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145章君臣同耕!淮西勋贵:因为大孙,皇上才饶了我等!

第145章君臣同耕!淮西勋贵:因为大孙,皇上才饶了我等!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瓦罗兰神级锻造师 孕妈空间囤货养崽崽 从狐先生开始修行 职业反派[快穿] 玄学重生:我的规矩就是规矩 逃离缅北:电诈园区求生实录 九令乾坤陆融的至尊传奇 蛊道第一真仙 天穹异变

朱雄英为众人解释道:“不错,皇爷爷,夜间的时候,土地上面便会盖上一层新鲜的马粪,为土地里的庄稼保温,让庄稼不会冻死。” “还有晨间太阳要升起的时候,还会适当烧些柴火,令大棚里的温度迅速提升。” 如此一来。 玻璃大棚虽说成本有些高,可日间气温高,植物就能进行更强的光合作用。 这样操作以致大棚内的作物甚至会比应季的作物长得还要好。 就是经济价值很低,因为种植成本太高,家底不丰厚的人家根本尝试不起来。 然而,这对朱元璋这等坐拥天下的人来说,根本不叫事! 看着这大棚内的土地,朱元璋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深了些,“咱大孙就是聪明,这法子都能想到,等到冬日,就不用愁吃不到菜了。” “咱看这一小片地还空着,当皇帝这么多年,咱手还真是有点痒,善长,陪咱种种地。” “老二、老三都陪咱种过地,就差你一个,今日正好,齐全了!” “也不知你这个读书人,能不能行?” 话音落地,听闻朱元璋等人到访赶来的蓝玉诧异地看向说话的朱元璋。 诶,这老屠夫啥时候打起感情牌了? 李善长拱手一笑,“皇上,您太过小看老臣了,昔年在滁州时,老臣也是亲自下过地的。” “行,那让咱看看你这种地的手艺生没生疏。” 到最后,看着在场的人,朱元璋大手一挥,全都和咱一起种地! 朱元璋和李善长率先一人扛着把锄头下到了地里开始刨坑。 蓝玉和赶来的徐达、汤和对视一眼,俱是撸起袖子跟着干了起来。 瞅着人多,朱元璋怕大家乱起来,特意给各自划分好了位置。 这玻璃大棚搭的正是时候,土豆刚成熟,这会儿种下去,今年又能收获一季,明年春日就能逐渐推行到别处去种了。 不单单是土豆,朱元璋还和李善长、蓝玉等人种了一些朱雄英准备叫人栽种的蔬菜和果树。 君臣同耕,这写在史书上也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惟庸一案爆发,朱元璋那蕃铁血手段,真是让整个大明朝堂人人自危。 李善长这段时间更是生怕自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朱元璋也正好借此机会,安一安他的心,表示自己绝不会对他动手。 从前种种处置,有些确实过激了。 但幸好被大孙及时拉住了,没对那帮淮西兄弟们动手,只是杀了几个小辈。 李善长也可以称得上是大明建国第一功臣,朱元璋寒谁都不能寒了他的心。 先前朱雄英潜移默化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对朱元璋的触动还是很大的,一些想法也随之转变。 所以,他对蓝玉徐达等淮西武将们的态度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似李善长这等文臣,更是免于被胡惟庸牵连。 有些人的名字都已经在生死簿上落下一笔了,朱元璋思虑过后又给他们划掉了。 待朱雄英登基,淮西这帮勋贵只剩下武将可不行。 种了会儿地,朱元璋身上也活动开,额上微微渗出一些细汗,问向朱雄英,“大孙,这玻璃大棚,可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 朱雄英摇摇头,“皇爷爷,这玻璃大棚主要是靠高温来模拟当季的气候,所以生长周期不会受到影响的,等到冬日,皇爷爷亲手种下的菜就能成熟。” 朱元璋朗声一笑,转头看向了李善长,“等到腊月,善长也得再随咱来收下菜。” 闻言,李善长眸中隐隐泛起一道水光,转瞬间又消失不见,他神情郑重地对着朱元璋回道:“皇上,不管您做什么,老臣必定相随。” 今日,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共同种下的地,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地。 这块象征着君臣相得的地,说不定在几百年后,也会被后人提起。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李善长的肩膀没再说话,和朱雄英要了个梨吃起来,嗯,很甜。 看着并排吃梨子的爷孙俩,李善长和蓝玉等人会心一笑。 无论是谁都明白,朱元璋停下了杀戮之手准备放过淮西勋贵们,一切根源都在于朱雄孙这位皇太孙。 倘若朱雄英出事,朱允炆被立为太孙。 那么情况将变得完全不一样,朱元璋的屠刀将会再度提起,不知会落在多少人的头上。 徐达、汤和、李善长、蓝玉几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在心里下定了决心。 朱雄英,绝对不能出事! 谁试图阻止朱雄英继位,他们这些人就是拼死也要搞掉对方! 将土豆种下之后,朱元璋这心也算是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看土豆长成后够多少地的种子了。 但眼见天色还早,朱元璋也没急着和朱标等人离开,而是让蓝玉领着他们在蓝家庄内逛逛。 毕竟例如牛痘、收割机等物都是在蓝家庄诞生的。 这让朱元璋不由开始怀疑,这难道是块风水宝地? 但朱元璋又很快否决,蓝玉有了这庄子这么多年也不见他有什么发明,最主要还是人啊。 全赖大孙,才能有牛痘,有收割机,还有能活万民的土豆! 有这几物在,大明何愁不安稳,唯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北元。 所以朱元璋才迫不及待地想要北伐! 但是朝廷缺钱啊! 每一场大型战役,每时每刻消耗的都是银两。 甲胄、战马、粮秣、伤药……全都是耗费银两的吞金兽,但又不能不准备。 甚至打完仗后的抚恤银子也得准备好,不然那些士兵哪会拼死去对战啊? 若是按着上次北伐的兵力去算,十五万兵马,至少要准备三百万两银子。 可朝廷哪还拿得出这三百万两银子? 朱元璋沉着脸问了一句,“展廷芳,户部还剩多少银两?” 每当这时,展廷芳就恨不得不当这个户部尚书,他犹豫了下,最后说道:“回皇上,户部还剩八十余万两银子,这还多亏了前段时间抄了蒲家。” 不然户部库房就是个空荡荡的摆设! 这话他也不敢对着朱元璋说。 幸好啊,蒲家被抄了,户部多了不少银子充门面,可这段时间又是如流水一般花到各方,剩不下多少。 这八十几万是知道北伐之后,他硬留下来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590/260247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590/2602471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