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红历十年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君卿兮 模拟养殖场系统 直播:要天后微信,砍一刀拼夕夕 万古剑主 爽文人生:很有钱老婆还多 三国之大楚天下项阳 边疆厨娘苏吉祥 男花魁只想攒钱买地(穿书) 末世大洪水,美女邻居上门借粮 人生赢家从四十岁开始

红历十一年仲秋,在贾政的生辰当天,贾元春被册封为妃。 贾寰原本以为,现在才红历十年开春,元春封妃的事八字没一撇呢,不会影响到他选伴读。 他想简单了。 元春封妃不是皇帝临时起意,是早有预谋,耳目灵通的人早就心中有数。 他和贾宝玉,一个是“贾妃”的庶弟,一个是胞弟。 试问宫中哪位娘娘,能心大到选丈夫枕边“小狐媚子”的弟弟给自己的亲儿子做伴读?! 就算贾寰的书法造诣胜过王羲之,宝玉的脸再仙十倍,也抵不过“贾妃之弟”带来的暴击。 哪怕贾寰降低预期,不求进宫,只求去哪座王府,做世子们的伴读都没戏。 “皇妃之弟”的身份太敏感,宗室也得避讳。 参选伴读的王孙公子那么多,可挑选的余地那么大,稍有瑕疵都得汰落,他和宝玉不过尔尔,弃了就弃了。 宝玉只是贾家的凤凰蛋。 出了荣国府,离了贾母的眼,秒变鹌鹑蛋。 他环三爷就更上不得高台盘,接下来的几场选拔就是走个过场,擎等着被汰落吧。 高枝攀不上了,日子还得继续往下过。 二月十二,花朝节,林黛玉的生辰。 贾寰一早就备好礼物,打发赵国基送去牟尼庵,回来说林姑娘哭得眼睛都肿了,人也瘦了,老尼姑还板着脸教训人,十分无礼。 贾寰立即去告诉贾母。 贾母亦无可奈何,说这牟尼庵的主持静慈师太虽与贾家有旧,毕竟是佛门清净地,去了那儿便讲不得千金小姐的娇贵,清规戒律必不可少。 贾寰悻悻不满,隔天再见到贾雨村,忍不住问他: “贾先生,杀人不过头点地,林姑父在鹾政任上的亏空,已经典卖家产填补上了,皇帝还要怎样?!” “好比一个蟊贼,偷了人家万两黄金,事后虽然还了回来,贼名还在。” 贾寰被噎得无言以对。 新帝登基数年,权柄渐稳,不肯再受制于父皇老臣。 如林如海这般的官场尴尬人,一开始没能看清形势急流勇退,再想退时已经卷入漩涡。 暂时来说,新帝还不敢下狠手,只把雪亮的刀子悬在半空,震慑一众勋贵老臣, 不在局中者尚且惴惴难安,如林黛玉这般的,时刻都要担心屠刀落下来。 这次“选伴读”也暗藏玄机。 新帝趁此提携心腹,斥退不肯驯服的先帝旧臣,能被选中做伴读的子弟,家中长辈必定是新帝的拥趸,贾家不在此列。 贾政拎不清,对“选伴读”十分热衷,恨不得年轻几十岁亲身上阵,惹得贾寰讥讽: “老爷何必如此?这个伴读就真选上了又如何?东府的敬大伯就是先皇太子的伴读,二甲的进士,要功名有功名,要身份有身份,如今还不是窝在城外的道观里练汞?” “孽障!你敬大伯是时运不济!他侍奉的太子被废黜,若非如此,贾家岂会是今日这般境地?!” “可见当皇子伴读有风险,贸然掺和其中,反招奇祸。” 贾寰一再劝诫。 贾政不肯放弃—— “凭你和宝玉是选不上太子伴读的,能跟着哪个皇子已是侥幸。” “那老爷想让我们跟着哪个皇子呢?大姐姐是宫中女史,靠着甄老太妃立足,我们只能选甄家一系的皇子,若是被别的皇子故意挑了去,让大姐姐何以自处?” 贾政捋须不语。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思看在贾寰眼里,只能说贾家败的不冤! “二选”开始前一天,贾雨村来荣国府辞行,将要去金陵赴任。 薛蟠打死冯渊的人命案子已经拖了将近一年,亟需有人摆平,他被贾王两家选中去处置这件事。 赴任之前,他懵然不知自己得先做一道事关“良心”的选择题,答对了才能戴稳“应天知府”这顶乌纱帽。 后世书粉唾弃贾雨村,却匮乏同理心—— 此时的贾雨村已年过四旬,百般钻营才得以起复,一上任就有“恩公”外甥的人命官司呈递到案前。 秉公处置的代价就是被打回原形,余生难有翻身之日,徇私枉法则能飞黄腾达。 良心与前程之间,扪心自问过才能知道答案。 贾雨村通过了贾王两家的考验,却也从此对贾王两家无感。 他的前程是出卖良心换来的,贾王两家从一开始就想着利用他,丝毫没有尊重过他,在他赴任之前一声不吭,事到临头让他自己选择! “起复”之前的贾雨村,是“才干优长、不容浊世”的青天。 “葫芦案”之后的贾知府,是“草菅人命、忘恩负义”的鼠辈。 鼠辈嘛,能有什么“光风霁月”的好操守? 反噬“恩主”是迟早的事。 贾王两家借贾雨村的手草菅人命的时候,希望他是“徇私枉法、唯利是图”的应声虫,家族倾颓大祸将至时,又妄想他是“投桃报李、饮水思源”的正人君子? 双标如斯,只能呵呵。 贾寰对贾雨村后来的回踩,并不觉得太过分。 当初林如海把他推荐给贾政时,一再吹捧贾政“谦恭厚道”、“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不会玷辱了贾雨村的“清操”,到头来一个字都不真,全是诓人的。 就事论事,贾雨村也是“受害人”。 贾政迂腐古板,自诩正人君子,但他的梦坡斋里,并没有“正人君子”的立足之地。 只有贾雨村、傅试这种真小人,才能在贾家如鱼得水。 贾寰念在多日“师生之谊”的情分上,送人出府门时,斟酌再三,提点了这“五号”业师几句—— “贾先生,此一去山川路险,宦海多有浮沉,难得的是不忘初心,不忘故人。” “自不会忘记政公的提携之恩,来日必有回报——” “学生并非此意,先生担风袖月,游览天下数年,见惯了人心波诡,青云路上处处陷阱,遇取舍时当慎之,君子不欺暗室,又曰‘慎独",事难两全时,但求无愧己心。” 贾雨村不明所以,昂然告辞。 贾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轻叹了口气。 希望此人入了金陵城后,能领悟自己今日这番劝诫的深意,不泯良心救下香菱。 隔天便是“二选”。 贾宝玉、贾寰和贾琮兄弟三人盛装华服,在一众豪奴的簇拥下,登车前往上苑昭文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4864/255692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4864/255692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