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大博弈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不是!我来拯救世界? 隐少房东 喝下避子汤,娘娘连怀三胎龙种 穿书七零,换嫁高冷硬汉后被宠上天 海洋牧场:我直播狂炫帝王蟹 穿越三年后,我嫁给了未婚夫的死对头 战锤:我的母亲圣吉列斯 多子多福,血之大巫霸绝洪荒! 我穿越到了明日方舟 神女归来之废材六小姐

榭水阁。 封潇潇并不急着回宫,而是在等消息。 朝堂博弈在即,多少人头落地? 三日后,向云戟来报:“督办大人,实在是太精彩了,正如你所料,朝堂大博弈开始了,详情如此……” 张居正果然厉害,成功说服了徐阶、高拱。 稳坐壁上观! 清流一派内部出现分歧,开始分化。 御史台、大理寺等部门长官,不肯善罢甘休,笼络了一大批文官、学子,联名写了血书,呈上了金銮殿。 封潇潇听完汇报,眉头微蹙。 特么的,血书都用上了? 这帮鳖孙子,真狠! 御史台由文正侯把持,文正侯被杀,御史台的官员倍感羞辱,联名弹劾自己,本在意料之中。 但大理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 三司同仇敌忾? 封潇潇想了想,问道:“还有谁?刑部参与了没?” 向云戟摇头:“没有。” 封潇潇心思急转,灵光一闪。 自己是东宫近侍,太子炆身边的红人,一旦罪责落实,太子炆御下不严之罪,同样难逃问责。 文官惯用的伎俩,步步紧逼。 此事若办成,必然水涨船高。 而皇主朱元吉,正给自己的孙子铺路,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妥协,矛头直指年幼的朱允炆,无异于要他老命。 封潇潇想明白其中关键,笑得开怀。 “哈哈……只要张居正等人不掺合,太子炆压力就会小很多,朝堂的这些魑魅魍魉,兴不起什么风浪。” 张居正等人做事,终究还是有底线的。 清流一派内部大清洗,已是必然。 朝堂内部大清洗,亦势在必行。 至于谁受益,谁倒霉,则不得而知。 向云戟曾是国子监贡生,十分热衷于评论朝政,随即笑道:“督办大人,所言极是。” “值此关键时刻,徐阶等人绝不会给太子添堵。” “不过呢……朝堂的这场风暴何时止,最终还要看首辅严菘的态度,他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 说完,露出高深莫测的表情。 封潇潇终究对朝堂所知有限,微感错愕。 首辅严菘? 向云戟把封潇潇的表情尽收眼底,得意道:“严阁老历经沉浮,比谁都了解当今皇主,他早就洞悉一切,绝不会针对您与新太子。” 事实上,刑部向来听令于严菘。 没有他的命令,刑部根本不敢搅进这场大博奕。 朝堂局面之复杂,令人侧目。 向云戟简单论述了一下朝堂格局,然后,意有所指道:“严氏一党,最喜欢与清流一派过不去。” 封潇潇听了,再次感到错愕。 敢情自己是瞎操心了? 杀死文正侯这把火,怎么也烧不到他的头上。 徐阶等人老于世故,得悉文正侯罪证确凿,自知理亏,恐怕恨不得立刻把自己摘出去,以免引火烧身。 张居正这个龟孙子,竟敢吓唬自己。 流氓文人一个! …… 巍巍金銮殿。 朝堂博弈,愈演愈烈。 皇主朱元吉一反常态,异常强硬,借机罢免了一大批官员。 御史中丞死谏,直接撞死在金銮殿。 但,死了也是白死。 皇主朱元吉被彻底激怒,下令裁撤御史台。 朝堂一片哗然! 擅改祖宗律法,因循守旧的官员,岂能善罢甘休? 百官争吵不休,一个个面红耳赤。 朝堂很快分成了两派,新一轮博弈开始。 户部尚书高拱,第一个表示支持:“皇主英明,御史台早就不该存在,三司并立,冗员严重,财政不堪重负……” 长篇大论,说尽了冗员弊端。 吏部尚书严世藩,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是骂老子把钱花光了吗? 岂有此理! 清流一派,动不动就上岗上线,给他添堵。 严世藩乃当朝首辅之子,执掌吏部多年,有小阁老之称,向来眼里容不得沙子,直接开骂。 “高拱,你个奸臣!” “财政告竭,只是冗员问题吗?你在含沙射影,故意针对本官吧?祸乱朝堂,就是你们这些所谓的清流。” “某些人分明能力不行,一叶障目,就喜欢找介口。财政告急,你应该想办法开源创收,而不是推卸责任。” 吏部尚书严世藩,脸红脖子粗,不给任何人反驳机会,滔滔不绝,一口气骂完,朝堂一片肃静。 这话骂得太狠了! 高拱是奸臣? 百官为之侧目,集体望向左前方。 只见百官之首的位置,三步之遥,摆着张红漆楠木椅子,坐着一名双鬓雪白的垂垂老者。 他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打嗑睡,所有人为之错愕。 大明首辅严菘,百官之首,年事已高。 皇主朱元吉体恤他,每逢朝会都赐了座。 满朝文武,即使次辅徐阶,亦没有这种待遇。 简而言之,他就是朝堂风向标。 就在这时,严菘猛地睁开眼,瞪了下儿子。 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最怕空气突然变得安静! 严氏父子把持朝政多年,积威已久,谁也不敢贸然开口,就怕一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严氏父子。 高拱不好钱财,但好名,最爱惜羽毛。 严世藩的辱骂,简直点了他的死穴,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小阁老,奸字怎么写?一个女字,再加一个干,本官至今只有一个糟糠之妻,你呢?前不久,还纳了第十三房小妾。” 高拱面红耳赤,近乎咆哮: “奸臣,恐怕落不在老朽头上吧?” 文武百官听了,一个个哭笑不得。 真特么的人才,骂人都不带赃字。 严世藩不是省油的灯,立即反击:“哼,你沽名钓誉,听说秦淮名妓顾惜惜来京,你还作了首诗。”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怎么样,还要本官念下去吗? 疯了!疯了! 文武百官集体侧目,大呼快哉! 至于所谓的朝堂纷争,早就抛之脑后。 时间飞逝,过去大半时辰。 朱元吉坐在龙椅上,双眸精光隐现,始终一言不发。 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朝堂丑态百出,他早已习惯。 就在这时,严菘柱着拐杖,缓缓站起,声音缓而有力。 “皇主,老臣有话要说。” “文正侯罪该万死,按律当诛!太子行事果决,派人当场将他处决,实乃明智之举,臣等佩服之至!” “但御史台裁撤不得……去岁苦寒,民生多艰,边境时有蛮夷作乱,值此关键之际,不宜大刀阔斧,改革弊政。” 终于回到了正题?文武百官精神一震。 首辅严菘,执掌内阁百余年。 门生故吏无数,根基极深。 他反对裁撤御史台,即使皇主朱元吉,亦不得不慎重。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喧嚣。 “是极!是极!” “太子尚年幼,当以稳为主。” 凡事涉及民生,动摇国本,必须慎之又慎。 朝堂官员各抒己见,严菘的支持者,很快占了上风。 徐阶迟疑了一下,不得不上了:“严阁老言之有理,但只是裁撤御使台而已,算不上大刀阔斧。” “各府衙设置重复,冗员问题严重……” 张居正身穿大红袍,站在百官前列,作为新晋三品大员,已是无上殊荣,但今天,他感觉特别累。 憋屈,憋屈啊…… 每天都在扯嘴皮子,正经事一件也干不成。 按惯例,皇主必然支持严菘。 裁撤御史台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清流一派,与严氏一党,朝堂斗了近百年,从未赢过。 原因无它,皇主朱元吉,痛恨清流一派。 恨他们,蛊惑已逝的太子?。 恨他们,蛊惑曾经的皇太孙朱允炆。 严氏一党为何吃香?全是清流一派自己作死搞出来的。 随着太子?逝世,清流一派在朝堂的地位,已是汲汲可危,所以更需要得到太子炆的支持。 严菘为何保御史台?裁撤御史台,等于失去监察百官之权。 而严氏一党,把持朝政多年。 其党羽遍布天下,大贪、小贪,不胜枚举。 若失去御史台,等于自断一臂。 文正侯厉害吗?非也! 表面上,他掌控着御史台,事实上,严菘更有话语权。 严菘反对裁撤御史台,完全在张居正意料之中。 但他,无力改变。 随着文正侯之死,御史台将完全落入严氏父子之手。 而御史中丞等人,文正侯的死忠份子,死的死,被罢免的罢免,在朝堂再难有所作为。 张居正想到了封潇潇,心里更加苦涩。 一刀落下,当真痛快。 而他们呢,简直是被架在火上烤。 就在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张居正思绪,他忙抬首挺胸,只见朱元吉沉声道:“严阁老总是老成持重,这也不能变,那也不能变,难道只能因循守旧?” 话音刚落,严菘暗叫不妙。 以他对朱元吉的了解,御使台恐怕保不住了。 不等严菘作出反应,朱元吉已再次道:“纳小妾好啊,多生些孩子,也好含饴弄孙,过过清闲日子。” “严阁老,朕若没记错,你的岁数与朕相关仿佛,该退了。” 这下子,所有人傻眼。 张居正目瞪口呆,怎么把首辅给拉下马了呢? 圣心难测! 这一局,所有人都想不到。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2147/242955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2147/242955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