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媒婆都来了!示范村的春节,比…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开局边疆小兵,杀成大汉战神刘烨吕玲绮 东宫之情难断 女团传说[穿越异世] 道长别打了,大道都快磨灭了 神豪:考上大学,系统奖励一百亿 降临日[末世] 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 24小时拯救世界 我的夫君实在太妖孽了 只会打游戏的我,被全球奉为神明
下午的太阳还未完全西斜,温暖的光线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村道上,柔和地为大地铺上一层淡金色的薄纱。王荣站在家门口,仰头望了望天,心里想着这一趟回家的任务已大半完成,便对屋内的刘晓雅招了招手,“晓雅,咱们出去走走吧,看看我小时候玩耍的地方。”
"阿荣,你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吗?"刘晓雅轻声问道,眼睛却忍不住四处打量。
王荣点点头,"嗯,都安排好了。娘说让我带你到处走走,看看咱们村。"
刘晓雅应了一声,走出屋子,挽上王荣的胳膊,二人沿着村里的小路慢慢走着。王荣的家在村子的东头,几步路便到了村委会所在的村中心。一路上,王荣不由得发现,村里的变化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刘晓雅笑了起来,"哎呀,你不是说你们村很穷吗?我看着怎么不像啊!"
王荣摇摇头,"真的,我上次回来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他指着路边新修的水泥路,"你看,这条路以前可是土路,下雨天走起来泥巴能没过脚踝呢!"
两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村委会门前。王荣突然停下脚步,瞪大了眼睛。
"这...这是..."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只见村委会门口矗立着三个崭新的示范村立牌,金属牌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文明村镇示范村",每个牌子都像是在宣告这个村庄的新身份。
刘晓雅惊讶地说:"哇,你们村还是示范村呢!这么厉害啊!"
王荣却愣在原地,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我上次回来的时候,哪有这些牌子啊..."
他们继续往前走,突然又看到一栋崭新的建筑,上面挂着"xx产业园区"和"xx产投公司"的招牌。
"阿荣,你们村还有产业园区呢!"刘晓雅兴奋地说。
王荣却越发困惑,"这...这是什么时候建的?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他们走进村委会,站在焕然一新的院子里。水泥地面平整光滑,墙壁刷得雪白,还种着几棵绿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晓雅忍不住说:"阿荣,你该不会记错了吧?这哪里像你说的那个穷村啊!这村委会比我们家的楼房建的还要好呢!"
王荣摸着后脑勺,一脸茫然,"我以为...我记得明明不是这样的啊..."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他们身边走过。
诶,国龙哥!"王荣连忙喊住那人,"勒是咋个回事哦?"
王国龙转过身来,看清是王荣,顿时笑开了花。"哟,这不是阿荣嘛!啥时候回来的?"他的目光落在刘晓雅身上,更加灿烂了。"这位就是弟妹吧?长得真俊!"
刘晓雅被他这么一说,脸上泛起了红晕,轻轻拍了王荣一下。
王荣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岔开话题,"国龙哥,你快给我说说,咱们村这是咋回事啊?咋一下子变得这么好了?"
王国龙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他拍了拍王荣的肩膀,一脸得意地说:"一看你就不关心咱们村集体的发展!这一切啊,都要从付干部说的“三年翻身计划"!开始"
王荣听得一愣一愣的,"三年翻身计划?啥子计划哦?"
王国龙眉飞色舞地说:"就是要在三年内,把咱们村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付干部来了以后,先是带着大家成立合作社种蕲艾,修路、然后又引进了几个企业,准备马上要建中草药产业园。你是不知道,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刘晓雅听得连连点头,"哇,付干部真厉害啊!"
王荣却皱起了眉头,"可是...这么大的事,咋没人告诉我呢?"
王国龙笑着说:"你啊,整天在外头打工,哪里顾得上关心村里的事?我跟你说,现在村里可热闹了!前几天还办了个产业招商会,来了好多大老板呢!"
王荣听得目瞪口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刘晓雅听得连连点头,"这个付干部真有想法!阿荣,你们村可真幸运啊!"
王荣却有些沉默,心里五味杂陈。他突然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对家乡的变化一无所知。
王国龙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付干部还帮咱们村申请了不少项目资金。你看村委会前面那几盏路灯,那可是太阳能的,晚上亮得跟白天似的!"
王荣这才注意到路边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不由得感叹道:"这付干部真是个能人啊..."
王国龙听了,更加来劲了:"那是!付干部不仅有本事,还特别为村里人着想。你知道不?他还帮着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办了个"小学",专门解决他们的上学问题!"
刘晓雅听得连连点头:"这个付干部真是个好人啊!"
王荣却突然问道:"那...村里人都支持付干部吗?"
王国龙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刚开始啊,确实有些人不理解,觉得付干部是来折腾的。但是现在嘛,全村上下可都服气了!你是不知道,现在村里人见了付干部,那叫一个亲热,跟见了自家人似的!"
王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复杂。他想起自己离开村子时,大家对他的不舍和期待,可现在呢?似乎村里人已经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王国龙似乎察觉到了王荣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阿荣啊,你也别觉得自己错过了啥。现在回来也不晚!听说越早跟着产业园区干的,今后位置就越高,工资就越多!我最近都在考虑,明年还出不出去了!"
刘晓雅听了,眼睛一亮:"是吗?那阿荣,你要不要考虑..."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荣打断了:"这个...再说吧。国龙哥,谢谢你给我们讲这么多,我们先四处看看。"
王国龙爽朗地笑道:"行啊,你们慢慢逛。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
看着王国龙离去的背影,王荣长长地叹了口气。刘晓雅关切地问道:"阿荣,你怎么了?是不是不高兴?"
王荣摇摇头,勉强笑道:"没有,就是觉得有点不真实。"
刘晓雅挽住他的胳膊,轻声说:"我觉得挺好的啊。你们村发展得这么好,你应该高兴才对。"
王荣点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啊,应该高兴。"他的眼神却有些飘忽,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
芝麻山村的冬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像一位老人轻轻披上了一件灰白色的棉袄。村口的大槐树早已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枯黄的叶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然而,今年的冬天却似乎格外温暖,村子里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热闹气氛。
村口的石板路上,积雪已经被来往的脚步踩得平整光滑。三三两两的村民相互打着招呼,脸上带着节日的喜悦。人们的步伐匆忙而轻快,赶着去接远道回来的亲人,或是准备家里的年夜饭。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挂上了鲜红的灯笼,门楣上贴着新换的春联,墨汁未干的字迹散发着一股清新的香气。
洪文康和唐运辉回家过年了,他们走后没多久,吴孟森和徐如萍来了。这对老夫妻一到村里,就给村子带来了一股欢乐的气息。
吴孟森在村里四处闲逛,时不时和碰到的村民打个招呼,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村子里的人见到他,总是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坐坐,喝杯热茶。吴孟森也不推辞,兴致来了,便在别人家里坐下,喝两杯自家酿的米酒,聊聊村里的新变化。
村委会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下象棋,旁边围着一圈观战的村民。老人们各个精神抖擞,棋盘上的黑白子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围观的人们时而唏嘘,时而欢呼,气氛热烈又轻松。
“老李,你这马走得不行啊,得让我的车轰到你家门口了!”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笑呵呵地说道。
“别急,别急,看我这步,这叫声东击西!”对面的老李不甘示弱,眼睛紧盯着棋盘,嘴里还不忘给自己壮胆。
“哈哈哈!好棋,好棋!”围观的人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整个广场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在村委会大楼前,几位村干部正忙着布置春节活动的场地。彩带、气球、红绸,都是些简单的装饰,但在这个小山村里,却显得格外喜庆。村里的广播也适时地响起,播放着乡间熟悉的民歌,悠扬的调子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今年村里变化大,听说外头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过年了。”一个村干部一边挂着彩带,一边跟旁边的人说道。
“是啊,村里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都愿意回来。你看,连媒婆都带着姑娘来咱村里相亲了,这可是头一回!”另一个干部接话道,语气中透出几分自豪。
“嘿嘿,那可不,咱村现在可是"示范村"呢,谁不愿意到这样的地方扎根啊!”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几位打扮得体的姑娘,正往村委会方向走来。领头的正是村里赫赫有名的媒婆刘大婶,她一手挽着一个年轻姑娘,满脸堆笑地和身旁的人聊着天。
“哎哟,真是稀罕事儿啊!大婶,你今天带了几个姑娘来相亲啊?”村干部们看到刘大婶,纷纷笑着打趣道。
刘大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得意地说道:“今儿带了三个,都是镇里来的,家里条件也不错。听说咱们村现在发展得好,特意托人来打听,想找个踏实的农村小伙子。”
“哟,那可得好好挑挑,咱村的小伙子可别错过这好机会啊!”村干部们笑着应和。
刘大婶挥挥手,带着姑娘们走进村委会,眼睛四处巡视,似乎是在为她们的相亲之旅寻找最佳地点。村委会的大厅里早已布置妥当,红色的桌布、鲜花和彩带装点得温馨而喜庆,墙上还挂着几幅村里的宣传画,展示着芝麻山村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你们看看,这环境多好,又是示范村,又有产业园区,村里的小伙子们个个能干又踏实,咱们可得好好挑!”刘大婶一边走一边对姑娘们说道,语气中透着几分骄傲。
姑娘们点点头,眼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她们来自镇里,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城市里的年轻人,没想到这次竟有机会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乡村,亲眼见证了这里的繁荣与发展。
村委会外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一旁跑来跑去,手里拿着擦炮、摔炮,不时地在地上点燃,发出“啪”的一声脆响,然后笑着跑开,寻找下一个“战场”。
“妈老汉儿都不打我了,今天真好玩!”一个小男孩手里攥着一把擦炮,兴奋地对同伴说道。
“是啊,过年就是好,啥都能玩!”另一个孩子答道,眼睛亮亮的,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村里的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男人们手里拿着烟卷,嘴里叼着酒壶,时不时地抿上一小口。有人低声聊着家里的农事,有人则兴致勃勃地谈起村里的新变化,话题绕来绕去,最终都落在了村委会带领下的发展上。
“你看咱们村现在这模样,真是没想到啊!”一个中年汉子感叹道,“以前咱们这儿穷得叮当响,谁能想到现在还能搞起产业园,村里还成了示范村。”
“是啊,光是那产业园,每个月就能给村里带来不少收入,大家伙儿的腰包都鼓起来了。”另一人附和道,脸上满是满足,“我家那口子也不再催我出去打工了,说是在家里干活也能挣不少,还能照顾家里。”
“可不是嘛!今年过年回来的人可多了,咱村这么一搞,谁不愿意回来?再说了,家里老人孩子都在这儿,哪儿也比不上家好。”男人们互相对视一眼,点头笑了笑,举起酒壶凑到嘴边,仿佛在这一壶酒中品出了人生的滋味。
女人们则聚在另一边,嗑着瓜子,聊着家长里短。她们的笑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仿佛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为村庄增添了几分暖意。
“听说刘大婶今天又带了好几个姑娘来相亲呢!”一个妇人眼睛一亮,凑近了几分,“真哒?镇里姑娘都愿意来咱们这儿了?”
“可不是嘛!”另一个妇人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神秘,“我刚才看见了,那几个姑娘长得水灵灵的,个个穿得可讲究了。你说,这镇里人可不是挑剔得很吗?能来咱村的,说明咱村现在不比镇里差喽!”
这话一出,周围的妇人们都笑了起来,眉眼里透着掩不住的自豪。她们聊着家里的琐事,谁家的儿子今年挣了多少钱,谁家的闺女出嫁时风光了,谁家的婆媳关系又缓和了——家长里短的话题里,透着一种安稳而满足的气息。
“哎,去年我家那口子还想着出去打工,这回好了,产业园一开,他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省得我整天操心他在外头受苦。”一个妇人感慨道,脸上露出些许得意。
“我们家也是,老头子以前常年在外跑,现在村里好,能在家里挣钱,他也愿意回来。我看啊,咱们村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呢!”另一个妇人接过话茬,朝远处正在忙活的男人们瞟了一眼,语气里满是自豪。
天空中,太阳渐渐偏西,金色的光芒洒在村庄的屋顶上,村子里弥漫着一股安详宁静的气氛。小孩们的欢笑声、大人们的谈话声、零星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春节画卷。
村委会门前,刘大婶正忙着给几位姑娘介绍村里的情况。她说得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仿佛要把芝麻山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描绘得如仙境一般。姑娘们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微笑,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
“你们看看,这里环境多好,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咱村现在可不比镇里差,还有产业园区,村里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大婶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姑娘们在村委会四处走动,“而且啊,村里小伙子个个勤劳踏实,过日子有本事,找个这样的好男人,以后日子准错不了!”
姑娘们笑着点头,眼里闪烁着光芒。她们从未想过,远离城市喧嚣的村庄竟有如此迷人的一面。刘大婶看她们似乎动了心,便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咱村里还准备搞旅游开发,以后游客多了,生意也就多了,你们要是愿意留在这儿,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就在刘大婶热情地介绍时,远处传来一阵鞭炮声。原来是村里一户人家在办喜事,鞭炮声此起彼伏,震得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村民们听到动静,都纷纷走出家门,聚在一起看热闹。喜庆的氛围在村子里弥漫开来,仿佛这新年的吉祥如意从一声声鞭炮中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委会的灯笼亮了起来,红彤彤的光芒映照在村民的脸上,增添了几分喜气。村委会的坝子里,村干部们已经准备好了晚上的春节活动。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到场,准备表演节目,给乡亲们带来欢笑和乐趣。
“老李,你家小子今年回来没?”一个村民走过来,拍了拍李大爷的肩膀。
李大爷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还没呢,在外头忙,估计过完年才能回来。”
“哎,年轻人忙啊,回来就好。”村民安慰道,语气里透着理解。
李大爷点点头,眼神里闪过一丝失落,但随即又笑了笑,似乎不愿让这点儿遗憾影响了节日的喜庆。他抬头看了看村委会门口挂着的红灯笼,心里想着,儿子不回来也没关系,村里热闹,自己也能过个好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5908/299300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5908/299300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