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考校,确有真本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镇国龙神 第五形态 你管这叫防御型领主? 老祖无能! 香落九重 六零:我家柴房有个时空门 可你与过去同葬 民间风水禁忌 推演天机:开局发布天骄榜 反派渣爹:我的女儿都是大魔头

朱雄英这番话可着实把冯贵给问住了。 什么叫默默无闻? 正三品大官难道也算的上是默默无闻? 冯贵迟疑片刻后答道: “可能皇上觉得黄观不够成熟,想磨炼一下他的心性。” “如今时候已到,便可以出来辅佐太孙殿下了。” 朱雄英微微点头。 冯贵这番话解释的确实在理,像是老爷子能干出来的事。 黄观在民间的知名度可不低。 连中六元,不管放到哪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虽说科举考试考的是八股文,但从中还是能看出些水平的。 黄观之所以没有受到重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倒插门,也就是常说的赘婿。 古代的赘婿大多都是要改名的,像是黄观原本就叫做许观。 科举的难度可不低,甚至比高考还要难上些。 连中六元什么概念? 相当于你是你们市里面的高考状元,然后把所有市状元凑到一起决出前十名,结果你还是第一。 这十名再考一次,决出前五名,结果你又是第一。 前五名再考一次,结果你又又又是第一。 这概率微乎其微。 若是一般的天才,绝对做不到黄观这种程度。 连中三元,历史上只有十七人。 这十七人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然而,就有这么一个人连中六元,并且在考完后还只有二十七岁。 黄观的下场并不好。 在朱棣攻破应天府后,黄观选择了自杀。 这份气节,可歌可叹。 当然,朱雄英对这些并不清楚。 毕竟黄观只是隐藏在大明当中的一个小人物,朱雄英不是历史学家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 耐心看完黄观的档案,朱雄英是一刻也等不了了,他太想看看这位天才到底是个什么样了。 “立马召见黄观入宫。” 其实朱雄英并不是没有见过黄观,只是他见过的人实在太多很难对黄观留有印象。 很快黄观便来到了朱雄英面前。 三十多岁的黄观,一眼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 仪表不凡,气宇轩昂。 看起来像是个能人。 黄观还不知道太孙殿下的召见意味着什么,他的命运也将从此改写。 以后,黄观定是会成为大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臣参加太孙殿下!” “免礼,赐座。” 朱雄英吩咐道。 “谢殿下!” 朱雄英并未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本宫听闻黄大人聪慧无比,从小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 “参加科举后,更是连中六元,可谓是当今科举第一人。” “本宫平日里很是佩服读书人,黄大人读书读的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诀窍在里面?” 黄观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连中六元早就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没想到太孙今日召见自己竟是为了这个。 “回禀殿下,臣只是记忆力比较好一点罢了,谈不上什么大才。” “像是古人的文章,在下读个两遍便能记个差不多。” 黄观毕恭毕敬的答道。 “当真如此?” 朱雄英问道。 “臣不敢欺瞒太孙殿下!” 黄观答道。 朱雄英也没想到,黄观竟然如此谦虚。 朱雄英思索片刻后问道: “本宫今天来考考你。” “如今有鸡兔同笼,共有三十五头,九十四足,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 黄观几乎没有犹豫当即答道: “殿下,这题应该是出自《孙子算经》。” “臣先前拜读过这本书,正确答案应该是,二十三只鸡,十二只兔。” 朱雄英并没有问黄观四书五经,而是挑选着算术方面的知识问。 现在的科举主要侧重的就是四书五经,朱雄英生怕这黄观是个只会读死书的庸才。 这般看来,黄观还是有些东西的。 朱雄英本还想再出几道题,但觉得也没什么必要了。 现在他的脑子里空无一物,总不能考黄观一道三角函数吧? “关于流血树的事,不知道黄大人可曾听闻?” 朱雄英问道。 黄观点头道: “回禀殿下,流血树的事在下确实有所听闻。” 朱雄英接着说道: “本宫赏赐几千万贯只为寻找一树,不知道黄大人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黄观闻言并未急着回答,而是先在心里琢磨了一番。 太孙殿下这么问,明显是要考自己。 今天的回答关乎着自己日后的前途和命运,不可谓不重要。 若是能留在太孙殿下身边,那自己日后的抱负必将全能实现。 大家对自己的印象也不会只停留在连中六元身上。 思索片刻后,黄观缓缓开口说道: “回禀殿下。” “臣以为,流血树对大明肯定十分重要,不然太孙殿下也不会下如此大的功夫去寻找此树。” “臣听闻,太孙殿下要召集十万远征军进行为期时间长达十年的远征,这说明太孙殿下知晓这树的大概方位。” “十年,说明这地方距离大明应该是十分遥远。” “殿下派遣的十万兵,多数都似乎步兵,这代表着流血树所在地用步行的方式是完全可以抵达的。” “而太孙殿下又拿出千万贯宝钞用来悬赏,说明水路同样可行。” “臣年少时读过很多书,对天下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洪武二十七年时偶然瞥见过一张地图,这张地图上包含着很多地方,也有南洋和西洋。” “如果殿下所要找的树在南洋或是在西洋,肯定不会如此大费周章。” “种种迹象表明,太孙殿下所找的树很有可能在山海经东山。” “只有这地方才有可能会有这种奇树。” “臣推断,这地方应该在东海,跨越东海便可找到此树。” 朱雄英微微点头。 人才,这是人才。 仅靠只言片语,便能推断出树所在的位置。 他所说的东海,也就是现在的太平洋。 “不错,不错。” “本宫都没有想到你能推断的如此准确,你说的一点不错。” “本宫年少时曾听过一位老者讲述过有关那地方的事,听他说那的土地比大明还要辽阔,并且一年四季都不缺少粮食。” 说到这,朱雄英对一旁的太监吩咐道: “把阿丽娜做的地图拿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590/261339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590/261339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