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定秋闱,国运暴涨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佬甜软,撩得清冷佛子心尖轻颤 离婚后,夫人混得风生水起 封心锁爱!重回2000当学霸 影后来袭: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九州浩歌 十丈红尘长生仙 华娱97:开局骗了天仙妈小金库 末世:为了亿万囤货我疯狂种田 综武:我,林平之,开局加入锦衣卫 叶临天徐瑶灵

科举制? 此乃何制? 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一时间谁也无法理解大王所说。 帝辛目光扫过文武百官,缓缓道: “所谓科举制,乃是以科目考核选举人才的方式。” “由内阁设下各科各目的题目,随后再通过笔试,实测等方式,通过考核选拔出人才。” 其实,在当初帝辛刚得到穿越者记忆,知道了有更好的选育人才的方式后。 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换掉制。 毕竟举孝廉缺陷太大。 只是当时还没有推行全民教化,科举制度根本不可能执行。 现在,从他立儒道至此,已经有七年左右。 更是经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 如今大商已经有千万读书人,大儒数量过万。 如此一来,大商终于有科举的条件。 文武百官听到这里,终于明白何为科举,同时也明白了大王以科举代替制的用意。 他们纷纷暗自点头,心中大赞大王英明。 自从大王立儒道,推教化,文武百官其实也已经发觉一直使用的制有问题。 但他们一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毕竟制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用到现在。 一时间他们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 闻仲作为百官之首,又是内阁首辅阁臣,此时自当第一个站出来。 帝辛这才放开商容和梅伯,道:“老丞相,梅公,此事就交给你们了。” 果然。 此话一出,两位老臣脸上羞愧之色一扫而空,变为熊熊的斗志。 商容一整官服,掏笏请奏,道: “大王,科举制具体如何安排?” 帝辛早就在心中做好规划,此时开口道: “孤推科举制,以科考,对天下万民人才进行考核筛选,考核暂分为十四门。” “分为文学,史学,法学,政学,教育,理学,工学,农学,商学,医学,法学,杂学,军事,武道。” “十四门其内再细分,由内阁六部讨论决定。” “科考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是最低一级的考试,在各地学馆中,每年举行一次,考中后称秀才。” “乡试是在各郡县之中进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会试是在朝歌进行,三年一考,考中者称为贡士。” “殿试由孤亲自主持,直接由内阁出题,取会试中考者,同样三年一考,考中者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如此分级考核,可让万民之材,皆有用之处。” “第一次科考,就在今年九月吧,以后也都设在秋季,称之为秋闱。” 帝辛话音刚落。 老丞相商容就满脸通红地高声道: “大王圣明!” “以臣之见,如今这满朝文武,也需参与这天下第一次秋闱。” 文武百官一怔,然后齐齐满脸幽怨地看向老丞相。 老丞相,你这是要让吾等卷死啊。 吾等虽然也是日日夜夜学习。 但有那么多政事要处理,学习时间哪里比得过那些专心学习的学子? 这要一场秋闱下来,满朝文武皆不过关,这如何是好? 不行。 回去必须再增加学习时间。 大王恩赐吾等如今的一切,要是秋闱不过,丢的不仅是官位,也是大王的脸面啊。 这第一场秋闱,一定要过! 帝辛看着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文武百官,嘴角一抽。 算了,由得这些百官去吧。 帝辛一挥手,道: “商容,拟旨,将科举之事,告诉天下百姓。” “孤要告诉大商所有百姓:天生我材必有用!” 帝辛话音落下。 一股沛然的浩然正气,自他体内腾起,直上九霄,融入朝歌城上的国运之山。 大商国运轰然而动。 如同灵泉上涌,又似四海潮升。 大商的国运以缓慢,但无可阻挡之势,不断抬升。 科举秋闱的圣旨,通过万里传神镜,第一时间就传遍帝畿。 大商所有百姓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道圣旨。 对于如今已经上千万读书人的大商来说,这样的圣旨,自然是立刻引得天下百姓欢呼。 尤其是最后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是让大商百姓感动无比。 大王无所不能,却不嫌弃吾等粗鄙。 吾等若不能为大王效忠,不能为大商用力,那何来颜面苟活于世? 于是,大商百姓人人无不奋发。 学馆的学子们,抱着书册就不愿意放下。 武馆的武者们,不等到教官用鞭子抽,绝对不停下修炼。 还有那医馆医者,行商的商人,田地的农户。 每一个人,都恨不得把所有的力气,全都用光用尽。 大王已经给吾等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吾等要是自己不用心用力,那不如死去算了。 大商国运在这样的民心民意之下,一涨再涨,势不可挡。 诸天仙神一开始还不以为意。 反正大商的国运隔三差五,就暴涨一波,他们都已经麻木了。 然而几日之后,仙神们终于发现情况不对了。 以往大商国运暴涨,最多维持三日。 之后就会趋于平稳。 然而这一次,大商国运暴涨七日而不停,似乎要以这个势头,一直不停暴涨上去。 诸天仙神在他们的道场洞府之中,竟然已经能隐隐感觉到人间气运正在不断逼近。 诸天仙神:??? 帝辛又做了什么? 怎么这一次大商国运涨个不停? 朝歌。 一道旨意颁布,立刻便有无数人为之而拼搏奋斗,为之而努力做事。 大商朝堂,文武百官纷纷运转起来。 灯火彻夜通明。 帝辛没想到。 他不过是随意颁布的一项革新,竟然也能让国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看来,那怨种记忆里的东西,不比图书馆里的功法要差。 原本。 帝辛以为还要过一段时间,国运才能支撑他炼化第二个九鼎。 现在。 不过数日,科举带来国运暴涨,就足以。 “告诉闻仲,孤又要闭关了。” 数日之后,帝辛看着暴涨的国运,淡淡开口。 “……大王,老太师怕是要累死了。” 帝辛呵呵一笑:“他一修仙者,就算是零零七,也累不死。” 说罢,他便转身离开了寝宫。 片刻后。 社稷宫。 帝辛不在乎诸天仙神怎么看待这一次大商国运因为科举之事而持续暴涨。 他现在的注意力全在眼前的事上。 国运暴涨,他可以开始炼化第二个鼎了。 帝辛看着眼前青黑色的兖州鼎,看着上面覆盖的厚重“铜锈”,缓缓开口道: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 “冀州为九州之首,鼎定冀州之后,就应该是冀州之侧的兖州。” 话音落下。 他伸手按兖州鼎上,铸圣庭的力量,灌入鼎中。 嗡! 大商国运随之而动。 十万里气运掀起层层叠叠无形的巨浪。 哗啦啦。 哗啦啦。 这一刻。 帝畿之中,数千万大商百姓,都隐隐约约间听到那浪潮声。 这隐隐约约的浪潮声,让所有大商百姓精神一振。 内阁之中。 老丞相商容一拍桌案,道:“把奏章拿来,老夫还能再卷三天三夜。” “这一次科举秋闱不能有任何过失。” “大王所立科举制,乃千古之未有,大王将如此千古盛举交到老夫手中,岂能有半分错误?” “有任何错误,老夫就和尔等一起一头撞死在金阶前!” 内阁众臣:…… 老丞相,你自己要撞死在金阶前,为何还要拉上吾等? 闻太师是修仙者,你可是肉体凡胎啊!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4400/252908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4400/252908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