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888章文武百官的议论,火车是什么?

第888章文武百官的议论,火车是什么?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诸天聊天群:我的群员未来可期 捕鱼大亨,从重回高考落榜开始 美利坚绯闻之王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士兵突击之重生草原五班班长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我加钱居士,得修仙 神话大明从抽卡李白开始 三国凶神:曹贼的贴身女婿 火影:新世界

“大明的教育改革真是迫在眉睫。” “这些官员之所以一直弹劾科技司,主要还是没弄清楚火车对大明的意义有多大。” “在他们眼里,花钱搞火车就是浪费,对这些新兴事物根本不放在眼里,满脑子都沉浸在旧思维当中。” “科技司那已经生产出来了第一台车床,在日后对零件的加工和打磨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大明日后的火器技术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等燧发枪普及到军队时,大明便可天下无敌。” 朱雄英自信道。 车床对工业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只不过朱雄英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东西的重要性。 建造火车和蒸汽机时,所有的零件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打造。 但若是有了车床,这种情况便会得到很大改观。 车床的技术并不难,其实在如今的大明也有,像是弩箭箭头的打造,采用的便是车床。 只不过,在此之前的车床全都是手动。 现在有了蒸汽机,稍加改造一番便是机械车床了。 以前的燧发枪,全都要靠工匠手搓。 现在利用机械车床,便可轻松产出。 有了磨具之后,燧发枪的各个部件全都可以同时打造。 只不过最近工部和科技司的心思都放在火车上,有关燧发枪的规划并没有具体实施。 “大孙,你的意思是说,就连燧发枪都可以批量生产了?” 朱元璋有些惊讶。 燧发枪他也有一支,那是洪武三十年生日时大孙送给他的贺礼。 对于这支燧发枪,朱元璋很是喜爱,时常拿出来把玩。 “科技司最近的动作很快,有了机械车床后,燧发枪的很多技术便不再是难点了。” 朱雄英回道。 “那打火石的问题呢?解决了吗?” 朱元璋好奇道。 朱雄英解释道: “皇爷爷,科技司那边已经想出了新办法,可以让火石进行简单的更换。” “将士们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火石,到时候基本上都能点的着。” 朱元璋点头道: “这确实也是个办法,不过终究是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想要大规模的普及燧发枪,就必须要解决火石问题。” 朱雄英无奈的摇了摇头。 燧发枪难就难在打火石上。 想要彻底解决打火石问题,那就必定要涉及到基础化学方面。 提起化学,朱雄英就感到头疼。 在基础科学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大明,想要再发展基础化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朱雄英有时候就在想。 如果继续按照中原王朝的道路发展,那基础科学是否还会在本土萌芽。 朱雄英并不看好。 虽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希望很渺茫。 大明说到底还是个农业大国,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所有思想都必须要做到统一。 科学,即便是在大明萌芽,朱雄英也敢肯定后世的君主肯定会将其浇灭。 新思想,对皇帝来说是一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 欧洲之所以能率先萌发出科学的种子,主要还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竞争激烈,并且百姓思想开放。 春秋时期的墨家,一定程度上就属于科学流派的一种。 但这些不稳定因素,很快就被皇权给消灭了。 朱雄英在大明完全可以说的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即便是这样,他推动科技的进步也很困难。 虽说现在科技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科技的进步绝不在一朝一夕,不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这几百年,必须有人前赴后继的为科学领域做出贡献,孜孜不倦的研究新思想新方法。 朱雄英只能确定他在位时科技司会如此发展,但百年之后会不会继续走上中原王朝的老路就连朱雄英也不知晓。 苦恼之际,一个新想法在朱雄英脑中灵光乍现。 "为何不能把欧洲当做我大明的养殖场呢?" 现在火车已经被发明了出来,大明完全可以把手伸向欧洲地区。 洪武三十三年。 大明火车正式问世。 百官齐聚科技司,静静地等候着这一刻的到来。 说实话,在此之前这些官员连火车是什么都不知道。 早在一天前,六部便下发了告示。 “听说咱们今天要去看火车,不在宫里上朝。” “你听谁说的,怎么可能?” “我记得上一次不在宫中上朝的时候,还是当初太孙殿下阅兵的时候。” “当然是真的,工部那边已经传来了新消息,说是火车已经被太孙殿下给发明出来了,皇上十分高兴,说这是保佑大明千秋万代的大事,所以才让百官一起到科技司观摩。” “一提到科技司我就知道没什么好事,每天花销那么大,尽研究些歪门邪道,依我看这火车又是什么无用的东西。” “有这么一个部门整天吃朝廷的空饷,霍乱超纲,几天后我非要再参他一本。” “户部那边有官员说,太孙殿下计划再拿出三万万宝钞作为科技司的经费。” “唉,忍无可忍!” “得了吧,你可别抱怨了,国库现在的钱不都是太孙殿下给咱们赚来的,太孙殿下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 “再说了,太孙殿下做过这么多决定,有哪一条是错的?跟着太孙殿下走就行,不必想那么多。” “我就这么一说,你可别当真。” “太孙殿下做什么,我等自然不敢插手。” 午门前。 百官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这时,冯贵走了出来。 “人可是都到齐了?” 为首的官员拱手道: “冯公公,人都到齐了。” 冯贵点头道: “诸位大人,这边请。” 如此多的官员自然不方便坐车,所有人都是步行。 皇宫距离科技司并不远,只有区区一里地。 朱元璋和朱雄英一早便在这等着了。 官员到场后齐齐跪地道: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来吧。” 官员们起身后,一眼便看到了皇上身后的火车。 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这是何物。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无广告阅读网站转码内容不完整,退出转码页面或者下载欢迎您!!!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590/269284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590/269284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