾皇后之位,臣妾不配母仪天下。” 长孙皇后也看过十大贤后榜,相互比较,除了少数和她一样纵容外戚的。 其余都是打压外戚,甚至下旨杀外戚的。 长孙无忌还能讲什么,天幕讲得明明白白,还有视频为证。 魏征一见这可不行,朝堂要乱,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臣有本上奏。” “准!”李世民想听魏征讲什么。 “陛下,皇后是天幕认可的千古贤后,不可违逆啊! 至于天幕所言贞观十七之事,尚未发生,可变也。”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点头,这时看向太上皇李渊,李渊那几个女儿已嫁人的公主名声可烂了。 李渊:“今日起,废除尚公主制度,废公主府,出嫁从夫!” 有了李渊带头,这事好办了。 “传旨,大唐废除尚公主制度,废公主府,公主出嫁从夫。 再传旨,驸马不得为官,不得掌兵权。 此圣旨仅限于朕之公主!”李世民强调了这一点,可别了薛万彻可是驸马,柴绍也是驸马,一个是姐夫,另一个是妹夫。 朝中文武心里也开始盘算要不要与皇室联姻,这风险有点大。 当然已经联姻从中受益的除外,反正这回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早就没戏了。 在前几期盘点时后世就大骂姑表亲乱人伦,长乐公主死后很惨,墓都盗光了,尸骨无存。 原本长乐公主贞观七年嫁于长孙冲的,现如今不用想了。 唐太宗:“长孙无忌,长乐与长孙冲之间的婚约废除,朕不能做出乱人伦之事。” 长孙无忌和文武百官无话可说,然而李世民下一句话差点没让文武百官骂娘。 “朕,决定将长乐公主献于神王,以护佑我大唐万年。” 文武百官:陛下,你还要脸不? 这可让文武百官领教了什么叫帝王之术的精髓。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1795/24148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1795/241482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