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海内十洲记》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警察故事2050 修仙大佬穿成真千金 苦境:吾之双足踏出战火 三陆瓮 至尊丹圣 原神:我在原神看手相的那些年 神棍是个小姐姐 异度乐园 我在魔门捡功德 星海坠人间

在离开之前,船只已经朝着一侧翻转,甲板已经倾斜到一定角度,正常在上面行走都存在问题。 船舱内的渗水情况已经快要和最上层甲板齐平,也就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沐枫、白简宁、白骆北一船。 宋遇青和官伯虞、船长一起照看受伤的许老三。 剩下小吴和大健乘坐一艘较小的皮艇,一行人离开逐渐下沉的船只,茫然地找了个方向朝前方划着船。 大概划了半个小时,便有了些惊人的发现,让他们笃定能够离开这里的可能性更大了! 眼前露出水面的石柱多了起来,远高于水面的部分高低不齐,远远看过去像是一座石林。 在经过其中一个石柱时,沐枫发现这个石柱极为光滑,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并且泡在水面下的部分还有雕刻存在。 仔细查看之后,这块区域的所有的石柱上都刻有纹饰,只不过全都在水面下。 数十分钟后,穿着潜水衣的小吴从水中冒头,摘掉了呼吸水肺,被其他人拉上船之后,开始讲述在水下看到的情景。 水面下方果然有许多被淹的建筑,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泥藻,一级一个平台像台阶一样向下跨度,最大的那处平台估摸着有数千米面积,再深的地方他没敢去。 不过刚刚下潜的深度已经能看到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 这些石柱就是从下方延伸上来的,因为过于高耸才露出水面,其中一些发生了断裂和倾覆。 虽然不知道这些高大的石柱作用是什么,但是发现有人类的痕迹就已经很惊喜了。 也许在千百年前这里曾经人声鼎沸、一片繁华,却在某一日陡然坍塌,整座城池沉入死寂的海底。 既然曾经有古时城池的存在,那么就说明有出去的路了,不然这些海底的先民是如何来到这里的? 既然能来,就肯定有通道的存在。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对能安全离开这个的想法更加笃定。 这里的水位上涨下降似乎是对应潮汐的,现在对应外界的早晨时刻,水位线正缓缓地下降。 更多的石柱和建筑残骸从水中浮现,而远处的水平线上隐约有一座山的形状显露。 迷迷蒙蒙就像是虚影,似真似假,山上云气缥缈,似乎还有座亭台宫阙。 “有座山!海上仙山!”大健惊呼。 “应该是海底仙山吧。”小吴纠正道。 沐枫也循着视线望过去,只看到了数秒,那座海上仙山就凭空消失了,“果然是海市蜃楼啊!我还没看清呢!” 白简宁说,“在海面上特定的天气情况下,比如那天有云彩,还是薄薄的一层,又无风。 那云层就像折射的镜子,将远处的云层投影得重叠起来,远看过去,就是云层之上出现了一座山影,周围云气飘然,像是仙家住所。” “那就是海上仙山都是假的?”沐枫问道。 “常人嘴里说的大多是想象撰构的,但是都有例外,这里是昆仑北地,应该有真的仙山。”白简宁解释了一番。 《海内十洲记》里有记载,昆仑又称为昆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四周环匝。 顶上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 金台、玉楼,精之阙光,碧玉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 古时便是传说中西王母管理的真官仙灵所在。 透过随着风飘散的雾气,能够看到一部分穹顶原本颜色,结果并不是沐枫想象中的山石嶙峋,而是一处平静的海面景象。 难以想象,在他们头顶上方居然也有一片海域,就这么悬浮在高空中! 明明遥不可及,但是看久了又觉得伸手就能触碰。 沐枫情不自禁伸出手,迎面吹来的海风没了咸腥气息,带着清爽的微凉味道。 有一瞬间,他感觉真的将其揽入手心了。 沿途经过的死寂水面,渐渐有了变化。 等被注意到的时候,搅动的水中透着淡淡荧光,莹莹的照亮着海面上的浅层区域,映在高处的雾气中。 璀璨的光华再次投在水面上,层叠交错,像浅浅撒了一层皎白的月光,充满危险感却又绝美如画卷。 沐枫原以为是这里的海水变浅了,碧色的光华是水中珊瑚的颜色透上来,映在水面上,才有了这荧光, 但是此刻海面上的荧光愈发强烈了,并不刺眼,而是很温柔内敛的星光,已经到了不用照明都能看清近处景象的程度。 四周无尽的海水,俨然在海底深处形成了另一片海洋。 可位于他们头顶上方,数百米高哦穹顶之上,映着的也是一处绵延的粼粼海面。 沐枫低头看了一眼被船桨搅乱了的海面,又仰头看向上方。 果然,此处的独特之处——能将海水映在头顶的雾气之中。 就像是一面镜子在中间,正反两面映着的同样的景象,形成了上下两层海面的奇观。 而他们所乘的小船,虚虚实实徜游在两者中间。 海水中的荧光似乎是一种发光的鱼虾,星星点点连成一线,映照在顶上,更像是一片星空点缀着璀璨的星图。 船桨搅动海水的同时,水中的荧光被打散,四处逃窜又再次聚集。 沐枫注意到有一点很奇怪,当他们划动船只搅动海水时,明明头顶的雾气映着的海水同样出现了水波。 然而,他们的身影却没有映在其中,就连所乘的皮艇也不存在! 沐枫也是一惊,他想起白简宁以前和他说过的事情。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因为三魂离体失去了躯壳,所以镜子中不会再照到他们的样子。 流传到现在,有的人家门口还会挂一面镜子,鬼聻魍魉在镜子无法见到自己样子,于是就少了实体化的媒介,通过这种办法将邪祟之气隔绝在家门外。 这种风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伏羲时期的鉴妖镜,一切鬼魅都会在其中现行,但这个比较年代久远。 更近一点,甚至有明确记载的是身毒宝国镜。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4111/277560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4111/277560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