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711章 西南问题还是人口问题?(上)

第711章 西南问题还是人口问题?(上)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师尊她总想凑我和师妹CP 饥荒年,我以现代物资缔造古代盛世王朝 无量宙之密钥 天灾囤货,灵泉空间种田记 死遁二嫁显怀了,渣父子才求我释怀 韦贵妃李世民 林总别追了,夫人只想搞科研 这些三国土著不可能这么猛 从恋爱提示开始的东京生活 重生后,多疑霍总请相信我

“陛下,西南这一次的动向很明显有问题。”祖大寿忧心忡忡的说。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掌握一个国家的决策主持,中南半岛的军事规划,以及后续的应对跟需要面临的挑战,然他这些天一直泡着书籍、图册、资料,直到今天才算是缓过一口气来。 但还是不够。 敌人不强但是滑溜,若是简单的军事应对,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想要干掉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他们的优势上下手。 所以,祖大寿继续说:“整个红毛番的势力,主要在亚齐、因陀罗以及井里汶这三个国家。 而这里,便是旧港宣慰司跟爪哇岛所在的两座大岛。 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干爽季节,偷袭两座大岛沿海,强迫亚齐、因陀罗、井里汶三个国家自发清理红毛番,若是他们不答应,我们就在他们聚集之城市港口,执行严格的拆毁政策,本地百姓一律视为罪人,流放北疆。 如此一来,就算红毛番有能耐进入是南洋,也会因为没有据点跟贸易港口,而无法获得补给。 然后我们选定几个深水湾或者险地作为港口,驻扎兵马与岸防炮,然后剩下的地方,全部内迁三十里地。不愿意内迁的土人,一律视为敌人,立刻诛灭。 做完这一切,就可以联系大顺驻南洋总理大臣种大人,让他优先在这两座大岛的沿海,选定合适的地方,作为封地,将一批在国内退役的有爵者,封建于此。” 顺天府,王三站在地图前,身后跟着一众文武,都听着看着祖大寿的介绍。 他的办法并不难懂。 就是迁界限海,先瓦解红毛番抢掠的可能,毕竟留个红毛番也是抢,不如我们自己上。 抢完之后,将人全部内迁三十里,然后在这三十里范围,开始安排封建,子爵、男爵什么的不用挑,来一户分是个土人作为仆从,用来开荒,人口不够了,山林里子还有很多部落可以抓。 反正土地封建下去,就是各家地主的。 他们为了给自家打基础,必然会尽快将壮劳力消耗掉,然后不断组织抓捕,循环往复。 只要干掉了沿海的城市里的那些苏丹,后续渗透就一切不成问题。 等解决红毛番问题与岛内土着人口的梳理,大概一二十年,沿海就能布置新的港口与城市,而这个时候,这些港口与城市,就是大顺直接下场建设,作为省府、县衙的根基。 如此一来,大顺就能利用海权,给南洋所有藩臣上枷锁。 计划相当可以。 王三看向内阁群臣:“你们觉得这个计划后续推动的话,需要花销多少?” 内阁阁臣赶紧拿出算盘,在一旁开始估算。 王三也没催促。 内阁阁臣换了一批,除了从地方上提拔上来的老臣,还有三个姓王。 这三个王,就是王三的宗亲,他们接下来将要干满十年,只要没有犯错,就该出海发为藩镇。 是的,王三并不打算将所有宗亲发出去当内藩诸侯,而是分能力,分批次安排。 就比如一直从事文人工作的几个王氏,真叫他们去砍人很难,但治理国家、梳理科研,还是能够轻易做到的。 所以他们内阁大学士任期结束,就会担任各地总理大臣。 至于总理大臣,以后或许会定制,陆续成为帝国极壁之外的代管。 由于王三的操作,藩镇、内藩、外藩、朝贡四个等级藩属,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并不相同。 藩镇只有治安权,或者叫做有限军权、有限参政权,藩镇州府是存在议事堂的,也就是议会。 从前几年开始,藩镇长官根据爵位的不同,各有加官。 府州级藩镇对应侯伯爵位,加同参知政事。 县乡级藩镇对应子男爵位,加同议谏政事。 他们没有开府的权力,但有参政议政的权力,换而言之这些地方,朝廷安排下来的官员,需要跟他们进行博弈与协商,才能推动政策,与一部分地方法律的颁布。 当然,前提是不能违宪。 而对于地方不成熟的治理,朝廷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毕竟现在交通讯息不发达,不能指望朝廷能面面俱到,如果真的能面面俱到,行政成本还不得压垮朝廷。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上称,但要是你激怒了朝廷与皇帝,违宪就是紧箍咒,能轻易弄死他们。 并且地方内藩诸侯之间,彼此也会因为地盘利益分配原因打起来,朝廷的作用就是调和他们,这几年下来,老挝、麓川两省对于这一套体系运转还不错,所以藩镇不算大问题。 真正让人头疼的是内藩。 外藩还好说,就是非华族诸侯朝贡请附属,皇帝册封他们宣慰使,某地总管大臣,类似元朝的土司+大理总管这样的官职。大顺只要外藩诸侯的关税、外交、军事,然后要求他们上层与下层推进汉化教育,最后形成一个次生文明。 内藩则是真正的诸夏,是需要拥有足够华族人口作为支撑的。 可是现在中国本土要推进工业化,生育速度赶不上迁徙速度,真要按照祖大寿的方案来规划,大顺需要在南洋的旧港岛、爪哇岛、婆罗洲、吕宋岛、三宝垄岛、苏威拉西岛、巴布亚岛这七个大岛上安排五百万人口,才能彻底控制这些地方。 算完,推出来,现场所有文臣都炸了:“陛下,臣以为应该先东后西,逐步推进。不然真要是移民五百万人口,只怕因为疫病,损失还会更大。” “没错,陛下,此时不宜操之过急,那些土人,就如同地瓜一样,但凡遗漏一个,来年就是一茬。 我们要做的是先侧重东面,然后剩下的地方挑动本地苏丹、部族内讧,互相攻打掠卖,我们买走本地奴隶,发往各地工地。 能用朝廷生产出来的部分工业品换来海量的劳力,才是划算买卖。” 文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已经很好的适应了主人翁的性格。 虽然王三强调大同,但也只是国民大同。 国民之外的人,只要不是奴隶,都有劳务派遣的名头。 而且他们之中熬过去的人,也会被驯化,成为二等人,然后返回家乡,协助治理本地人。 大顺终究不是大缺大德的带英,这些地盘终究是天下体系的一部分。 天下体系就是没有疆界。 都是中国皇帝的臣子,百姓也是臣民,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教化,使之华夏化。 所以内藩才是最难搞的。 在华夏体系内,内藩诸侯是有资格争夺皇位的,所以历朝历代防范的也就是他们。 这才是为什么后续多数都是中央集权。 但郡国并行还是有郡国并行的好处,是真的节省成本。 这才是为什么王三这边的群臣,如此拧巴的原因。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070/328123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070/328123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