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家功业 > 第五百三十章 大事临头

第五百三十章 大事临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不死之躯 绝世唐门之靖天斗罗 我在大明殖民全球 家兄朱重八 别急,容我先开一局游戏 黑龙的王座:龙吼和言灵 开局白丝校花,榜一大哥请让让 东京第一深情 嫁进侯府当寡妇,夫君回来后天塌了 水煮唐诗

张杨话音刚落,曹操便道:“我会让乐进协助你,有任何大小事,第一时间禀报。” 张杨知道曹操这是要监视他,但也不敢反抗,道:“下官明白。” 曹操右手握着佩剑,狭长双眼森然冷漠的注视着张杨。 张杨哪敢对视,低着头,后背已经湿透了。 在这种时候,曹操想要杀他,只是一句话的事,他丝毫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曹操没有杀他,转身大步离去。 张杨是羽林中郎将,没有妥善的安排之前,不能杀他,尤其是当下的关口——一切以"稳"为要! 等曹操走出几步,张杨才转身急匆匆离去。 他心胆俱寒,右手死死握住刀兵,心里害怕到了极点。 就在刚才,他在曹操眼里分明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杀意! “怎么办?怎么办?” 以曹操的身份,杀他只需一句话,根本不需要找什么理由。更何况,陛下是在羽林军驻扎的东门上遇刺,别说曹操了,朝野没人会放过他! 左右前后,对张杨来说,都是绝路! “去,将桥瑁找来,我现在要见他!”张杨抓过一个心腹,咬牙切齿的低声道。 那心腹颤声应着,急匆匆离去。 洛阳府。 洛阳府已经被荀彧以及荀攸,钟繇等的侍卫团团围住,里面更是没有半个人影走动。 在后院之内,刘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枕头下全是血。 箭矢放在一旁的盘子里,盘子边上跪着剧烈颤抖,恐惧到极点的御医。 荀彧站在床前,看着已经全无气息的刘辩,整个人僵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脑子混乱一片,无数念头在翻涌,却又好似什么都没想,傻愣在原地。 他的皇帝陛下死了。 曾经的豪情壮志还在眼前,犹如是昨天。 前不久还活生生的人,现在要永久的离开了。 怎么办?怎么办? 荀彧用这三个字,强压下心底的手足无措,可依旧难以冷静。 而周异站在不远处,同样震惊,不敢置信。 谁能想到,向来自信从容的皇帝陛下会突然遇刺,就死在他眼前! 这位陛下可不是寻常人,是诛灭阉党,打散外戚,扑杀袁氏,平定黄巾、黑山、董卓,将大汉七州收归朝廷,俨然要中兴大汉的雄主! 他,他怎么就死了? 他死了,后面怎么办? 太子尚幼,朝廷里明争暗斗,权臣横亘。外面更有无数叛逆在虎视眈眈,不断进逼洛阳! 这样的局势,已经堪比这位陛下登基之前的情势! 年幼的太子殿下,会像他父皇一样英明果决,收拾乱局,恢复朝廷平稳吗? 不不,年幼的太子殿下,能顺利登上皇位吗? 一时间,周异也是六神无主,想了太多太多。 不多时,曹操大步进来,感觉着屋内寂冷的气氛,脸色骤变,快步来到床前。 他看到是一具脸色,没有一丝血色,双眼紧闭,熟悉又陌生的尸体。 饶是曹操,不由得也怔在原地,呼吸急促,不敢置信。 他心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第一次见刘辩的情形,那是袁绍杀入皇宫,兵锋直指御前的不久后。 那时的皇帝陛下初登皇位,即便年少,已经展露了出帝王的镇定与魄力。 后面,是上党被匈奴围困,这位陛下站在城头,哪怕箭矢如雨,在耳边擦过,依旧纹丝不动,毫无惧色。 第三幕,则是在芳林苑的一次谈心。 少年皇帝陛下雄心壮志,规划了一個磅礴画卷,更是直接点名,曹操是其中一个大树,大汉土地上,最不可或缺的那一棵。 往日还在眼前,斯人已逝。 曹操张了张嘴,只觉喉咙发干,干的生疼,一点声音发不出来。 他对刘辩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感恩于刘辩的提携,给了他一展抱负的机会;同时感激于刘辩的赏识、信任、庇护,使得他一次又一次的渡过必死的劫难。 同样的,他对刘辩也忌惮甚深,这位皇帝明显是利用他,这种利用简单明了,直接坦率。 曹操一度十分恐惧,忐忑难眠。 他不了解刘辩对他的无条件信任的来由,也不清楚这场"利用"的终点在哪里,结局是什么。 “曹公。”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一道声音,唤醒了曹操。 曹操一个正色,转头看向荀彧,脸角如铁,沉声道:“丞相。” 两人互唤了一句,而后便对视着陷入了沉默。 皇帝遇刺,这是天大的事情,一个不好,就是天下大乱,社稷倾颓。 两人都在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慌乱,不安以及焦虑。 荀彧终究是丞相,是文官集团公认的"最大官",他老成的脸上前所未有的肃色,道:“曹公有何想法?” 曹操又看了眼床上那具冰冷的尸体,活人是熟悉的,死后反而显得陌生。 沉默一阵,曹操道:“太子殿下在何处?” 荀彧瞬间明白他的意思,道:“在山阳郡,应该在黄忠的军中。” “即刻传信给黄忠,命他亲自护送太子殿下秘密进京,严加保密,一路上不得停歇,以最快速度回到洛阳!”曹操道。 荀彧当即点头,道:“好,我来写。是否,一同进宫,面见太后与皇后?” 曹操神情不动,仔细思索片刻,道:“太子没有回宫之前,陛下遇刺身亡的消息,决不能再扩散,即便是太后与皇后,也要瞒着!” 荀彧抬起手,前所未有的郑重,道:“曹公,大汉四百年江山,现今皆在你我的肩膀上了!” 曹操抬手,道:“荀公,没有客套的时间了。我欲抽调禁军大营的兵马,拱卫洛阳。” 荀彧沉吟片刻,道:“好。曹公修书给皇甫尚书,命赵云率兵一万,不两万,即刻赶赴洛阳,不得耽误。” 曹操见荀彧答应,道:“我这就回去布置,这里便交由荀公善后了。” 荀彧重重点头,抬着手道:“曹公,你我干系重大,万望同心同德!” 曹操回礼,沉声应道:“丞相放心!” 说完,曹操大步离去,片刻不敢耽误。 荀彧看着曹操急匆匆的背影,神情逐渐漠然,心里思索不断:"你为什么不调汉中的夏侯惇?他的五千骑兵不是来的更快吗?是怕我怀疑,还是另存了心思?" 作为朝野一直忌惮的人,在这个时候,曹操越发得到凸显。 他十分重要,甚至决定了大汉朝国祚的延续与灭亡! 荀彧无法相信曹操,但也不能不借用他的身份与手腕,沉思片刻,拉过一个心腹,低声道:“你现在回府,将陛下给我的密旨拿出来,赶去皇城府,告诉他们,严密监视曹操的一举一动,但有不妥,着即诛杀,一应后果,本相承担!另外,给兖州中郎将黄忠去信,命他率军两万,护送太子殿下进京,两万诈做一千,要掩人耳目,不得被人发现。” “是。”心腹低声应着,悄悄走了。 荀彧又看了眼床上的尸体,默默无声。 他心绪十分复杂,既有深切的悲痛,又有必须冷静,果断处置眼下乱局的要求。 现在的局势十分的复杂,羽林军到底牵扯进去多少?太子殿下能否平安回京?曹操是什么态度?不论是自立还是图谋更多,对他来说,都是天赐良机! 如果太子殿下不能平安归京,顺利继位,那乱局将一发不可收拾,社稷倾颓,就在眼前! “希望来得及。”荀彧轻声道。 容不得他多想,振奋精神,道:“将陛下尸体包裹好,即刻带回宫里,所有人不得离开,洛阳府即刻封禁,任何人不得进出!” “喏!”不远处的侍卫军侯应命,大步去安排。 不多久,荀彧走在前面,身后是牛车拉着的三个大箱子,离开洛阳府,直奔皇宫。 周异将一切尽收眼底,却又如透明人一样,不敢掺和半点。 等荀彧的背影消失,他才匆匆写了两封信,交给跟随他多年的管事,低声道:“第一封,送去江东。第二封送去蓬莱郡,快,一定要快!” “主人,可是现在出不去?”管事接过两封信,犹豫着道。 周异倒是镇定,道:“我交代好,会放你出去的。记住了,出去之后,将信送出立即回来,不要耽搁。” 管事听着,便道:“主人放心,小人办事什么时候出过差错。” 周异看着这老管事,心里松快不少,不忘嘱咐道:“快去快回,小心路上有无跟踪。” “是。”管事不再废话,揣着两封信,急匆匆离去。 周异抬头看着一如既往,清澈碧蓝的天空,轻声道:“天塌了……” 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大汉朝能从先帝时的颓败走到现在的有中兴之相,功劳都是当今陛下。 现在,这位陛下没了,大汉朝的天,塌了。 …… 曹操回到大司马府,先是对着司马朗,审配审配等人一阵安排,而后将乐进招到值房。 他递过几封信,神情严肃无比,道:“立即送出去,不要他们回信,依信内容而行,不得有误!” 乐进看着信封上没有名字,刚要发问,曹操又道:“曹洪知道怎么处理,你交给他就行。告诉所有人,没有我的命令,不得擅动,否者立斩不饶!” 乐进看着曹操的表情,心里一惊,继而又一喜,低声道:“将军,大事在即了吗?” 曹操双眸一瞪,杀气毕露。 乐进心里一寒,急忙后退,道:“末将这就去!” 曹操看着他走了,紧闭的房门,坐在原地,静静思索。 直到现在,他方才有空,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仔细回想。 想着想着,他就觉得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不由得紧拧眉头,面露苦思。 左思右想,还是不得要领,自语道:“我跟着陛下出的宫,是陛下无疑……真的有人能够在羽林军遍布的城头,将陛下刺杀吗?张杨牵涉在其中吗?” 下意识的,曹操伸手摸向腰间的酒壶,静静的喝了一口。 如果是往常,这口酒下肚,犹如郭嘉复生显灵,曹操总能得到一些灵感,但这一次,他什么都没有得到,而且觉得这酒十分难以下咽。 曹操放下酒壶,沉着脸,苦苦推敲。 不管怎么说,那位陛下被刺在他眼前,一箭穿喉,尸体也看的清清楚楚,绝无作假可能。 可曹操心里总是很别扭,明明事情很不对劲,可就是想不出在哪里。 这时,荀彧已经带着刘辩的尸体,悄悄返回皇宫,安置在尚书台空置的房间。 他同样有很多事情要做,第一步,就是招回被派出去的朝廷高官。 这么大的事情,已经不是他一个丞相就能做决定的。 第二件事,荀彧召集了六曹九寺在京负责的官员,明里暗里,要求他们确保各官寺稳定,不得生乱。 第三件事,荀彧暗中调集了六曹九寺所属的差役,借口"整训",亲自统领。 第四件事,荀彧有些犹豫。 那就是,是否告知宫里的太后、皇后,共同商议。 想到曹操的话,犹豫再三,他还是没有进宫,而是见了典韦,做了细致的交代。 相对荀彧、曹操等人惊慌不安中的镇定,张杨就是热锅上的蚂蚁,惶恐不安,六神无主。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桥瑁终于是肯来见他了。 张杨一把抓住他,急声道:“是不是你,是不是伱干的!?” 桥瑁微笑着,道:“是不是我并不重要,我要告诉你两件事。” 张杨笃定是桥瑁做的,紧抓着他,脸角凶狠,瞪着双眼道:“说!” 桥瑁笑容浓郁的要化不开,双眼里尽皆是某种疯狂的笑意,道:“第一,刘辩,死了。” 张杨身形一晃,满脸惊恐,不敢相信,道:“你你说真的?刺杀皇帝,这可是,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桥瑁不急不忙,目光越发炽盛,仿佛火焰在燃烧,道:“张兄,你觉得,你还有退路吗?曹操已经在从禁军大营调兵了,今夜你不行动,能不能活过今晚,就看你的运气了。” “运气?”张杨咬牙切齿,脸角铁硬,双眼里全是不甘、愤怒之色。 桥瑁掏出一道诏书,盯着桥瑁道:“陈留王就在洛阳,加上有这道遗诏,张兄,你还怕什么?”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242/28162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242/281625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