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9章 孟德献刀子

第9章 孟德献刀子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北派阴阳师 洪荒:苟在武夷山,逍遥红尘仙 求生游戏:我能窥屏直播间弹幕 被孙权扫地出门,我反手投靠曹贼 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 大周:第一满级世子爷 我成了观察者外神 神医弃妃,冷厉王爷乖乖就范 萌妹闯大话 吞噬星空之元重之主

话说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有一位名叫伍孚的越骑校尉,表字德瑜,他生性刚烈,目睹董卓的残暴统治,内心激愤不已。 伍孚决定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于是乎他在日常朝服之下暗藏一副轻型铠甲,并秘密携带着一把短刀,时刻寻找机会刺杀董卓。 终于有一天,董卓按例步入朝廷,伍孚瞅准时机,当董卓走到宫殿阁楼下时,他毅然决然地拔出短刀,冲上前去,对准董卓胸口猛刺过去。 然而董卓并非等闲之辈,力气奇大,竟硬生生地用双手抓住了伍孚的手腕,阻止了致命的一击。 恰在此刻,吕布闻声赶来,瞬间将伍孚掀翻在地,解了董卓之围。 董卓惊魂甫定,厉声质问伍孚: “是谁指使你背叛朕的?” 伍孚昂首怒目,大声咆哮: “你并不是我的明君,我也不是你的忠臣,何来背叛之说?你罪孽滔天,普天之下无人不想亲手杀了你!我后悔未能将你五马分尸,以告慰天下苍生!” 董卓听罢勃然大怒,立刻下令将伍孚拖出去施以酷刑——剖腹分尸。 即便面临如此酷刑,伍孚依然至死骂声不止,其英勇壮烈之态,令人感叹不已。 当时那位四世三公、雄踞渤海的袁绍袁本初,听闻董卓在京师篡权乱政、肆意废立之举,心中愤慨不已,遂特派心腹之人携带一封密函前往长安,拜访司徒王允。 这封密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董卓逆贼胆敢欺天犯上,篡夺皇权,其所作所为,实乃人神共愤,不堪言状;然而您身为朝廷重臣,却对他那般嚣张跋扈的行为视若无睹,仿佛充耳不闻,这难道是一个忠贞爱国、尽职尽责的大臣应有的态度吗? 如今我袁绍正在渤海整军经武,集结兵马,旨在肃清朝廷的叛逆势力,恢复汉室正统,但尚未轻易采取行动。若是司徒大人您有意匡扶社稷,应当把握时机,策划铲除董卓。倘若需要联合行动,只要一声令下,我袁绍必当遵从您的指挥,共同完成这一救国重任。” 王允收到貂蝉的书信后,思考没有计策。一天,他在侍班阁子内看到旧臣都在, 王允说: “今天老夫生日,晚间敢请众位到舍中小酌。” 众官都说:“一定来祝寿。” 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都到了。酒过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官惊问: “今天是司徒生日,为何悲伤?” 王允说: “今天并非我的生日,只是想和众位一叙,恐怕董卓见疑,所以托言。董卓欺君弄权,国家朝夕难保。想当年高皇帝诛秦灭楚,拥有天下;谁想传到今日,竟要丧于董卓之手:这就是我哭的原因。” 于是众官都哭了。 正当满堂官员们悲痛万分,仿佛夜以继日地哭泣就能把董卓哭倒似的, 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拍案大笑起来, 他朗声道:“全天下的大臣从黑夜哭到天明,再从天明哭到黑夜,这样就能把董卓哭死不成?” 王允定睛一看,这放声大笑之人正是那骁骑校尉曹操。 王允一听此言,顿时怒火中烧,责问道: “曹孟德,你的祖辈也曾受汉室俸禄,如今国家危难之际,你不思报效,反而在此嘲笑大家?” 曹操却悠然答道: “王司徒误会了,在下所笑并非其他事情,而是笑各位大人空有一腔热血,却无一条可行之策对付董卓。我曹操虽自知才疏学浅,但愿意挺身而出,立即割下董卓首级,将其悬挂于都城大门之上,以此向天下人谢罪。” 听罢此言,王允立刻起身离开座位,恭敬地询问曹操有何妙计。 曹操便坦诚告之: “近来我之所以暂时忍辱负重侍奉董卓,其实是在等待机会,伺机除掉他。现在董卓对我颇为信任,我因此得以接近他。我听说司徒大人您手中有一口传世珍宝——七宝刀,不知能否暂借给我,让我有机会混入相府,趁机刺杀董卓?即便此举失败,丢了性命,我也无怨无悔!” 王允听后深感欣慰,便亲自斟酒敬献曹操,并对曹操的壮志豪情表示赞赏。 曹操接过酒杯,洒酒为誓,王允随后毫不犹豫地将七宝刀交到了曹操手中。 曹操收好宝刀,饮完酒后,便起身告别在场的所有官员。 众人继续停留了一会儿,随后也各自散去。 次日清晨,曹操揣着那把宝贝疙瘩般的七星宝刀,一路忐忑来到了相府门口,向门卫打探: “哎呀,咱家那位大丞相董大人现在何处啊?” 门卫回应:“丞相正在后院的小楼阁里休息呢。” 曹操听闻,二话不说,迈着坚定的步伐直闯小阁。 进屋一看,果不其然,董卓那家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榻上,旁边还站着那个力大无穷、勇猛无敌的吕布伺候着。 董卓眼瞅着曹操,来了句: “哎呀,孟德你怎么这么晚才到啊?” 曹操心中紧张,嘴上却打着哈哈: “呵呵,马儿今天状态不佳,走得有点慢呐。” 董卓一听,想起自己最近得了几匹西凉运来的宝马良驹,心想着这孟德也是个人才,就对吕布吩咐: “奉先啊,我那儿有几匹好马,你快去挑一匹最好的送给孟德赏玩赏玩。” 吕布自然不敢怠慢,领命而去。 此时,曹操瞅准机会,心里嘀咕: 【这个祸国殃民的大胖子,真是活该遭这一刀!】 说时迟那时快,曹操悄悄把手伸向了怀中的七星宝刀,准备趁机刺杀董卓。 但看着董卓那魁梧的身躯,想到他力气惊人,曹操不禁犹豫起来,担心怕刺杀失败。 董卓可能是因为肥胖体态坐着不舒服,索性翻了个身,背对着曹操躺下了。 曹操一看这情形,心里又是一阵窃喜:“嘿嘿,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 于是乎,他迅速抽出宝刀,蓄势待发,只待那一刹那刺出致命一击。 谁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董卓似乎有所警觉,无意间抬头看向床边的一面穿衣镜,透过镜子恰好瞥见曹操在身后抽出宝刀的惊险一幕。 董卓顿时脸色大变,连忙翻身问道: “哎,孟德,你这是在干啥子呢?” 这时,吕布刚好牵着马在外面等候,屋里屋外气氛陡然变得剑拔弩张,扣人心弦! 曹操一见形势不对劲,瞬间心生慌乱,赶忙拿捏住手中的宝刀,脸上挤出一副诚惶诚恐的表情,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假意禀告道: “丞相大人,小臣有一口祖传的宝刀,今日特来孝敬您老。” 董卓接过宝刀细细端详,只见那刀身长约一尺多,上面镶嵌着七种珍贵宝石,刃口寒光闪烁,锐不可当,果然是把稀世宝刀。 于是,董卓便让吕布代为保管, 曹操也顺水推舟,解下刀鞘交给吕布妥善收起。 随后,董卓带着曹操走出楼阁,来到马厩看那些新进贡的西凉骏马。 曹操见机行事,恭敬地道了个谢: “丞相大人,小臣斗胆,能否借用一匹马来试试脚力?” 董卓爽快答应,马上安排手下给曹操配上了一套精良的鞍辔。 曹操趁机牵过一匹马,出了相府大门,一挥马鞭,策马疾驰往东南方向奔去。 吕布看在眼里,回到董卓身边,悄声汇报: “刚才曹操的行为确实像是打算行刺,不过被您及时发现后,他就顺势献上了宝刀。” 董卓听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附和道: “嗯,我也觉得他行为可疑,幸好没出什么乱子。” 两人相视,均感庆幸之余,又多了几分警惕。 正当董卓与吕布议论曹操此举何意之际,恰逢智囊李儒赶到。 董卓赶紧将曹操献刀一事以及吕布观察到的可疑之处告诉了李儒。 李儒听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分析道: “曹孟德在京都并无妻儿老小相伴,只孤身一人居住在租赁的住所里。现下不妨派人前去传唤他,倘若他心中坦荡无鬼胎,必然闻讯而来,那么他献刀便是真情实意;反之,如果他找借口推脱不肯前来,那必定是行刺未遂,我们可以立即派人将其捕获审问。” 董卓一听,觉得李儒的见解高明,立刻派遣四位精悍狱卒前往曹操寓所召唤。 这一去,好一阵子才有了回音,狱卒们回报说: “曹操并未返回寓所,而是骑马疾驰出了东门。门卫询问时,曹操声称是丞相差遣有紧急公务,随即扬鞭远去。” 李儒听闻,眉头紧锁,断言道: “曹操如此仓皇出逃,显然是做了亏心事,行刺董大人之事十有八九属实。” 董卓闻言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我如此信任重用他,他竟然要谋害于我!” 李儒冷静应对: “看来此事背后定有同谋之人,只要我们能抓到曹操,就能顺藤摸瓜找出真相。” 于是,董卓下令全城乃至全国范围内张贴公告,绘影图形,全力缉拿曹操,并许下重赏: 【凡能擒获并交出曹操者,赏赐千金,封为万户侯;窝藏曹操者则与之同罪。】 一场席卷天下的追捕行动就此展开。 且说曹操这厢,狼狈逃亡途中,慌不择路直奔老家谯郡而去, 不料途经中牟县之时,被守城军士给逮了个正着,捆绑起来呈交给了县令。 曹操眼珠子一转,狡黠自称是过路的商人,姓氏颇为显赫,复姓皇甫。 那县令可不傻,仔细端详了曹操一番,心中似有明镜,默然半响后发话道: “哎呀,我早年间在洛阳谋官之际,就曾见过阁下真容,您分明就是曹操大人嘛,何必在此装模作样呢?来人呐,先把这位‘客商"关押起来,明日再派人押往京师领赏去。” 到了深夜,县令亲自唤来贴身心腹,悄无声息地把曹操提溜到后院秘密审讯。 他问曹操: “我听说丞相董卓对你可是相当器重,为何你却自蹈险境,落得这般田地?” 曹操毫不示弱,回应道: “哼,寻常小鸟焉能知晓大鹏鸟的凌云壮志?既然你已将我拿下,只管送我去领赏便是,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县令见曹操豪气干云,示意身边人都退下,然后坦诚相对: “你可别小看我这个小小的县令,我只是尚未遇到值得效力的主公罢了。” 曹操见状也不含糊,慨然道: “我家祖祖辈辈皆受汉朝恩泽,若是不思报效国家,那跟畜生有何区别?我之所以忍辱负重在董卓手下做事,正是打算找机会铲除国贼,为国家除一大害。现如今计划未能成功,看来乃是天意难违啊!” 这一番对话,尽显曹操胸怀大志,亦让县令对其刮目相看。 话说这日,县令对着曹操一表敬意,开口问道: “孟德兄此番冒险出行,究竟打算前往何处?” 曹操胸怀壮志,慷慨答道: “吾将回归故土,拟伪造圣旨,号召天下的英雄豪杰共同起兵,目标直指那逆贼董卓,这是我心中迫切的愿望!” 县令一听,顿时对曹操的忠诚与正义大加赞赏,当下亲手解开曹操身上的束缚,恭敬地将其扶到上座,郑重其事地拜了两拜,赞道: “主公实乃当今天下难得的忠肝义胆之士啊!” 曹操听罢,也深深一拜,随后询问县令的姓名来历。 县令答到: “鄙人姓陈名宫,表字公台,家中尚有老母妻儿,皆居于东郡。今日被公之忠义所感动,决心抛却官职,随主公您一同踏上逃亡之路。” 曹操闻之大喜过望。 于是当晚,陈宫忙碌起来,备足路上所需盘缠,他与曹操互换衣物,各自佩上一口宝剑,跨上骏马,朝着各自的故乡疾驰而去,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共同征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439/248635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439/248635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