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失望的旅途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九州医圣 重生后不当娇妻,被霸总反追了 [盗墓笔记+沙海+重启]酒灼大虾 争霸从百户开始 下乡妹妹高考回城[七零] 荒灾开局:带着疯批妹妹种田发家 开局死老公,我靠刷好感度养三娃 心照不宣 顾晚陆绍臣 农门小俏媳:山野汉将军轻点宠

县城发生的一切,不过是皇帝前往汴梁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第二日,修整好了之后的大队,准备继续前进。 将士们厉兵秣马,护卫左右。 县城中,杨宪跪在路边,听着皇帝的教诲。 伴随着礼部的官员一声令下,车辇继续前进。 昨天皇帝经过县城,百姓们都躲在暗处观察,今日。 有一些百姓,自发的出现在路边,恭送皇帝。 他们的眼神中,有好奇,有恐惧,也有一丝感激。 虽然大多数人都低着头,不敢惊扰圣驾,但朱元璋却能明显感受到其中的不同。 他心情愉悦,杀一狗官,可换一城民心。 怎么也是个合算的买卖。 皇帝的车辇继续前进,往汴梁而去。 百姓们就跪着,等待车马远行,龙辇过,后边是漫长的后勤保障的队伍。 道衍他们这些和尚和道士,只能跟在队伍最后边,有一些士兵护佑。 走过县城,突然有人大喊: “道衍大师……” 他忍不住回头,却见张维拼命朝他挥手。 他母亲想将他按下去,却按不住,只听张维大喊: “我一定努力读书,去应天感谢大师……” “中!” 道衍哈哈大笑,给小张维回应道。 周围的侍卫怒目而视,有个士兵觉得道衍坏了威仪,正要教训他,却被同僚不着痕迹地拉住了。 【你的言行,虽然坏了规矩,可皇帝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护你周全!】 道衍只是回头,刚好看到一个士兵头上的旁白。 他若有所思,却当做没有看见。, 北方的路,虽然依旧艰苦,并且初春的寒风依然冷冽,可道衍的心里却是暖暖的。 “姚广孝这个乐子人,是怎么做到苍生如刍狗的?” 道衍此次出行,对于这个世界,多了几分感悟,也多了些参与感。 他在孤独的前进,却不免想到自己的前身,原来的姚广孝。 不贪财,不好色,一生甘守清贫。 但唯独在造反这件事上,姚广孝当得起妖僧二字。 固然靖难的起因并非因为他,而是朱允炆逼迫太过导致朱棣必须造反。 可姚广孝孜孜不倦护佑朱棣多年,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人家忽悠造反,总要求个名,或者求个利。 但这货好像只是想证明,他可以…… 能将苍生百姓性命视为刍狗,只为了他一个理想和抱负。 道衍将他称为乐子人,却是没有冤枉他。 “如果不是我穿越到姚广孝身上,皇帝梦见靖难,准备杀他,我估计会乐见其成! 但……” 道衍苦笑,这种乐子人如果生在几百年后,大概就是那种反社会人格的天才吧。 自己不是天才,他只是个努力在皇帝杀机中求生的人。 “老朱在监察我,他想从我身上得到什么答案呢?” 道衍为了求生,不得不努力转动他自认为并不聪明的脑袋。 路途虽远,终有尽头。 走了几天路,道衍听前边有人议论,汴梁终于到了。 宋应星显得非常兴奋。 他也是个南人,关于北方,关于汴梁这个曾经的北宋首都,也是十分好奇。 只是看着路边一草一木,远处的屋瓦…… 宋应星忍不住吐槽:“就这……?” 每一个对汴梁带着美好想象的人,见到汴梁城之后的反应,大概都跟宋应星一模一样。 道衍稍微好点,因为他早就从史书上见证过这场失望,属于皇帝的失望。 “陛下想必也应该失望,我汉人曾经的国都,居然落寞至此!” 道衍无声点头,老朱的失望,是可以见证的。 宋朝,或者说是北宋。 是明朝之前汉人盘踞南北的王朝,虽然因为丢了幽云十六州,算不上大一统王朝。 可虽然没了燕云十六州,可毕竟也算是占据了中原之地。 皇帝此次大张旗鼓出行,就是为了宣告天下,他会恢复汉家人数百年前的荣光。 但奈何,被异族统治了多年的汴梁,早就不是以前的模样。 他这次出行,注定会失望而归。 朱元璋确实很失望。 从车辇上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沉着脸。 古书上,他看过太多形容这座城市繁华的诗句。 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记录着这座城市的盛景。 可如今的破落,见证着两百年来汉人的兴衰。 老朱站在古城墙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陛下,风大……” 高见贤伺候在朱元璋身边,低声提醒。 “风大,是因为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朱元璋没有理会高见贤,只是自言自语。 “陛下,这里毕竟是中原!” “对,这里是中原,我汉人的龙兴之地,朕心心念念,就想回到此处,朕想重现宋时的风华,也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终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只是呀,这里,不好办呀!” 朱元璋心头纠结,汴梁城从打下开始,就有臣下建议他定都汴梁。 他自己本身也属意这个地方,所以才会刚刚当了皇帝,没几个月,就亲自前往此地考察。 只是亲眼见证了这座曾经的国都,他一路所见只是失望。 城市的破败,他可以接受。 毕竟这座城市也没落了两百多年。 他可以重建汴梁,让它成为符合国都的样子。 只是有许多硬伤,朱元璋认为根本无法解决。 比如眼前的一马平川,对于军伍出身的朱元璋而言,看到的只是无尽的危机。 一个国都无险可守,四面受敌。 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朱元璋觉得,如果他住在这里,恐怕寝食难安。 而且问题不仅仅在这里…… 老朱在汴梁的第一天,就很不满意。 不过出于对中土的倾慕,他还是下了命令,都在汴梁住下来。 “听说了吗,陛下好像想迁都汴梁……” “还听说呢,陛下都已经下了圣旨,将汴梁城定为北京!” 随着皇帝在城中住下,僧人和道士们也被安排在城中的寺院道观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想要迁都的消息,道衍听着同伴们的议论,只是笑笑。 但他很快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了朱元璋。 皇帝在这个出巡的日子,居然还能找到空子跑出来找他? “大师,又见面了!” 朱元璋的心情谈不上好,只是挤出一丝笑容跟道衍打招呼。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747/266712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747/2667124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