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59章 从不会变的答案

第159章 从不会变的答案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神豪奶爸:绝美校花说怀了我的娃 盗墓从黄皮子坟开始 猫猫道长 GB不女扮男装不舒服 我家学姐,不是人! 红色财阀 遗界魂典 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 本仙在此 将军送嫁千里,跪求公主回京

朱元璋沉默片刻,随后意味深长的对张天赐说道:“张天赐,你就这么确定,西方一定会发展出自己的蒸汽机?” “你又不是……算了,什么时候应该下场,你到时候再和咱说吧。” “张天赐,希望你好自为之。” 说完朱元璋一甩衣袖,离开了御书房。 张天赐站在原地,眼神中闪过一丝震惊和怀疑。 朱元璋刚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又在怀疑什么? 不过以朱元璋的性格来看,他确实属于那种心里有了怀疑不会质问出来的性格。 朱元璋只会选择待自己查证之后,再去带着答案质问对方。 思索半天张天赐也想不通,这朱元璋除了怀疑他的动机,还能怀疑什么? 但是张天赐毕竟从没做过有损大明百姓的事,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明白朱元璋在怀疑什么,那索性就直接不想,老朱还能不分青红皂白砍死他? 而且朱元璋本身的性格就是多疑,整天怀疑东怀疑西的,他感觉有什么事不对,这事可太正常了。 想要不被朱元璋怀疑,那只有死人才能办到。 张天赐这时本打算回科学院转转,却被朱标的贴身太监千福拦住。 “张少傅,太子殿下有请。” 张天赐一挑眉头,这朱元璋父子俩真不好伺候,老的找完小的找。 来到东宫,只见朱标正拿着张天赐这几日编写的报纸在看。 在朱标面前的桌面上,还摆着其他商贾搞得地方报纸,也不知道朱标是从哪搞来的。 “太子殿下。” “张师。”朱标起身,对张天赐一伸手:“张师入座。” 待张天赐入座,朱标笑呵呵的说道:“经过张师这么一搞,孔家的名声估计是要彻底被撵到泥里了。” “这是不是就是张师以前说过的舆论战?” 张天赐接过千福倒的茶水,对着朱标点点头:“确实,这就是舆论战。” “不过舆论战不过是小道,针对某个个体可能很有用。但是针对一整个群体的话,舆论战就没什么作用了。” “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 朱标嗯了一声,低眉思索起来。 过了片刻,朱标抬起头看向张天赐:“若是这舆论战被人用于对付孤,孤又该如何自处?” 果然是一个血脉传承的,这朱标和朱元璋想的一样,那就是万一有人用这招对付自己该怎么办。 不过面对小朱,张天赐打算换一套说辞。 “殿下,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只要殿下信仰坚定,有一个绝对不会放弃的目标,那便能无视甚至利用舆论的影响。” 朱标微微眯眼,看向张天赐:“张师,几年前你曾说过,治理黄河水患,当以天地之力扭转,也就是大坝加植树。” “当时孤问你,这植树当如何是好,张师还记得自己怎么说?” 张天赐点点头,当时考虑事情确实冲动,现在回想起来,让商人帮朝廷种树,这事怎么想怎么不靠谱。 后世那四十大盗集团,做了五年也才三四百万亩,和防沙护林项目的十亿亩比起来,那只能评价一句:有比没有好。 所以这种很难为个人创造极端财富的项目,只能让官方来做。 那些商贾参与进来,不过是为了用小利益,来分走国家绿化建设的大名声。 “当时是微臣想的太过理所当然了,以为每个人都会和自己一样,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放弃短期的眼前利益。” “也忽略了这是一件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或许在他们眼里,微臣的想法才是真正的异想天开吧。” 张天赐这番话既是说给朱标,也是说给此时的自己。 朱标听到张天赐这么说,这才放下心中的防备。 最近一年,张天赐表现的越来越执着于自己口中描绘的“工业化”,这让朱标感到十分的担心。 朱标不怕张天赐有二心,也不怕张天赐在某些国家层面的理念上与自己相悖,唯独就怕张天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念,过于沉迷于机械造物之中。 对于朱标来说,张天赐的身份和传统的师傅不同,张天赐并没有像是老师傅一样,将自己会的本事一股脑全都传授给朱标。 张天赐选择的是,将自己会的本事全都罗列出来,你朱标愿意学习哪个就学习哪个,从来不引导或者矫枉。 这也让张天赐的身份,比起师傅这个名词,更像是一个引路人。 告诉朱标面前这一排排大山的后面有什么,又要如何走出大山,但是对于具体要翻越哪座山,或者选择原地躺平,张天赐是从不干预的。 “张师能如此自省,孤也深觉欣慰。” “张师所言的以树木和大坝限制黄河水沙,当时因为大明贫苦,自然没办法过多投入。” “然而如今有了外源和海贸,大明经济蒸蒸日上,若是黄河之地在出患难,只怕会对大明整体的平稳,造成严重的打击。” “孤打算开始着手这件事,张师觉得此时算早还是合适?” 如果是三年前的张天赐,那一定会说越早越好。 那时的张天赐,无论是政治眼界还是思考问题和思维方式,都远不如今天成熟。 不过,这件问题涉及到的不只是大明的稳定,以及经济情况,更是涉及到了黄河两岸无数老百姓的生死存亡。 在人命面前,尤其是这么大基数的人命面前,不论是什么样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都不能为人命让步。 “太子殿下,如果您问微臣,对黄河两岸的治理有什么样的感悟,那微臣不同时期可能说出不同的答案。” “但是如果太子殿下询问微臣,何时应该治理黄河,那无论什么时候,微臣有且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现在!” 朱标叹笑一声,对张天赐说道:“果然,张师无论怎么变,那颗为了百姓抛弃一切的心,都不会变。” 说完,朱标让千福拿出一沓名单,递到张天赐手中:“张师,你看看这上面哪些人适合治理黄河。” 张天赐低头一看,只见名单上简单列出八个人的名字,以及这八人的职位和做过的事迹。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2835/245825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2835/2458257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