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春闱结束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沉溺!诱她沦陷 甩开权臣后,她改嫁世子宠冠上京 渣女穿六零:我和糙汉老公猥琐发育! 最强二次元店主 龙族重开,但是楚子涵 九天妖祖 人越怂心越浪,反派权臣被我撩疯了 匠人纪行 八零随军第一晚,最强军官破戒了 袖月段子集

坐在前排的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这不会是自己引荐的同年在闹事吧。 一些其他的官员本来已经摇摇欲睡,见有人闹事,顿时来了精神,心里祈祷求求你闹大一点吧。 李适大步走到殿外,马上便有人前来给李适汇报原委。 李适一声冷笑,居然还有这种冥顽不灵之辈,看来自己的手段还不够狠。 李适缓缓走到殿试的后排,来的陶元佑的桌前,淡淡的说道, “常州府的陶元佑?” 陶元佑赶紧站起身来点头哈腰的说道, “学生常州府陶元佑。” 李适淡淡一笑, “你刚才勇于揭发不法考生,本官甚慰。” 然后李适转身便走了。 陶元佑却是心中大喜,这位身着绯红官袍,又如此年轻的大员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李大人? 李适回到殿中,官员们顿时竖起耳朵,杨廷鉴也是一脸忐忑的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只见李适回到崇祯的身边,轻声说道, “陛下,刚才有考生写到关键处,不免有些激动,惊叫了出来,臣已经批评了他。” 崇祯点点头,不再言语。 不远处的大臣们却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蹩脚的理由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真是离了一个大谱。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昏君奸臣的标配? 我要不要站出来举报一下? 但是又想到李大人的心狠手辣,马上就停止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不久前那些说李大人坏话。 连坏话都说不上,就是反对李大人的政策的官员,都被一个个干掉,实在太恐怖如斯了。 杨廷鉴也听了一个大概,见不是自己的问题,便心安了下来,继续奋笔疾书。 殿试完毕,崇祯饶有兴致的将前三甲留下问答。 只见崇祯说道, “杨廷鉴,你是南直隶人,朕听闻南直隶地区对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十分不满,还在京师公开质疑朝廷的政策,甚至还在责怪朕,有这一回事吗?”杨廷鉴顿时心头一紧,这可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啊。 杨廷鉴赶紧组织语言回答道, “陛下,的确是有这些人,甚至还占半数。但是臣一直都是心向朝廷,忠心于陛下。” “朝廷的土地征税三策,虽然对士绅伤害颇大,但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这可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善政。” “不能因为士绅不满,而至朝廷社稷的利益而不顾。”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又问向身边的李适, “李卿,这次录取的江南籍士子多吗?是否都是如杨廷鉴这种忠于朝廷的士子。” 李适赶紧回答道, “陛下,今科录取江南籍士子一百余人,都是如杨廷鉴这等忠于陛下,心怀大明社稷的士子。” 崇祯再次满意的点点头,又向一甲第二名的张煌言说道, “张煌言,你是浙江鄞县人,居然还是李卿的同乡。朕听闻你这次科考期间多次维护朝廷利益,与其他诽谤朝廷的士子甚至大打出手。” 张煌言当即站出来说道, “臣是大明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当然要维护朝廷。我们浙江士子全部支持朝廷的政策,忠于陛下和朝廷。” 崇祯顿时满脸笑意,不卑不亢,年轻气盛,好像看到了当初李卿的影子。 崇祯又问向一甲第三名王之相, “王之相,你是河南荥阳人,现在此地已经被闯贼占领。朕听闻你心怀朝廷社稷,九死一生逃离家乡进京赶考,真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啊。” 王之相顿时泪流满面, “臣当初带着家人逃到黄河北岸,回到朝廷的治地,家人死伤大半,臣当时也是万念俱灰。” “但是朝廷对我等心向朝廷的士子恩宠有加,不仅安置家眷,还拨予钱粮,甚至派出官军保护我等入京赶考。” “在京师也是对我等照顾有加,免除了我等住宿生活花费,让我等能专心复习备考。”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说着王之相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崇祯顿时眉开眼笑,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啊。 “王之相,你就安心待在京师为朝廷效力。朝廷不日便要剿灭流寇,收复失地。”然后崇祯又向身边的李适说道, “这次春闱一甲就按照现在的排名公布成绩吧。” 两日后,崇祯十六年癸未科殿试金榜便出来了,名次变化不大。 状元杨廷鉴,榜眼张煌言,探花王之相。 不过原本成绩靠后的江南籍考生陶元佑成了二甲的前几名。 殿试中试称为“甲榜”,分一甲二甲三甲。 录取后,要在殿前举行一次唱名典礼,依次宣布被录取的考生的名字,叫作“传胪”。 然后,状元由顺天府准备仪仗送到住处,也就是传说中的游街。 唱名典礼结束后,皇帝赐进士宴,赐宴地点在礼部。 如此崇祯十六年的春闱正式结束。 这次春闱可谓是满大欢喜,录取一千一百名进士可谓成了历史之最。 朝廷也没有随便将这些进士给打发到地方去,反而将其全部留下,充斥到整个朝廷的衙门,名曰“观政”,也就是所谓的实习。 李适知道朝廷的很多官员根本不懂朝政,甚至不分五谷。就这样把他们放到地方,肯定斗不过那些根深蒂固的地方官吏。 好多地方官实际上就是被架空的,权力全被地方官吏给掌控。这些朝廷派来的官员见地方官吏凶狠,不得不和他们同流合污。 坏名声是这些朝廷派来的地方官给担了,利益却被这些地方的官吏给拿了。 让这些新科进士,多了解一些朝政,学习一点为官之道,到了地方才能快速掌控地方权力,从而达到朝廷真正控制地方的目的。 春闱结束后,对于新科进士来说,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便是拜会考官,达成真正的师生之名,以后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个靠山。 李大人作为挂名的考官,又是朝堂上的大权臣,当然是新科进士们争相拜会的对象。 虽然有人口口声声大骂李适是大奸臣,但是得知能拜到李大人的名下,这些新科进士那都是趋之若鹜,生怕跑慢了。 李适也对前来拜会的新科进士来者不拒,这可都是本官的学生,可好使唤了,可听话了。 当然拜老师肯定要送礼物的,这也是大明官员合法的收入。虽然我李大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但是也不能违背如此优良的传统。 伤害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思。 当然千余学生,李大人也不能全部都牢记在心,但是那些名声响亮的,还有这礼送得厚的李大人肯定铭记在心。 虽然本官视黄白之物为无物,但是这礼送得重肯定是对本官的信任和支持的表现,以后肯定要重用。 此时多尔衮率领的大清铁骑,快速逼近土默特部,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869/257412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869/2574125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