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上帝之鞭(二)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僵尸文明 御器千秋 带商场去逃荒种田,我造反称帝了 别人都是穿越重生,就我土著炮灰 贪财王妃雁过拔毛可还行 他的玫瑰 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 风的告白春知晓 北镇残明 民政局门口,我闪婚的路人是首富

延安。 弓二严肃神情,身边站着席氏兄弟,三人同时面对其他退役的老兵。 “朝廷来了倡导书和招募令。一切秉持自愿原则。”弓二一字一句,看着发福、形同老农的同乡、袍泽,声音凛冽了几分,“这些哥萨克蛮族,欺人太甚,一而再,再而三的闹腾,若是不能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估计还以为东面没有大国。朝廷的意思很明确,将罗刹麾下的哥萨克,打回北洲。 想要踏入中洲,要么是战俘,要么就是读书科举进来的。 只是这一次路途遥远,补给线漫长,在铁路修过去之前,朝廷是没办法大规模提供资源的。 所以,陛下会在年底,将铁路修到唐努乌梁海,以后物资集散和前哨就会在这里集结外派。 我们可以选择打过去当内藩,也可以选择不去。 如何抉择就看大家。不过,这些年你们也生了一堆娃娃,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了他们考虑。 就算是战死了,该给的抚恤,一律按照军队的来。” 一听连后事都有保障,不少人纷纷站起来,拍着胸脯,表示愿意:“他娘的!这些年天天耕田种地,成天跟一群混账小子教练,就求着能哪天上战场。 结果陛下是将地盘越打越大,边区的少族一个团一个团的上战场、戍边,我们是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再晚来几年,我还真就没有这个心气了。” “没错!太消磨了!咱们村现在都是机械上工,听说西安大学那边的联合收割机都开始实验了,是不是再过个十年,连地都不用下了。我这儿天天喝酒,屁事不干,就紧着生娃了!” “哈哈!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要不是你命好混到了试验村,能得到这种机械?” “少废话!机械也是要贷款钱的!而且先期的土地推平、水库改造、沟渠开挖,都是重本重力的,我们头五年也是卖死力的好吗!总之,现在家里就算离了我,婆娘一样能干活收麦,是该为子孙未来提一提了!更不要说,我还有股票什么的。” “行了,直到你小子发财了,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各自回村里,乡里,问问附近的乡社,看看有多少丁余,留着开垦也没多少收益,不如让他们跟着咱们上战场。 打到北洲,日子再差,也能混个内外藩属当当。 总比一直在这里干活要有盼头!” 一群人快速商讨,弓二与席氏兄弟,不时宣传一下朝廷的指导方针和提供的福利政策。 然后三个月之后,银川火车站,汇聚了上万人,弓二他们上了火车,闯过飞雪的戈壁,看着大漠风光,一个两个开始唱起家乡歌谣。 年轻的战士,听着老兵们吹嘘他们昔年的战果,一些从符天府退下来的老兵,则介绍起哥萨克的情况。 “穷困潦倒是哥萨克的底色。换而言之,他们只剩一条不值钱的命,所以他们很凶恶。面对他们,一旦确认是敌人,立刻屠灭,只有杀得他们胆寒,才能震慑他们。” 老兵们介绍起罗刹人对哥萨克的压榨。 年轻战士之中总有心善之辈说:“可是既然是穷苦人,为什么不能招揽他们呢?” “因为他们选择助纣为虐了。”一个老兵站起来,微微摇头,“况且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语言风俗,他们也不了解我们。就好像居于黑暗的森林里,你举着铳,对手也这举着铳,这个时候野兽出现了,你能确定是对手还是野兽?又或者是你的队友? 不能,你只能开铳!一铳打过去,杀死他,或者打到他们没有反抗之力,才能投下怜悯。 记住,只有胜者,才有资格怜悯失败者。 否则,就是愚蠢。” 这个老兵摘了帽子,露出被劈断的耳朵说:“瞧,这就是我第一次发善心的代价。那个哥萨克,狠狠给我一刀,要不是我躲得快,削掉的就不是耳朵,而是脑袋了!所以,在你们赢得胜利之前,敌人没有资格被怜悯。 在这片雪原,粮食也是紧缺的,哪怕我们背后是大顺,也要记住,你们现在吃的自热饭食(木盒、铁碗、生石灰、米饭、罐头肉),更是陛下每份百文补贴才有的结果。 朝廷为了支撑我们远征,为天下扫出敌人,就已经花费无数,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命,用在刀刃上! 觅封侯的机会,可能这辈子就这么一次! 是龙是虫,就看今朝!” “是龙是虫,就看今朝!!!” 众人被激得疾呼,他们是来觅封侯的。 封侯意味着铁饭碗,意味着世袭,意味着子孙只要不造反,与国同休。 经过五日开拔。 火车停在了乌兰固木。 再往前三百里就是唐努乌梁海。 但因为时间的原因,需要明年才能开通了。 所以,乌兰固木这边,已经汇聚了数万马匹,等待他们选购。 年轻战士们走进马市,花了不少钱,又弄了补贴,基本一人三马,一匹到两匹母马,剩下一批驮马。 然后带上铳、刀、枪、甲、弓等,将棉衣穿好,踏上风雪,又五日才抵达了唐努乌梁海正中心的图瓦城。 图瓦城是一座军事要塞,为了应对他们的远征,朝廷特别拨款,修了上万座带着火炕的平房,煤炭也齐备,所以一进来就扫掉了不少的冷意。 “等风雪稍歇,我们就要出发了。”弓二走进来,一户户说过去,好好安抚他们。 当然,与他们先后抵达的,还有麻登云、黑云龙、祖泽清等前明的官员。 他们的人手就少了很多。 跟弓二等大顺一期元老用乡党情谊拉拢了一批地方的年轻人,让各个会社、集体社出钱集资,选出来的上万人编制比起来,他们只有千余人。 毕竟朝廷只给他们每人五千人编制和饷银,其余的全是自行筹措。 所以他们发挥老手段,吃空饷,将有限资源集中拉出了千余人。 全是昔年关宁军的老兄弟。 但这几个人,也把关宁军的老底全掏空了。 精锐程度,不比大顺士兵差。 几方人碰个头,按照军衔军职选了个司令出来,就开始快速分工。 一个月后,第一波寒潮涌动结束,风雪平息。 斥候开始发动。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070/328123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070/328123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