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结合实际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1979我真没什么野心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春夜觊觎 逆宠仙缘 我用一盆花,炸翻了整个星际 快穿之配角群星闪耀时 从超能密武到肉体爆星 圣神令 灵卡学院 海贼:草帽团里的稳健担当

“你啊你,你让我该说你什么好了?我没说你找常乐去实地考察不对,而是说你思路不清晰……”江夏爷爷说。 “宜州常住人口也就30万人,加上外来的流动人口最多60多万人,区域内不是生态保护区,就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有什么基础? “就凭那几家半死不活的落后企业,就能发展先进制造业了?” “你总不能看到乐达投资旗下有乐达汽车,就说宜州也具备汽车制造基础吧?” 江志信:“……” “你不要不服气,我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发展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来谋划。”江夏爷爷继续说: “它应该是找准一个别人不具备、没有考虑到的突破口,持续攻坚,做强做优。” “像宜州这样的县级行政区,上级不会从规模、总量去考察,考察的是思维上的创新能力和聚焦特色产业的能力。” “而不是拿大资金砸大项目的能力,更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东施效颦、摇旗呐喊的能力。” “像你这样的思路,本质上就是别人喊什么,你就喊什么;别人干什么,你就跟着干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和特点。” “本身基础就相对薄弱,和别人搞一样的路子,怎么去竞争?” “搞到最后,无非就是一届接着一届,投资、欠账、还账,再投资、再欠账、再还账的死循环,城市发展、城市面貌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江志信有不服气:“爸,总不能宜州大发展的条件差,就不发展吧?”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大兴则城市大兴。” “依靠产业这个平台的集聚力,能发展经济、提升就业、提高财税、汇聚人口、完善配套,推动城市进入良性发展的主航道和高速路……” “这是几十年发展的经验总结,变不出花来的。” “所以产业能不能兴,关键看两点,政策和招商。这是有无数成功的例子。” “谁能争取优质政策、招来优质企业,谁就能发展,谁就是英雄。” “你也别拿研究室写的材料来和我犟,这些都是烂大街的老套路。我官做的比你大、见的比你广、懂的比你多,写的材料也比你好,这道理我能不懂?”江夏爷爷不以为然: “政策和招商固然重要,确实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法门。但绝对不是你所想的那种因人设岗、因企设位,盲目争政策、盲区招商。” “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条路子,创造这条路子发展的条件和土壤,有选择性的争取政策,契合实际的招商。” “志信,你的起点比一般干部高,资源也更丰富,你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而不能流于普通、平淡和庸俗。” 江志信说:“爸,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确定一条路,创造适合路子发展的条件和土壤,这有多难吗?宜州没有资本去挑选路子和企业,只能去尽全力去争取有限的资源。” 江夏爷爷说:“宜州没有资本,那阳成县有没有?这是活生生的例子。” 江志信:“……” 江夏爷爷说:“那篇报告你也看了,常乐的爸爸,常学勤同志,在阳成县任职。阳城县什么条件?” “比宜州基础还要薄弱,Gdp满打满算是宜州的一半,财税收入更是少的可怜,妥妥的一个农业县。” “但是人家不纠结于大产业、大项目,而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和先天禀赋下,挖掘潜力,推陈出新、老树开花,扎扎实实打造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 “目前月销售数百万件,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内会形成百亿产业。” “你就说服装产业传统不传统?项目大不大?换成是你,你会在这上面干、能这么干?干的出来吗?” “常学勤同志可是常乐的爸爸,你问常乐投了多少钱?上级又有政策没有?” “人家却偏偏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极差的条件下,闯出了一条别人没有想到、没有干出的路子,驶向了快车道,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这就是我一直向你强调的创新型思维、选择性发展,也是上级最为看重的。” “这个我承认我做不出来,我也很佩服。”江志信点头。 “所以啊,当初你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说你没有从政的先天禀赋,让你去当老师,你不服,偏偏要一头扎进来。”江夏爷爷说: “这条路这么好走?干部这么好当?真以为是前呼后拥、做做报告、摸摸脑袋、喊喊口号就行了?” “干部要符合什么条件?既要立场坚定,保持zz上的清醒,贯彻上级的精神和要求,还要统筹兼顾地方实际发展经济……” “更要具备灵敏的市场嗅觉,能够精准把握时代发展和市场动向,引领城市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即便不当干部,在商海里也能杀出一条路来的人。” “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真不多,但常学勤同志绝对算一位。” “常乐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人家就花费10多年时间精心培育了一级总承包施工单位,临州建筑。” “所以啊,我希望你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有空去阳成和人家好好聊一聊,取取经,别眼睛总盯着那些只抬头看路、不埋头干事的人,对你没有好处。” 活生生的例子,让江志信无话可说、无可辩驳。 正如老父亲所说,江志信起点高、资源厚,即便碌碌无为也能蒸蒸日上。 但是江志信有自尊心,他是真希望能闯出一条路子,干出一番事业,而不是靠着高起点、厚资源混日子。 他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塞到常乐手中: “常乐,第一次上门,这是叔叔的一点心意。” “谢谢叔叔。”常乐很自然地接过红包。 第一次上门的红包不能不接。 “我爸说的对,我的确动机不纯,想盲目走捷径。这个我会反省,回去后好好思考、调研,争取找出一条适合的路子,再和你聊。”江志信接着说: “不过,我还是邀请你和江夏来金山玩一玩。金山的山水不错,文人墨客、名胜古迹也多,毕竟是千年古城。” “好的,叔,有时间我一定会去。”常乐点头。 “小夏,叔走了,有时间一定来玩。”江志信说。 “好的,叔,慢走。” “爸,我回宜州了。找个机会我一定要去一趟阳成,和常学勤同志好好聊一聊。” “这就对了,回去后理一理思路,挖掘一下宜州本来就有的优势产业。不能光看你拿不到的西瓜,而丢了本来就在手中的芝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4840/255554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4840/255554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