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兵围盛京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妖惜离魅 霸天战神 量子边缘 谁为天道 烽火战尊 大医无疆 心机女上位!疯批继兄欲罢不能 伐逆,谋断九州 让你装大哥,你丫真是大哥 尘缘仙踪

吴三桂当即站了出来, “李相,卑职愿意率领所部骑兵出战建奴。” 李适点点头, “很好,不过为了万无一失,就由吴三桂和周遇吉你们二人统帅所部骑兵把建奴骑兵给盯死。” “本督师不求你们能将其全歼,但是不能让其给我大军捣乱。待我大军攻破盛京,这两万无根之萍的建奴骑兵也不足为虑。” 这时陈永福由站出来说道, “李相,我们是否应该断了建奴的后路,万一盛京城内的建奴突围而出逃进北面的深山就麻烦了。” 李适再次点点头, “言之有理,虽然建奴在我三十余万大军团团包围之下,难以逃脱,但是也得以防万一,绝不可放任任何一个建奴逃脱。” 说完李适便和一众将领走到中军大帐悬挂的辽东地图旁边一番探讨,建奴可能逃跑的路线。 规划好战略,李适当即发号施令, “总兵李世经率领所部拿下铁岭卫和抚顺所,就地构建防御工事,严防建奴在此地突围。” 说完李适又看向白腾蛟, “白腾蛟你率领所部进军建州卫(赫图阿拉),彻底断了建奴的后路。” 李适扫视了一眼众将领,大声的说道, “全军赶制攻城器械,修筑炮台,择一良道吉日正式进攻建奴的盛京,不破盛京誓不回返!” 一众将领当即大声附和道, “不破盛京誓不回返!大明万胜!不破盛京誓不回返!大明万胜。。。” 此时盛京的皇宫,建奴的几个重要人物也在商讨最后的决策。 明军主力还没有赶到盛京的时候,就有满洲的贵族提议退出盛京,回到北面的森林讨生活,等到明军退军了再回来。 当初这个言论还是挺有市场的。 不过遭到了多尔衮的强烈反对,要是逃到北面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大清几十万人能有几个挨过冬季? 现在明军主力开始围攻盛京,这种言论再次兴起。 只见多尔衮说道, “退到北方的森林只有死路一条,我大清已经定居辽河平原数十年,早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有多少人能忍受那茹毛饮血的渔猎生活。” “估计一个冬季就能让我们的人口损失大半,而且现在明军已经围城,还能有撤退的机会?” “再说北面的森林也不太平,你们确定能打得过那些野人(野人女真)?” 几句话便让那些左右摇摆的人闭上了嘴巴。 只见多尔衮又说道, “本王二十余日纵横数千里,大败三路明军,杀敌十余万,明军哪里有你们想得那么可怕。” “本王能大败明军三路大军,就能再次击败明军的最后一路大军。” 洪承畴当即站出来说道, “摄政王言之有理,明军三路大军皆是大败,现在已经军心动荡,只要我军再断其粮道,明军定然不战自退。” “到时我大清的铁骑一个追击,明军数十万大军也得灰飞烟灭。” 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 “明军的粮道本王早就打探了清楚,不就是采用水师运粮,本王早就埋伏了红夷大炮,到时候趁明军运粮的高峰期,火炮齐射让明军的运粮船搁浅堵塞。” “本王看明军的粮食还怎么运得到前线。” 洪承畴这时又说道, “明军人多势众,摄政王得小心明军将粮道转到陆上。” 多尔衮当即哈哈大笑, “只要明军将粮道转到陆上,这不就在我大清的铁蹄之下吗?看本王如何将其各个击破。” 洪承畴还是小心提醒道, “摄政王,明军人多势众,小心被其围攻。” 多尔衮再次哈哈大笑, “在辽东的平原明军还留不住我们大清的铁骑,再说明军的骑兵估计也就五万左右,我们的骑兵数量可不比他们少。” 众人顿时震惊,我们不是只有两万骑兵,这么看来还有援军?科尔沁,察哈尔? 多尔衮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你们就不要担心,本王早就联系好了援军,不日便可到达,这一次定叫明军有来无回。” 说着多尔衮当即发号施令, “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英亲王阿济格守卫盛京,鳌拜和本王率骑兵前去攻击明军的粮道。” 说到这里多尔衮又重重的说道, “胜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依旧还在,诸位的富贵也在。要是败了,我们大清就得人死族灭,诸位共勉吧!” 七月十八日,李大人卜卦一下,大吉,正式开始对建奴的盛京进行火炮攻击。 明军的火炮也不多,也就一千多门,其中红夷大炮也就区区两百门。 随着一声令下,一千余门火炮依次开火,声势动天,震耳欲聋,地动山摇。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盛京的城头,城头上顿时砖石飞溅,守军抱头鼠窜。 建奴也操控着不多的火炮还击,不过很快便在明军无差别的火炮攻击下,灰飞烟灭。 李适站在高台春风得意,激情澎湃,此情此景当即便作诗一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辽江。 虎踞龙盘今昔胜,天翻地覆慨尔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连李适自己都忍不住感叹本相真是才华横溢,随口作得诗都这么应景,都这么气势磅礴,都这么大义凛然。 李适身边的陈永福虽然略懂文墨,但肯定还是被李适诗词的磅礴大气给震惊了,当即便想要马屁奉上。 但是陈永福想着一般的马屁李相肯定听烦了,这次要来个新意的。 于是陈永福指着不远处辽河的支流说道, “李相,这不是辽河吗?” 李适很是不悦的瞥了一眼陈永福,特么的没有一点眼里劲,本相的诗词重的是意境,当即不满的说道, “百万雄师过辽河,你觉得还能体现本相诗词的雄伟壮阔?以后就把辽河改成辽江。” 陈永福当即说道, “实在是妙,李相简单一改,本来岌岌无名的辽河从此鼎鼎大名,再加上李相诗词的赋能,区区一条小河也能与日月争光。” “李相风华绝代,经天纬地,还有那无所不能点金成石的能力,真是让卑职对李相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这马屁拍得好,也拍出了新意,果然只见李适哈哈大笑。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3869/273933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3869/2739332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