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 第185章 为大明的教育,奉献自己吧!

第185章 为大明的教育,奉献自己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最后一个道祖 末日种田 甘糖镇谜案集之糖厂疑云 徐千鲤蓝倩蓉 四合院之透明小人物 凌天剑尊 退下,让朕来沈棠 惊悚乐园 熊孩子朱雄英,在朱元璋头上蹦迪 地球重生之灵亡大陆

第二天一早,开完早朝。 张天赐打着哈欠,向御书房走去。 一边走向御书房的路上,张天赐还一边心想:【这人啊,果然不知道满足,以前六点上班羡慕八点的。现在九点上班羡慕不上班的。】 【唉,太腐朽太堕落了。】 一进御书房大门,张天赐照例弯腰行礼,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抬头,就看到朱元璋正坐在办公桌的后面,一边冷着脸瞪着他,手里一边盘两个核桃。 张天赐挠了挠头,心想这朱元璋不至于这么小家子气吧? 不就是没晚上十点起床给你干活嘛,至于这么生气? 他妈的,穿越前的导员,不会就是朱元璋的后人吧!这种不把人当人的资本家嘴脸,简直一模一样! “张天赐,你好大的胆子!咱现在连叫都叫不动你了是吧!”朱元璋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指着张天赐的鼻子就开始说道:“亏咱那么信任你,当朝六部你都说调动就能调动,他胡惟庸都没你这么大的权力,你就这么回报咱!” 张天赐在一旁低下头,听着朱元璋在那吧嗒吧嗒自己输出了十多分钟。 期间张天赐还因为太困的原因,差点打出一个哈欠。 要不是张天赐定力惊人,硬生生将这个哈欠忍了回去,张天赐都不敢相信,那朱元璋要被气成什么样。 等到张天赐听朱元璋不说话了,这才抬起头看向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是微臣的不是,所以陛下昨夜找微臣是有何事?” 看张天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朱元璋气的眼角直抽。 好小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吧! 算了算了,赶紧问吧,在纠结下去就要被张天赐活活气死。 “咳!”朱元璋轻咳一声,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之后,对张天赐说道:“咱家标儿昨天和你说的,咱都知道了。” “不过这孩子还是太年轻,做起事来毛手毛脚的,脑子里只想着一统世界,连人口问题都没想到。” “不过嘛,标儿毕竟是咱的儿子,只要他的目标不算太离谱,咱努努力帮他奠基一下也不是不行。” 张天赐一脸黑人问号的看向朱元璋,什么叫【目标不算太离谱】? 你管一统地球叫做目标不算太离谱? 合着整个大明,就我一个人是保守派吗? 转头一看朱元璋的表情,显然朱元璋也知道这件事确实不靠谱,不过想要一统世界,那就需要开疆拓土和发展人口。 让朱标在这两点上努努力,日后驾崩了也能算个好皇帝。 既然如此,那帮着朱标出出力也不是不行。 就是这个人口问题……张天赐摸了摸胡子,心想,是像后世西方那种直接发钱呢?还是在某些老百姓的生活上做优惠呢? 很快,西方那种直接发钱的模式就被张天赐直接否决掉。 大明确实需要更多的人口,但是不需要快乐教育下的廉价劳动力。 作为大明的老百姓,不能心中只想着吃饱,他们应该还有更高的追求。 而想要更高的追求,那就需要知道什么是更好的生活。 而想要老百姓“知道”,那就要从教育入手! “启禀陛下,微臣有一小计,可促百姓自发多生子嗣,还能让大明拥有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张天赐抬头看了朱元璋一眼,见朱元璋正面无表情的盯着自己,张天赐也不继续打哑谜,而是说道:“据微臣所知,哪怕是在百姓从未开蒙之前,民间地里老农也知晓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那就是读书改变命运,读书能当官封侯,读书能萌妻荫子。” “既然如此,不如将读书和生育挂钩,家中两子者,送子到官办学堂,可减免半数学杂费用,由朝廷给予补贴,减少地方的压力。” “家中三子者,减免六成学杂费用,往后以此类推。” 朱元璋听后先是点点头,然后又看向张天赐问道:“若是各地官员,虚造多子上学者,在其中贪污受贿该如何是好?” 听到朱元璋这么一问,张天赐感叹一句,不愧是朱元璋,什么政策的第一反应,永远都是会有官员在其中贪污受贿。 不过朱元璋这想法也很合理,毕竟后世…… 张天赐思索一番,随后还是叹息一声:“陛下,天下政策无万全之法,只能以朝廷审查,才可减少压制底层官吏的恶心。” “不过微臣认为,单单是惩罚,未免惹得官场风气人人自危,当有奖有罚才是正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低眉想了想张天赐的提议,随后先是摇摇头,然后又是点点头。 “你这法子还可以,但是不够全面。” “虽说我汉民都知晓读书可改命,可是还是有那种顽固的老百姓,甚至是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很顽固。” 说着,朱元璋抬眼瞥向张天赐:“你说这又该如何是好?” 对于这一点,那张天赐可太有经验了。 当年大学毕业之后,自己考了研究生,继续在学校内努力。 而那些本科毕业就去考公的同学,其中就有选择去扶贫做教育去的。 在张天赐看来,真正要将这些民间的极端顽固派也松口,那就只能让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心中怀有远大理想又待人温和的学子,亲自下乡去和这群老顽固讲道理了。 一想到这,张天赐一拍大腿,这不正好把那群死顽固的儒生,也利用起来了吗? 这群死顽固的儒生,现在要么在家待学,要么偶尔聚会一下批判朝廷,说什么朝廷居然增加别的学派,简直就是周朝末年国家分裂的模样。 这群人吧,说他们坏,那还真不一定,兴许还有去救落水儿童,扶老奶奶过街道的。 但是说他们好,他们又很顽固的排斥一切进步思想,典型就是学成榆木脑袋的那群人。 这种顽固派的儒生,最适合用来对付民间那些,不想让孩子上学的老顽固了。 果然,只有放错地方的人才,没有绝对没用的废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2835/25081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2835/250816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