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士兵太少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末世僵尸:新时代的神明 读心术:炮灰女配她失心疯又犯了 才艺展示,这魔术师刑啊! 仙子,可愿与我论道 回国以后,我真没想搞事 雷老侠的回忆 变成女生?问题不大 求生游戏:你这算是哪门子的种田 火鸦 甜宠:旅游撩的老板追来了

天竺承担了大量香料的进口来源地,同时也是大明商品的倾销地。 随着良种逐渐在江浙地区铺开,朝廷在保证了粮食微量增产的情况下,开始将原本用来种植粮食的土地改为桑田。 和电视剧中嘉靖时期的改稻为桑,闹得民怨四起不同。 朱元璋先是让老百姓种了一季增产稻,老百姓在见识到了改良稻种的威力之后,这才开始给老百姓推行改稻为桑。 经过简单的计算,以及朱元璋承诺的担保,保证良种绝对不会让老百姓的收成减少,在比如朝廷保证了一个最低价,如果没有商人收,那朝廷负责收购。 在这样完备的保障策略之下,老百姓才开始尝试着将一部分的稻田改为桑田。 在经过一季养蚕之后,老百姓看着没有变少的粮食,外加多出来的桑田收入,这才开始有更多的百姓主动参与到种植桑田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发现养蚕这份额外收益的妙处,江浙地区的养蚕风潮开始大量涌现。 甚至有一些老百姓激进的想要将全部的稻田改为桑田,要不是朱元璋提前发现明文禁止之后,估计一场小天灾就能让江浙地区变得民不聊生。 大量生产的丝绸有八成被大明境内自己消化了,剩下两成则倾销到海外。 虽然海外对于大明的丝绸需求日益加深,但是在老朱看来,什么经济不经济的,自家老百姓都用不上的东西,出口那么多干啥。 现在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已经模糊,老百姓手里有了闲钱,但是也只是在过年给孩子做一套新衣服而已。 而朱元璋的目的,则是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穿的上丝绸衣服。 被严格控制的出口量,导致海外的丝绸价格节节攀升。 在嘉靖年一匹丝绸也不过十五两银子,但是在现在的天竺和中东地区,一匹丝绸已经炒到了七十两白银。 似乎供大于求的的市场规律,在这个时代失去了作用。 张天赐看着朱元璋一副担心的样子,明白虽然朱元璋对商人看不上,但是也担心这群商人在外面赚不到钱,会压榨国内的百姓。 既然如此,张天赐在此提出之前曾经提出过的办法。 “陛下,微臣还是建议,如今和大明贸易的各国,都应该签署《明盟自由贸易协定》。” 朱元璋一脸无语的看向张天赐:“你那个自由贸易的合同,有多离谱还用我说?哪个国家的国王会签这种卖国求荣的东西?” 张天赐笑着微微摇头:“这个……还真不一定。” “可能在陛下看来,世界各国都和大明一样,有进取心有自己的底线。” “但是在微臣看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大部分的国王不过是素位尸餐,目前全球各国中,也只有法兰西、英吉利、神圣罗马。” “至于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就匈牙利和莫斯科,能稍微有一些进取之心了。” “再往后那些其他国家,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草台班子领导一群愚昧的百姓而已,只要利益足够,他们会主动出卖国家利益的。” 张天赐这一番言论,可谓是深海炸弹一样,让六部的尚书都有些懵逼。 南洋诸国再怎么散乱,起码也是需要大明用亡国来威胁,他们才会乖乖就范。 更何况别看大明现在名义上有南洋的领土,各国国王都已经退位。 但是那些国王退位了,其他王亲贵族可不够老实,仍然在暗戳戳的鼓动造反势力,大明想要真正融合这些国家,还需要好些年呢。 “不如这样,我们先让商人帮我们试探试探天竺国的实力如何?”见到在场无人应声,张天赐只能退一步,提出一个缓和的方案。 户部尚书徐本率先被张天赐这个缓和方案吸引:“什么意思?详细说说” 张天赐看向徐本,缓缓开口说道:“很简单,一句话,反客为主。” “告诉商人,天竺的伽罗帝国不只是拒绝我大明修建通讯设施,还是要拒绝和我大明进行贸易。” “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市场和八成的进口源,只要我们站队在商人身后,商人自己就会化身恶犬,去替代我们大明撕咬伽罗帝国。” 朱元璋眼神微动,缓缓开口说道:“没什么意义啊,商人的组织能力低,派系分布庞杂,想要让他们捣乱还行,让他们逼迫伽罗帝国开放市场?咱觉得这群商人还做不到这一点。” 徐本在一旁点点头,对朱元璋的看法也很认同。 现在市场上的商人要么是地区联盟,要么是血缘纽带,各个势力之间你来我往,虽然没有暴力冲突,但是在商业环境的深水中,已然早已内斗的不死不休。 想要让这样一群分裂到无限细分的商人,统合起来对抗一个帝国?哪怕这个帝国在拉胯,那也不是这群商人能做到的。 张天赐摇了摇头:“我从来没指望商人能做到这一点,我只是希望通过商人的捣乱,引诱伽罗帝国大动干戈。” “届时,我们才有正当理由出兵。” 朱元璋看向兵部,见兵部微微摇头,朱元璋又看向张天赐说道:“四处树敌,我大明在海外只会越来越难走。” 兵部尚书孙克义也开口说道:“目前大明一边要防备北方的蒙元,一边要防备西北方向的钦察汗国,还有南洋那些妄图复国的海盗贵族,欧洲的葡萄牙行省也需要大明一直输血。” “在开辟一个战场,我大明可很难承受。” 四方防备,需要的更多不是物力,而是士兵。 一个国家能脱产行军的士兵其实就那么多,现在大明随着几十次的扩军,已经拥兵两百万,已经到了大明四千万人口的极限。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机器,百分之五的脱产人口,已经让朱元璋觉得隐隐有些压力。 张天赐深吸一口气,大明空有武功而人却不够,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或者,让商人能招募一些雇佣兵呢?那些国家内部不过是散装国家,我们或许可以暗示商人,让这些商人自己出去占领土地?” 朱元璋立刻摆手拒绝:“绝对不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2835/273123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2835/273123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