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小大房辞行上任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此间无敌的我加入聊天群 战王诱宠:王妃她又美又撩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做这种游戏,还说上岸了? 一个老旧小区 替嫁随军,科研大佬带飞祖国 核废水后,我能听到植物的心声 四合院:我可不是许大茂 叫爷 闪婚甜炸了,为绝嗣大佬生了四宝

因着铭笙任命外放,自是无法回老家祭祖,倒是铭丰和秋生有一月的假期,兄弟俩翌日便乘上马车赶回淄州。 赵进士赵成礼顺当搭上了太师府安排的马车,结伴回乡祭祖。 这日一早,李婉亲自送小大房儿子儿媳出府,此次孩子外放,至少得三年见不上面。 罗先生特意准备了一箱子的常备药,给到老友赵先生手里。 除此以外,罗先生还在康宁堂拔了两名出师的徒弟,跟随小大房一块到地方。 阮氏早早便来太师府送行,二闺女嫁得好,在夫家又得了脸面,且备受上头公婆的宽待,她做为母亲无有不感到欣慰的。 眼瞧着太师府方方面面都为孩子准备妥当,根本容不上她插手的,阮氏再次感到自愧不如。 李婉握着媳妇的手,不忘了交待,“四虎和五虎两位小叔会在夷州接应,若遇着什么困难便寻了他们,咱商行的买卖不打紧,慢慢来便是,刚到地方最紧要的是保养身子。” “是的,娘,儿媳省得的。” 宁氏眼眶湿润,临别的这一刻,倒是不舍得待她极好的婆母亲长。 袁氏上前,握了握宁氏的手,“大嫂您放心,我会带上您的那份伺候好咱娘的,也会照顾陶姐儿。” 宁氏点头不迭,“多谢弟妹。” “诶,说这些,莫要忘了与我写信。” 宁氏被袁氏的开朗性子逗笑,揩了揩眼角的泪,看着铭笙抱在怀里的陶姐儿。 陶姐儿并不知道爹娘此次离开意味着什么,只以为爹娘带上小弟弟出门玩上几日便回府了。 宁氏不舍地抚摸闺女的脸颊,轻声叮嘱到,“姐儿平素定要好好听从长辈的话。” 陶姐儿欢笑点头应声,“娘,陶儿乖乖的,听话。” 面对乖巧可爱的闺女,宁氏到底是不舍得,却也知姐儿留在京中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李婉示意孙娘把姐儿抱过来,宁氏才依依不舍的收回手。 铭笙握了握媳妇的手,无声宽慰,一同面向阮氏辞行。 “岳母大人请放心,瑜儿和哥儿,小婿定当照顾好。” 阮氏点点头,说不出的心底感触,“好。” 铭笙来到李婉跟前,“娘,倘若有事定要书信予儿子。” 李婉点头宽慰道,“娘省得,京里的事你便不必操心的,男儿志在立业、照顾妻儿才是坚要的。” “儿子谨遵娘的教诲。” 铭笙向罗先生拱手行大礼,“罗爷爷,待孙儿日后回京,再好生孝敬您。” 罗先生只手捋了捋稀疏的白胡子,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保重好身子。” “是,罗爷爷。” 李婉见儿子回头,笑道,“你爹当下赶不回府送你们的。” “儿子省得,爹公务繁重,儿子望爹娘定要保重身子。” 昨个夜里,父子俩在书房促膝长谈至深夜,父亲交待的事宜他都记在心里。 “好。”李婉点头,把怀里的哥儿送到儿媳宁氏怀里。 “好好的。” “是的,娘。” 宁氏再次面向亲长福礼,不舍的看一眼闺女,忍着眼眶的热意,转身在夫君的搀扶下上了车。 李婉向赵先生礼貌微笑道,“有劳先生了。” “夫人莫要与老夫客套,您和太师且放心,笙哥儿老夫替你们看着。” “好。” 说完,书荣上前搀扶赵先生上马车,随行的下人及暗卫礼貌来到李婉跟前一一辞行。 目送马车队伍在朝廷钦派的官差护送下,遥遥离去,大咪的铁笼子外罩着层黑布,能从底下的缝隙瞧见里头趴伏的虎爪子。 恍眼间,从前围绕在她与李怀江膝下的儿子,个赶个的奔赴属于他们自己的前程——。 ------- 淄州,知县,长留村。 秋生和铭丰兄弟俩回来以前,县衙门便将好消息送到了村子里,霎时间,整个村子再次轰动不已。 状元郎,一门三皇榜,哪一个词听在寻常百姓耳朵里,都是望而不及的高度。 今年老家瀚博书院再次考出了五六个秀才,让整个长留村成为人人艳羡的才子福地。 张砚对铭笙高中抱有极大的信心,便是这状元太出乎人之意料,心道,果然是大哥教养出来的孩子。 老李家祭祖事宜李怀池都已是安排妥当,头一天先是与族长及族老们开祠堂,祭拜李氏列祖列宗的牌位。 李怀诚从淄州请回来的舞狮队伍,在祠堂门口舞足了一日,满村喜庆不迭。 李婆子让张芳和陈氏准备好喜糖、喜馍馍,让后头的工人帮忙挨家挨户的分发。 大侄孙子有出息,给老李家考回了个状元,李婆子自当高兴得哭湿了两条帕子,倒也没忘了到小佛堂给自己的老爷子还有哥嫂们上柱香。 秋生此次回乡祭拜完老子娘,便在族里亲长的帮助下,为父母请了牌位,不日他便要带回京城供奉。 这是李怀江和李婉的意思,秋生已到了娶亲的年岁,如今亦顺利高中皇榜,李婉兑现了曾经对赵氏许下的诺言,帮她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栽培成才。 在这期间,倒是出了个小意外。 赵氏娘家老子娘及哥嫂听说了秋生高中皇榜之事,忘却了当年他们如何狠心抛弃的这两个孩子,颠颠的跑到长留村寻秋生。 要说赵家村地处偏僻,四面环山出门不易,消息自是没有别的村子人家灵光。 早在去年赵氏的大哥听村子里的人说起,妹子当年嫁的那户宋家出了个举人,他还在呐闷宋家哪来的本事养出个举人老爷。 或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出于不忿,特意一番打听之下竟得知,那位宋举人竟是他们赵家的外孙宋三宝。 早年赵氏的大哥倒是听说,他娘放走的两个崽子被长留村一户姓李的人家收养,为此事,他和爹还怨了老娘许久,觉得她老糊涂。 明明他和爹都已找好了牙子谈妥了价钱,老娘竟把两个值五两银子钱的玩意给放走了。 谁曾想,收养两个崽子的竟是当朝太师的那户李家,难怪能养出一个举人。 赵氏的大哥顺着消息往深的打听,才得知妹子的大闺女还嫁给了亲王的儿子,这可是泼天的富贵人家啊。 为此,赵氏娘家人一顿捶胸顿足,若是早知道消息,靠着那两个崽子与老李家交好,多少好处他们捞不着啊。 这下好了,那死丫头的福气他们是攀不上了,嫁入王府之后就再没回过淄州,倒是那崽子竟也是个有大福气的,这下子高中了皇榜,他们赵家怎么说也得捞上半点好处才是。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180/269363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180/2693634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